杰西卡 發(fā)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車圈半年報盡數(shù)出爐,今年汽車行業(yè)最真實的現(xiàn)狀,也就此展露無遺。
今年上半年,主流車企銷量集體高歌猛進,營收也都跟著沖高,但整體利潤卻未見起色:
據(jù)統(tǒng)計,14家主流車企,上半年合計銷售1102萬輛車,同比增長了14.7%;合計營收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
但在凈利潤上,各家車企有盈有虧,利潤下降的是大多數(shù),上半年合計賺了255.73億元,同比降低了21.0%
更直白地說,車圈最能賺的三家——比亞迪、長城、吉利,利潤加起來,才剛剛和寧德時代一家打平。
這么多車企忙活半天,難道真就應了那句玩笑——為“寧王”打工嗎?
半年報出爐:最能賺的三家車企,利潤追平一個“寧王”
“金九”當頭,各家主流車企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都已出爐。
在已上市的主流車企中,智能車參考統(tǒng)計了其中14家以乘用車為主的車企/品牌,發(fā)現(xiàn)從行業(yè)整體來看,上半年呈現(xiàn)的走勢微妙。(注:極氪包括在吉利集團內(nèi),奇瑞還沒正式上市,故均未單獨呈現(xiàn))
銷量上,幾乎絕大多數(shù)主流車企,都實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自主以及傳統(tǒng)品牌中,絕對領先的依然是比亞迪和上汽,上半年銷量雙雙破200萬大關,同比分別增長33%和12.4%。
吉利從去年的第五位殺進前三,上半年銷量為140.92萬輛,增速也達到自主品牌中最高的47%。
長安、北汽、長城汽車,也都在上半年實現(xiàn)了銷量上漲,銷售分別為135.53萬輛、81.7萬輛、56.98萬輛。
在新勢力品牌里零無疑是今年最大的黑馬,上半年累計交付22.17萬輛,一躍成為今年上半年的新勢力銷冠,同比增長155.7%。
小鵬和小米汽車的增速也相當驚人,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了279%和134.20%,分別銷售了19.72萬輛和15.72萬輛。
蔚來和理想,上半年銷量分別為11.42萬輛和20.39萬輛,同比也分別增長了30.60%和7.90%。
今年上半年,14家車企/品牌總共交付新車約1102萬輛,較去年同期的960.8萬輛增長了14.7%
銷量增長,也帶動了車企整體的營收水平提高。
收入最高的三家車企,和去年座次保持一致,依然是比亞迪、上汽和吉利
這三家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3712.8億元、2995.88億元、1502.8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3.30%、5.20%和26.50%。
而收入增速最高的三家車企/品牌,則屬于新勢力的小米汽車、零跑、小鵬
小米汽車的收入增長最快,上半年汽車部分的收入為206億元,同比暴漲232.30%;小鵬和零跑的收入,分別為340.8億元和24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50%和174.30%。
14家車企/品牌上半年累計營收1.3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4萬億元增長12.1%。
然而,和高歌猛進的銷量、營收不同,多數(shù)車企的利潤卻出現(xiàn)了明顯下滑。
歸母凈利潤作為參考指標,在14家車企/品牌中,只有比亞迪、賽力斯、理想的凈利潤上漲,零跑上半年扭虧為盈,小鵬和小米汽車的凈虧損實現(xiàn)大幅收窄。
其他多數(shù)車企,凈利潤或凈虧損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14家上半年合計的凈利潤約為255.7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323.86億元,足足降低了21.0%。
其中最賺錢的三家車企——比亞迪、吉利和長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5.1億元、92.9億元和63.37億元;三家巨頭合起來,凈利已經(jīng)達到311.37億元
但視野拉長,在整條汽車產(chǎn)業(yè)鏈上,三家最賺錢的車企利潤合并在一起,才剛剛追上寧德時代一家——
“寧王”上半年的凈利潤為304.9億元,相當于每天入賬1.68億元。
假設建一座換電站的成本是300萬,那寧德時代一天賺的錢,足夠建56座換電站了。
再對比市值,比亞迪(9558億)、吉利(1698億)和長城(1496億)當前的市值大概是1.28萬億,也不及寧德時代當前的1.75萬億。
難道真的是賣車不如賣電池?車企到頭來還是為“寧王”打工?
事實可能并非這么簡單。
賣車真的不如賣電池嗎??
這樣的差距背后,并不是單純的“車企不如上游的電池巨頭會賺錢”。
首要的核心因素,是兩者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寧德時代的利潤,主要來源于技術壁壘和行業(yè)龍頭地位。
如今新能源潮流勢不可擋,滲透率節(jié)節(jié)攀升,電池必然也是其中繞不開的話題。很多沒有精力自造電池的車企,想要電池,就需要選擇供應商
“寧王”屬于能源+科技類的公司,多年來逐漸積累起的技術和產(chǎn)品,搭建起了獨特的行業(yè)優(yōu)勢和口碑,成為不少主流車企的電池首選。
這也成就了寧德時代,成為如今全球動力電池第一供應商,當之無愧的行業(yè)龍頭。
因此,寧德時代不僅有規(guī)模效應,更擁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保證其在原材料波動和市場競爭下,依舊能穩(wěn)穩(wěn)保持毛利水平。
反觀車企,完全不同。
造車是一門重資產(chǎn)的生意,研發(fā)、生產(chǎn)、營銷、渠道,處處燒錢。車企利潤的形成,更依賴規(guī)模、品牌,以及成本控制
而且每當一個行業(yè)有新的力量入場,在時代交替、格局穩(wěn)定前,總要經(jīng)歷動蕩和競爭。
在高度競爭的市場里,消費者各有喜好,利潤率很難保持穩(wěn)定,更不可能一家獨大了。
就像現(xiàn)在的新能源時代全面來襲,車圈正在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競爭,盡管已經(jīng)在過去幾年不斷洗牌,但當前入局者依然眾多。
新勢力、合資品牌、自主品牌、跨界玩家,幾乎每一個細分市場,都希望在價格內(nèi)卷上多獲得一點優(yōu)勢。
在這樣的格局下,車企最先看重的是銷量規(guī)模,而不是利潤。因為規(guī)模是生存的前提,只有做大規(guī)模,才能攤薄成本,才能撐過競爭周期。
換句話說,現(xiàn)在車企的利潤正在被集體壓縮,并不是車企本身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是賣車這個行業(yè)仍處于“血戰(zhàn)期”,用利潤換市場份額和規(guī)模效應。
當然,眼下車企間的“以價換量”,都知道在飲鴆止渴,但誰也沒能逃出內(nèi)卷。
車圈錢難賺,除非是寧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