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是我國黎族、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區(qū),其中黎族更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來三亞想感受濃郁的黎族和苗族文化,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檳榔谷首當(dāng)其沖。
檳榔谷距三亞不到30公里,可以坐旅游大巴或自駕前往,行程大約半小時。走進景區(qū)仿佛進入了一片綠色的清涼世界,四周層巒疊嶂,檳榔樹筆直挺拔,獨特的熱帶雨林景觀和清新的空氣瞬間就洗了眼和肺。
建在檳榔林海的檳榔谷自然風(fēng)光令人心曠神怡,景區(qū)還有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fēng)味美食街等七大體驗區(qū),獨特又有些陌生的風(fēng)土人情逛上一天依然新鮮感滿滿。
黎族傳統(tǒng)村落中,一張張巨幅照片講述著黎族的起源、變遷和發(fā)展歷程,人們?nèi)粘K┑姆棥⑺玫奈锲?,所住的房屋在這里都可以親眼見到甚至親手觸摸、親自體驗。
在這里可以看到黎族婦女親自演示黎錦的編織過程,黎族人心靈手巧,幾乎成年婦女都會手工,她們熟練地操作著絲線,手指翻飛,將繽紛的顏色織進黎錦,也織進了漫長的時光里。
檳榔谷內(nèi)有四寶——龍被、樹皮布,繡面文身和鼻簫,其中繡面紋身已有3000多年歷史,它們紋飾在婦女身上,不同支系的圖案世代相傳,沿襲不變,對于黎族人來說,這些圖案是裝飾,更是交流,它們的背后是一個民族的信仰。
龍被被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原住民紡、染、織、繡工藝中的最耀眼一朵奇葩,黎族的龍被在古代時還是向皇帝進貢的貢品,非常珍貴。
如今龍被制作技藝已經(jīng)失傳,檳榔谷內(nèi)展示的十幾幅真品非常罕見,它們色彩和諧,做工精美,帶著華麗又威嚴(yán)的氣息。
來景區(qū)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大型民族歌舞劇《檳榔·古韻》,每天上演四場,露天舞臺被茂盛的熱帶樹木圍繞,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讓觀眾仿佛身處古老村落中,沉浸感十足。
演出節(jié)目包括《鉆木取火》《火舞》《黎錦紡織藝術(shù)展現(xiàn)》《黎歌對唱》《舂米舞》等,生動有趣地將黎族苗族先民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少數(shù)民族總帶著幾分神秘,打卡三亞檳榔谷,在美好的自然風(fēng)光中走進黎族、苗族的生活場景,感受獨特的黎苗文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