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大會現(xiàn)場,天安門廣場3000人的合唱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000人的大合唱如何做到整齊劃一、“聲同一人”?背后20名廣場合唱團分指揮,功不可沒。
站在1米多高的分指揮臺上,8名廣場合唱團分指揮情緒飽滿、神采奕奕。抬手、預備、收拍,每一個指揮動作都整齊劃一,每一種情緒表達都極富感染力。
紀念大會廣場合唱分指揮訓練專家 李剛:非常好,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分指揮團隊和3000名40所高校的大學生,把暖場音樂演繹的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我們的分指揮團隊也是第四次完成國家慶典的合唱任務。作為他們的老師,深深地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
合唱團分指揮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 于孟汝:很難用語言來描述我的激動,雖然經(jīng)過了很多次演練,看到我們國家的這些國之重器從我們的面前經(jīng)過,我才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有多么的強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覺到非常的自豪。
3000人,分成多個聲部,要在44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齊聲高歌,首先需要克服聲音延遲的問題。
紀念大會廣場合唱分指揮團隊領隊 焦琳:它的聲場非常的復雜,在合唱團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聽到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我們中間只有一秒鐘的不一樣,但是在整體的,不管是在電視機前還是在現(xiàn)場,聽的就完全脫節(jié)了。
另外,本次活動的歌曲演唱難度整體上很高,也給指揮增加了難度。《松花江上》的緩慢節(jié)奏與情緒起伏,《保衛(wèi)黃河》的速度很快,還是多聲部歌曲,想要唱齊并不容易,這些都是分指揮訓練中需要解決的難點。分指揮們不僅要確保合唱的整齊度,還需引導隊員傳遞出作品的深情。
紀念大會廣場合唱分指揮訓練專家 李剛:《松花江上》,它是一個敘事描寫,68的節(jié)拍速度,很慢。在廣場合唱,我們沒遇到過這么慢的作品。要求是深的氣息、長線條的樂句的把握,樂句里邊還得有強有弱,深情地演唱,對合唱來說有難度。
正式演出的時候,20名分指揮輪流上場,8個分指揮臺分布總長度接近100米,在余光很難看到其他分指揮的同時,每一名分指揮還要引領近400名合唱團成員,克服聲音延遲問題,分指揮們聽著耳機里返送的演奏聲,必須做到同時呼吸,同時揮拍。
紀念大會廣場合唱分指揮訓練專家 李剛:我們在平谷封閉訓練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每天揮拍2萬次,拿兩根繩作為道具,跟著節(jié)拍器練,高到哪,低到哪,左邊、右邊。20個分指揮必須完全一致,同如一人。才能做到3000人的整齊劃一,排山倒海。女孩子很多沒勁,但是這次的作品很多,又是進行曲的、軍歌的。她們都自己買沙袋,綁上沙袋練習,最重的大概有五六斤。
李剛曾擔任多次大型合唱與分指揮訓練的專家,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在他看來無論是聲部的平衡音色、聲音的位置、聲音的情感表現(xiàn)力,還是總體的合唱藝術,都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廣場合唱的最高水平。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