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最讓人向往也是最難為情的便是磕頭拜年了,向往的給長輩磕頭有壓歲錢,難為情的是站在長輩面前總是羞于張口,“過年好”三個字比拉粗屎還憋的難受,緊張的厲害或是被長輩故意為難,更是狠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但是長輩掩在口袋的兩分錢誘惑力太大,拜也得拜不拜也得拜啊。
天剛蒙蒙亮,穿著洗刷干凈的新衣服,想好要說的祝福語,漸次從自家親太爺、爺爺開始,然后是本家爺爺、叔叔、伯伯逐門逐戶地開始拜年,冷也不怕,黑也不怕,澀澀地有點害羞,微微地說話有些結(jié)巴,拜年的時候總是不敢抬頭看長輩們的臉,稀里糊涂拜畢老人們卻惡作劇般就是不給壓歲錢,大聲說:沒聽到,重來!我和妹妹就又一次抓著衣角或是流著鼻涕再一次囁嚅地說一聲:XXX(尊稱)過年好!坐在炕頭的長輩們高興地哈哈大笑,并還嘴說道:你也好!這才算是拜年完畢。
你還別說,拜年的習俗不僅是中國禮儀之邦長幼尊卑的繼承與發(fā)揚,同時也能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雖然農(nóng)村的長輩們并不懂這些大道理,但骨子里善良與明禮的“家風”卻代代相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后代,拜年的時候大一點的哥哥姐姐總要招呼好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行動絕對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三五歲小孩子年齡尚小還沒明白為什么要拜年,拜年的目的是什么,總的來說是一件有利可圖的好事兒,那就和跟屁蟲一樣的依次拜吧。先去那家再去那家是歷年來約定俗成的,先遠后近先周邊后長遠,先老人后年輕,既靈活又機動,速戰(zhàn)速決,無論去誰家拜年都是一連串魚貫而入,這樣才顯得家簇人丁興旺。
進了堂地,深吸一口氣替自己壯壯膽兒,撩開門簾,“爺爺奶奶好”、“嬸嬸叔叔好”、“大爺大媽好”,翻來倒去就那么幾句,長輩們端坐在炕上,滿面堆笑,一個勁地“好好、你也好”個不停,富裕一點給五分錢鋼錛兒再加瓜子和糖一大把,說不定還有牛奶糖、酥糖、紅棗、黑棗花生,家境一般的把那個小口袋萎萎縮縮的藏在被垛子后或炕角,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也就是兩塊糖甚至一塊,最多給二分錢或一分錢,但無論給多少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差。拜完之后長輩們摸摸孩子們的腦袋夸獎這個家伙又長高了,那個家伙將來一定有出息之類的話,最后感嘆歲月不饒人,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又老了一歲。膽小的孩子回家父母不免問去誰誰家了,怎么拜的年,有的孩子總是弄錯輩份,尤其是見了當年新結(jié)婚的嬸嬸,更是“炯”的不行,小媳婦們?yōu)榱吮M早融入婆家集體,孩子們沒喊出聲來卻給的壓歲錢最多。
年拜完了,天光放亮,院子里的旺火余溫尚存,塞北冬天的早晨冷的怕人,寒氣凌厲腳下踩著咯吱咯吱的積雪,一早上東家跑西家竄,臉被凍的通紅,戴的棉帽子邊緣結(jié)了一層呼氣霜,腳也凍麻了,兄弟姐妹踏著初升的太陽滿載而歸,回到家先顧不上吃飯,脫了鞋盤腿坐在炕上認認真真清點拜年得來的“戰(zhàn)利品”,還要提防哥哥搶去,然后就開始比誰的壓歲錢多,毛錢最珍貴的,牛奶糖單獨藏好。還有過濾嘴煙盒、北京點心等稀罕玩藝兒定是當兵探親歸來的二叔叔或是北京念書的四叔叔給的,再和妹妹討論一下忘記去誰家了等一會兒補上,非常認真。
拜年的壓歲錢父母不截留,孩子們各自收藏保管,只等過完年供銷社開門后,買心怡已久的小人書或是那枝亮晶晶的自來水鋼筆。藏好的糖塊可能要保存半個月到一個月,心細的孩子保存半年糖上都粘滿了土沙沙,有的糖和紙都粘在一塊了,實在無法保存才狠下心來舔掉。
糖塊或舔或砸隨著甜蜜蜜流進肚子的時候,,這個年才從記憶中逐漸遠去......
平民老馮
有想法、有鋒芒、講真話的小人物!
原創(chuàng)不易 關(guān)注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