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多所高校的青年學子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qū),展開一場為期四天的生態(tài)探秘之旅。這是江西片區(qū)迎來的首個香港研學團,他們在這片“世界生物之窗”中,沉浸式感受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魅力。
天然課堂 觸摸生物寶庫
武夷山不僅是世界雙遺產地,更是一座生態(tài)基因庫。這里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動物基因,記錄物種超5100種!學子們在江西宣教館與黃腹角雉、金斑喙鳳蝶等珍稀標本“面對面”,更在海拔1200米的桐木關,聽守關人李紅講述三十年的守護故事。四十余年零火災,背后是無數這樣的平凡堅守。
山水之間 青春與自然對話
白天溯溪探險,夜晚仰望星河。學子們沿茶馬古道徒步,在清澈溪流中協(xié)作前行,香港大學的同學笑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七夕之夜,螢火蟲與星光共舞,蟲鳴如樂章。有同學感慨:“人類驅逐黑暗的同時,也失去了星空——我們要更珍惜自然。”
和諧共生 生態(tài)與人文交融
探訪生態(tài)茶園、體驗制茶技藝、動手做燈盞粿……學子們不僅感受了江西地道的民俗風味,也更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正含義。民宿產業(yè)、蜂蜜特產,都是生態(tài)價值的生動體現。他們不再只是旁觀者,更成為體驗者、傳播者,甚至為武夷山設計了生態(tài)導覽方案、物種名錄等“青春提案”。
山河有約,青春同行;研學雖止,探索不息。這場跨越山河的相遇,將成為贛港兩地青年交流的精彩注腳,也必將開啟更多關于自然、關于保護、關于成長的青春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