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灰兔,JW
翻譯丨JW
編輯丨徐凡
圖片、視頻丨來自上田瑠偉,蒙光富和本文作者
蒙光富和上田瑠偉同分別為中日兩國最高ITRA表現(xiàn)分越野跑頂尖選手,因二人在2024年11月柴古唐斯和12月清邁by UTMB的50K組的巔峰對決,而引發(fā)中國越野跑愛好者的熱切關(guān)注。這兩場比賽中,上田瑠偉都險勝蒙光富,大家不禁好奇,下一次兩人同場競技,蒙光富能否勝出一籌?
在兩天前剛剛結(jié)束的日本環(huán)富士山超級越野賽上,兩人又相遇了。不過這一次蒙光富是40公里組選手和全場冠軍,而上田瑠偉則在賽事展銷會上為自己新創(chuàng)立的戶外品牌Ruy“擺攤”。
上田瑠偉(Ruy Ueda)出生于1993年10月3日,是日本頂尖的越野跑和天空跑選手,根據(jù)國際越野跑協(xié)會(ITRA)的數(shù)據(jù),他在全球越野跑選手中排名前0.01%,在日本國內(nèi)男子組中排名第一。
在日本這個擁有“箱根驛傳”國民級馬拉松盛事、實業(yè)團體系根深蒂固的國家 ,上田瑠偉出身驛傳名校,是大迫杰的學弟,也是被寄予厚望的長跑天才 ,他卻放棄了或許更受矚目的職業(yè)馬拉松坦途,選擇了更“小眾”的越野跑之路。
更令人好奇的是,在越野跑競技生涯的黃金時期,他作為收入最為豐厚的一位越野跑精英運,又做出讓許多人意外的決定:結(jié)束與國際大牌Columbia的合作 ,再次走上一條充滿未知和風險的道路——成為無廠商合同選手,并創(chuàng)立個人品牌Ruy 。
這背后是怎樣的考量?又為中國越野跑選手帶來怎樣的啟發(fā)?TR100在去年柴古唐斯和清邁后開始接觸上田瑠偉,希望促成他和蒙光富的隔空對談。終于今年三月,我們的作者在日本見到上田瑠偉,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
本文幾經(jīng)易稿,并將翻譯稿請上田瑠偉逐字確認后終于完稿,我們又再三斟酌后從1萬多字刪減到8000多字。如此周折,是希望我們的讀者能從從中詳細了解到中日越野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差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頂尖運動員光環(huán)之下,關(guān)于選擇、堅持與創(chuàng)造的真實心聲。
▲ 3月5號,灰兔在琦玉的一家咖啡館采訪了上田瑠偉(左一)
隔空對談:
如何訓練?如何克服厭跑?
上田瑠偉希望中國跑友向他推薦
中國越野跑比賽
Q蒙光富:上田你平常是怎么訓練的,有教練指導嗎,還是自己訓練?
A上田瑠偉:嗯,我沒有特別接受過跑步指導。我的訓練菜單基本上是自己根據(jù)當天的身體狀況和目標賽事來制定的。也不會提前很久制定計劃,通常是短期內(nèi),比如兩三天的訓練計劃。如果是集訓或者專門換個地方訓練,我會提前安排好時間,但平時就這樣。另外,我大概每月去兩次健身教練那里,主要進行力量訓練和身體控制方面的訓練。每個月去兩次,之后就自己日常練習。
▲上田瑠偉確認蒙光富名字的日語正確發(fā)音
Q蒙光富:日本的個人運動員都有專門的教練嗎?
A上田瑠偉:在日本是沒有的。最近有些人開始把越野跑的教練工作當成職業(yè),但即使如此,整個日本也就兩三個人能以此為生。而且選手的贊助收入不高,他們得自己辦比賽或開講座,用這些收入維持生計。但結(jié)果是,忙于這些工作后,自己的訓練就被忽視,成績也下滑。我見過不少自稱“職業(yè)選手”的人都是這種情況。
當然,我也想過自己辦比賽,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
Q蒙光富:要怎么樣保持對越野跑的熱愛,厭跑的時候怎么克服呢?
A上田瑠偉:其實我沒有特別厭倦過這項運動。當然有時候狀態(tài)不好,跑起來感覺不舒服,但從沒想過放棄越野跑。自從開始越野跑后,我覺得馬拉松變得無聊了。風景很美,通過越野跑可以去各種山、各個國家,這是很大的魅力。它豐富了我的生活。為了能自由地去這些地方,就得不斷出成績,靠這個養(yǎng)活自己。
Q蒙光富:你未來會跑更長的距離嗎,例如百英里?
A上田瑠偉:是的。我現(xiàn)在的計劃是明年想跑100英里。今年夏天之前,我會專注于訓練。秋天之后,我想作為100英里的過渡期,跑一場100公里左右的比賽。目前我在考慮柴古的105公里賽,但還要看其他比賽和日程安排,最后還沒定下來。
我的理想狀態(tài)是明年6月能參加西部100越野賽。像霞慕尼這樣的地方,我已經(jīng)去過很多次,雖然風景很美,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有點看膩了,不夠新鮮。當然還是很漂亮的。
相比之下,我對美國的超長距離越野跑更感興趣。因為有贊助品牌Columbia的背景,我的第一次海外比賽在美國,第一次跑100公里越野也是在美國。所以我想?yún)⒓游鞑?00越野賽,通常會在2月跑新西蘭的Tarawera Ultramarathon,爭取拿到入選西部100的金票,然后6月參加比賽。
▲棋 逢對手,惺惺相惜。蒙光富和上田瑠偉在日本環(huán)富士山超級越野賽現(xiàn)場相遇并親切交談
Q蒙光富:2025年你還會來中國比賽嗎?
A上田瑠偉:今年我本來還是想跑柴古,但那天正好和我孩子學校的運動會沖突。去年我沒陪自己的孩子,今年我想陪著他一起參加,畢竟是和父母一起的親子活動。
我想要在六月份參加一場比賽,最好是短一點的,比如25公里到30公里左右。要是有推薦的比賽,請一定要告訴我,如果是在中國就更好了。
選擇少有人走的路:
大迫杰學弟,放棄驛傳轉(zhuǎn)越野跑。
非常羨慕中國越野跑商業(yè)氛圍
Q越野一百:你與蒙光富多次交手,如何看待他近年來的爆發(fā)式成長?
A上田瑠偉: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柴古唐斯和泰國清邁的賽事。不過去年在柴古我一開始就沖在前面,所以沒怎么和他一起跑,也沒從后面觀察過他的跑姿,所以有點不好評論。但前年的清邁他贏了100公里的冠軍。從ITRA的成績來看,他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所以我一直很關(guān)注他。今年的香港比賽他還創(chuàng)了新紀錄,真的是很厲害。我和他對決的時候,感覺他可能狀態(tài)不太好,這是我的印象。
Q你覺得你和蒙光富各自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
A我覺得他更擅長長距離一些。日本的田徑選手都很厲害,但轉(zhuǎn)到越野跑的人不多。所以在長距離,比如50公里、100公里時,訓練量可能不夠。
▲ 清邁by UTMB上田瑠偉在50公里組沖線
▲清邁by UTMB蒙光富在50公里組沖線
Q你曾是大迫杰的學弟,卻未選擇進入實業(yè)團走職業(yè)馬拉松道路,而是堅持越野跑,為什么會做出這種選擇?
A我算是大迫選手的后輩。我在佐久長圣高中,一所曾獲得日本第一的驛傳名校就讀過。因為初中時的成績被認可,我是以被“挖角”的形式進入高中的。但高中時期我經(jīng)常受傷,沒能打破自己初中時的任何一項紀錄,也沒能更新自己的成績。所以我就想,大學如果還是以箱根驛傳為目標,可能會重蹈覆轍——受傷、康復、著急、再受傷的循環(huán)。所以我選擇了加入一個社團或者同好會,不是以箱根驛傳為目標的團隊,而是選擇了以自己的節(jié)奏繼續(xù)田徑運動。
在那之前,高中時為了尋找解決傷病的辦法,我讀了很多書。當時我偶然看到了《Born to Run》(天生就會跑)這本書,第一次知道了越野跑這項運動。雖然當時只是模糊地覺得“想試試看”,但相比馬拉松,越野跑的裝備、交通費等成本更高,所以我就想著,等到成為社會人后再開始也不遲。那時候是這么想的。
我開始跑越野跑的契機是大二的時候。那時我19歲,快20歲了。我和朋友說,在20歲之前想挑戰(zhàn)點什么,于是我們四個人報名參加了“東京柴又100K”——東京首次舉辦的正式100公里馬拉松。四個人一起報了名,我的成績不算特別快,大概8小時10分左右,結(jié)果是第五名。當時有一位女子特邀選手得了第一,女子精英Emi,是我之前贊助商Columbia(哥倫比亞)的運動員。她在前一年贏得了IAU100公里世界錦標賽。Columbia的營銷人員來給她加油,看到我一個19歲的年輕人跑100公里覺得很稀奇,再加上我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就主動跟我搭話,問我“知不知道越野跑”“有沒有興趣”,這就是我開始越野跑的契機。
Q日本馬拉松有箱根驛傳這樣的國民級賽事,但越野跑似乎缺乏類似的發(fā)展土壤。你如何看待這種“斷層”?
A日本越野跑可能是2004年左右開始興起的,在那之前,是被叫做登山競賽。而箱根驛傳已經(jīng)迎來了第100屆比賽,可以說歷史相當悠久。相比之下,越野跑還是一種新興運動,所以確實如這個問題所說,它的文化還沒有完全扎根日本。
另外呢,日本越野跑文化發(fā)展的一些阻礙因素——這么說可能有點嚴厲——但日本自古以來就把山視為信仰的對象,老一輩人往往覺得“山不是用來跑的”,有這樣的認知。所以,隨著越野跑的人越來越多,和登山者之間的關(guān)系、跑步禮儀等問題就顯現(xiàn)出來了。在歐美國家,登山者通常對跑者很友好,會主動讓路,但在日本,對越野跑的理解和認知可能還比較低。我是這么覺得的。
Q你多次表達對中國越野跑商業(yè)化氛圍的羨慕,認為中國選手更容易通過贊助和職業(yè)化養(yǎng)活自己。能否介紹一下日本選手的收入結(jié)構(gòu),是主要靠獎金維持嗎?
A關(guān)于靠獎金維持生計的問題,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日本的情況,放眼全球也是如此。比如UTMB決賽,獎金是2萬歐元,換算成日元,按現(xiàn)在的匯率大概是320萬日元。但這對其他國家的選手來說也是一樣,獎金并不能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就像前段時間的東京馬拉松,冠軍能拿到幾千萬日元的獎金,而且像世界馬拉松大滿貫這樣的賽事,頂尖選手還能拿到出場費。但在越野跑領(lǐng)域,即使是精英選手,參加比賽通常也只有報名費和住宿費免費,交通費還是得自己承擔。所以,單靠比賽獎金吃飯在國際上都很難。
這時候就需要贊助商的支持了。像Salomon或者The North Face這些公司,對越野跑的理解很深,他們會贊助很多頂尖選手。但在日本,因為之前沒有太多在國際上活躍的選手,所以比如Salomon Japan這樣的機構(gòu),能提供的資金有限,很多選手最后只能拿到實物贊助而非現(xiàn)金。
我這邊的情況是,我得到了Columbia Montrail的贊助。在我的學生時代主要是物品支持,但到社會人階段,我加入了Columbia,以“運動員兼員工”的身份工作。除了員工的基本薪資外,還有額外的運動員補貼。通常需要每周工作5天,但我被調(diào)整為每周3天,這樣我就有更多時間訓練。
我不太清楚其他選手的收入情況,只是聽過一些傳言。但Columbia給我的支持金額,在日本其他運動員中算是非常優(yōu)厚的了。除了作為員工的薪資,還有運動員補貼,再加上幾乎無限制的海外出行費用,我可以自由參加海外比賽。相比之下,日本最大的戶外品牌,比如Goldwin,可能都無法提供這樣的支持。
關(guān)于日本選手的收入結(jié)構(gòu),我這邊主要是贊助收入,比如Red Bull,還有其他品牌和制造商的支持??窟@些,我能維持家庭生活費和海外遠征的費用。雖然有點緊巴巴,但如果能再加上獎金就更好了。
前段時間聽說柴古的中國選手拿了100萬日元的獎金。當然人口基數(shù)不同,但即使我的情況是這樣,其他日本頂尖選手大多是邊工作邊訓練,要么是“上班族跑者”,要么雖然自稱職業(yè)選手,但贊助收入不多,只能自己辦比賽或講座維持生計。結(jié)果忙于這些,訓練就懈怠了,成績也下滑。
Q你的這種形式在日本越野跑行業(yè)里算是比較少見的。
A是的。日本目前對越野跑的認知度還是很低。馬拉松和驛傳的文化根深蒂固,優(yōu)秀的選手往往能在這些領(lǐng)域謀生。日本有實業(yè)團(企業(yè)跑團)的體系,所以很難有好選手流向越野跑。
另外,箱根驛傳的關(guān)注度很高,很多選手在跑完之后就覺得自己“跑盡力”,燃盡了,甚至放棄了跑步。我覺得這挺可惜的。
Q如果以后有更多優(yōu)秀選手加入,越野跑這邊會不會也出現(xiàn)像實業(yè)團那樣的體系呢?
A實業(yè)團的體系是因為驛傳才成立的,我覺得在越野跑領(lǐng)域不太可能實現(xiàn)。不過,去年大迫杰選手開始跑越野跑,還有國內(nèi)一些名人,比如井上咲楽,她也積極參與越野跑,讓普通人,尤其是跑者群體開始注意到這項運動。因此可能會吸引到更多人想嘗試越野跑,說不定那些在實業(yè)團里跑得不順的選手,也會覺得“山地跑也許更適合我”。
Q你曾提到日本越野跑選手的待遇和職業(yè)化程度遠不如馬拉松,甚至難以通過比賽獎金維持生計。你認為這種現(xiàn)狀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是贊助體系缺失、賽事商業(yè)化不足,還是社會認知偏差?
A我覺得商業(yè)模式有一定影響。日本是個島國,山地資源很多,但維護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一種感性的因素。日本在經(jīng)濟高速增長時期,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東京這樣的都市,年輕人更向往那種閃耀的生活。而在歐洲,山里散步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日本雖然被山包圍,但山并不那么貼近生活。加上傳統(tǒng)的登山文化,認為上山必須裝備齊全,這種意識根深蒂固,所以越野跑的普及還有難度。
不過現(xiàn)在有了Instagram這樣的平臺,拍山里的風景很“吸睛”,喜歡自然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但日本的越野跑,尤其是100英里這樣的長距離賽事先行一步,對初學者來說門檻太高。如果能多一些3公里、5公里這樣輕松參與的比賽,像Spartan Race(斯巴達障礙賽)或Color Run(彩色跑)那樣吸引年輕人,可能會更熱鬧。
Q日本有大量的馬拉松人才,你會鼓勵一些馬拉松選手來跑越野跑嗎?你覺得越野跑能給他們更好的發(fā)展前景嗎?
A這個之前也稍微提過,我不會勸阻,但確實挺難的。
年輕選手因為經(jīng)濟問題,很多會選擇放棄跑步去上班。舉個例子,像近江竜之介(Omi Ryunosuke),您聽說過嗎?去年他贏了Zegama的垂直賽(Vertical Race),現(xiàn)在23歲。他高中畢業(yè)后沒上大學,直接說要做職業(yè)選手。但職業(yè)選手賺不到錢,他靠打工生活,幾個品牌給了他不多的贊助費。
他之前有阿迪達斯的支持,但日本阿迪達斯這邊給的錢不多。不過幸好他有個大資助者,加上他父親在京都有個團隊,靠辦比賽的收入支持他?,F(xiàn)在他從去年開始在海外訓練,住在西班牙,今年換了品牌,簽了全球合同,活動范圍應該會擴大。他拿過青年世界錦標賽冠軍,成績很突出,但整體還是很艱難的感覺。上個月我和他父親聊了聊,大概就是這種“勉勉強強”的狀態(tài)。
我有一個徒弟,小笠原君,他也很厲害。他在普通公司上班,但公司很理解他,允許他休假去海外比賽,挺靈活的。但其他贊助商沒給他多少錢。
Q原來如此,越野跑選手的處境依舊很艱難。
A是的。日本的贊助大多來自日本法人,比如Amer Sports Japan或Deckers Japan,日本由于人口限制只有這么大的市場,沒法像中國那樣面向更大的市場,所以能給選手的錢自然不多。
公司也會考慮銷售額貢獻。雖然越野跑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但簽的是日本法人合同,考慮到日本市場,收入就會非常有限。全球合同可能會有更多錢,但日本這邊就是這樣。
Q所以越野跑有可能吸引那些在實業(yè)團或箱根驛傳有成績、有實力的選手嗎?
A這需要契機,比如在日本辦高獎金的比賽。直接帶他們?nèi)ズM猹劷鹳愐膊滑F(xiàn)實。雖然日本市場小,但也得撒些“誘餌”,讓田徑專才覺得越野跑值得嘗試,不然好選手很難進來。
Q那有個問題,箱根驛傳的山地選手如果轉(zhuǎn)到越野跑會很強嗎?
A爬山的話會很厲害,比如6區(qū)或者5區(qū)選手。如果是垂直賽或富士山比賽那樣的賽事,那些選手肯定很強,比如神野大地之類。但越野跑還有下坡。大迫君(大迫杰)下坡也都不行。我覺得田徑選手6區(qū)選手可能更適合。
另外,看運動經(jīng)歷,純田徑出身的人運動能力單一,只會按121的節(jié)奏跑。而踢過足球、打過棒球、籃球、網(wǎng)球等球類運動的人,橫向移動經(jīng)驗豐富,更適合下坡和跳躍樹根。歐洲選手很多有滑雪背景,冬季運動經(jīng)歷也幫他們適應山地。我覺得這類選手更合適。
Q你覺得日本的越野跑,應該如何做到更好的商業(yè)化?
A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先有了這個才能商業(yè)化,還是商業(yè)化了才有這個?
有幾個方面。首先是增加有像樣獎金的比賽。不然頂尖選手沒法靠這個職業(yè)化。我現(xiàn)在不怎么跑日本的比賽,很大原因就是獎金少。如果日本有這樣的賽事,我會愿意參加,日本選手也能通過這些比賽邁向海外。
其次是直播。國外像黃金聯(lián)賽已經(jīng)常態(tài)化直播,柴古唐斯也在微信上直播。觀眾多了,企業(yè)才會愿意投廣告費,支持比賽和選手。日本在這方面落后,把越野跑當觀賞運動還不夠成熟。如果大電視臺能轉(zhuǎn)播最好,但至少網(wǎng)絡(luò)直播應該可行。雖然山里信號可能有問題,但可以用跑者拍攝或無人機。不能說完全不行,所以希望直播比賽能增加。這也能傳遞日本山地的魅力。
Q是的,直播的話觀眾會很熱鬧。去年柴古的前兩名爭奪就很熱鬧。
A還有,中國像柴古唐斯這樣的比賽,娛樂性很強。我看見比賽前有搖滾樂隊在起點表演,真的很震撼,而且賽后食物種類多得嚇人,太驚訝了。
Q你會建議日本的越野跑運動員來中國參賽嗎?
A是的,我推薦。跟歐洲比賽完全不同的文化,很華麗。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適應,但參賽者年齡層比日本年輕很多。待遇也好,能在像老街那樣的地方跑比賽,很有傳統(tǒng)風味。跑者會覺得“能在這種地方跑太棒了”,很激動,真的很推薦。
不過來中國,語言是個小障礙。但離日本近,只要有辦法對應海外選手,日本選手可能會多去。
從選手到品牌主理人:
創(chuàng)建個人品牌Ruy,
探索日本越野跑運動員全新商業(yè)發(fā)展路徑
Q2022年,你結(jié)束與Columbia的合作,創(chuàng)立了個人品牌Ruy,你創(chuàng)立Ruy的初衷是什么?
A之前我一直由Columbia Montrail贊助,但Montrail是美國品牌。后來我開始跑Skyrunning(天空跑),主戰(zhàn)場變成歐洲。我發(fā)現(xiàn)美國品牌的越野跑鞋大多是為平緩地形設(shè)計的,抓地力不夠,抗扭性也不強。而歐洲品牌,比如Scarpa或La Sportiva,鞋子更硬。
我所在的品牌不太適合歐洲的比賽,去歐洲比賽時經(jīng)常被人說“你怎么穿著哥倫比亞跑步啊”。所以我想,為了提升自己的表現(xiàn),跑鞋是最重要的,比服裝還重要,于是我開始想自己選擇跑鞋。
現(xiàn)在我跑鞋是自由選擇的,穿不同品牌的鞋子。但很多廠商的贊助是服裝和鞋子捆綁的。如果加入一個品牌,就只能穿那個品牌的鞋子,選擇范圍變窄,而且必須穿最新的款式。
但新款不一定比老款好,有時候初代鞋的貼合感更好??勺鳛槭苜澲倪x手,必須穿最新款,有時就不是自己真正想穿的鞋子。這是Columbia時期我就有的感受。
所以我考慮過只做服裝品牌的選項,與其穿其他品牌,不如自己做。當時我完全想象不出穿Columbia以外品牌的自己,所以就決定自己創(chuàng)立一個品牌。
其實當時是憑著一股沖動開始的,沒想太多策略。但長遠來看,現(xiàn)在我的收入幾乎全靠贊助費,等我四五十歲時,這些贊助商不一定還在。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收入來源,我想如果能把自己的品牌做起來,未來就能成為我的經(jīng)濟支柱,這是創(chuàng)立品牌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就像后面問題里提到的,日本的越野跑職業(yè)選手,甚至頂尖選手都很難拿到贊助費,大多只拿到物品支持。我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在Columbia得到了很好的支持,才能在世界舞臺上活躍并取得成績。所以我想通過自己的品牌實現(xiàn)這一點,不是只提供物品,而是真正支付報酬和獎勵給選手。
日本大公司做不到的事,我想自己來做。這算是我對日本越野跑行業(yè)的一個回報吧。我希望自己的品牌能成為一個榜樣,作為贊助商真正付給選手錢,讓他們能夠有收入。
Q如果你在職業(yè)生涯早期就得到了充分的贊助支持,比如國際大品牌的長期合作,你還會萌生創(chuàng)立Ruy的想法嗎?
A2019年我成為Skyrunner World Series世界冠軍時,其他品牌也沒來找我。我一直跟著Columbia,可能是因為它是全球品牌。我覺得自己都拿了世界第一,應該會有Salomon、The North Face之類的大牌來挖我,但沒有(笑)。
可能我自己沒主動聯(lián)系別人也有關(guān)系。但在日本換品牌也沒用,其他日本品牌給不了多少錢。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沒想著加入某個品牌,而是自己創(chuàng)立一個品牌。
Q在決定創(chuàng)立Ruy時,有沒有其他人的推動或支持?比如合伙人、家人、朋友,或者行業(yè)內(nèi)的前輩?
A是的。我一開始是和アンサーフォー(Answer4)一起創(chuàng)立品牌的。我之前住在高尾地區(qū),和Answer4的小林先生關(guān)系很好。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品牌加入了我的標志性顏色——黃色作為點綴色。褲子的版型也根據(jù)我的喜好做了調(diào)整。
但一開始,工廠的生產(chǎn)線之類的東西我完全不懂,所以是完全依靠Answer4,像“抱著他們大腿”一樣開始的。后面也有提到,初期大部分資金也是Answer4出的。不過,大概半年到10個月左右,最初的制造成本通過銷售額就收回了,現(xiàn)在我完全還清了借款,沒有任何債務(wù)了。
之前我們還共用過物流公司和倉庫,但后來分開了一部分?,F(xiàn)在有些面料是共享的,因為購買面料有最小起訂量要求,比如夾克的面料我們會一起采購,但版型會分開設(shè)計制作。合作是有一點,但不是完全綁在一起。
Q對于一個職業(yè)運動員來說,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容易嗎?你的運動員身份是更多地帶來了優(yōu)勢,還是挑戰(zhàn)?
A現(xiàn)在我有其他人幫忙處理客戶服務(wù)等方面的工作,所以輕松了不少。但去年夏天之前,都是我自己在回復郵件、處理咨詢,很辛苦。海外遠征時也得抽時間處理,還要做庫存管理,挺累的?,F(xiàn)在這些工作稍微放手了一些,輕松了一點。
但另一方面,這也讓我和粉絲有了更多溝通的機會。訓練當然重要,但因為我參加海外比賽多,日本國內(nèi)的比賽少,和粉絲交流的機會不多。通過品牌出攤,我能和他們互動,了解他們想要什么,也能聽到鼓勵的話。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加分項。
Q作為一個運動員兼主理人,時間管理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大難題?你如何在訓練、比賽和品牌運營之間找到平衡?
A是的。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的,不會讓品牌活動影響到我的運動員活動。我覺得像tannuki或者Milestone這些品牌投入的精力比我多得多,我完全沒到那個程度。
不過我心里有想做的產(chǎn)品和形象,不是完全靠自己搞定?,F(xiàn)在有一個人在幫我,我把想法和創(chuàng)意丟給他,他會幫我推進。比如有個朋友也是越野跑者,他會幫我處理一些事務(wù)。
關(guān)于商業(yè)管理和營銷,最開始小林先生也不是特別了解。去年我們從Answer4用的倉庫換到了現(xiàn)在的倉庫。新倉管會分析庫存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我們生產(chǎn)過剩了,庫存太多,被“責備”了一番。我自己沒怎么學這些,但通過這些合作者的幫助在推進。
Q原來如此,現(xiàn)在好像擺放Ruy品牌的店鋪不多吧?
A是的,現(xiàn)在很少。今年我想擴展銷售渠道。昨天我去川口的RUNARX的店鋪談了合作,之后還打算去幾家店跑銷售。另外,在中國或者海外,我也希望他們能夠了解到我的品牌。
QRuy目前對你的收入貢獻如何?它是你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還是更多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和熱情項目?
A現(xiàn)在Ruy的收入完全沒有赤字。從22、23、24年到現(xiàn)在進入第四個年頭,一直是盈利狀態(tài)。但要說增長特別快,也不至于。因為我們沒推出特別多的新品,也缺乏新鮮感,所以不算賺得特別多,但至少不是虧本。
從盈利的部分,我拿來支持選手,還有捐獻大約3%的銷售額給越野路線的維護,還有一部分用于新產(chǎn)品開發(fā)。但目前這些還沒變成我的主要收入來源。
Q那Ruy是打算一輩子做下去嗎?
A是的。去年之前我參加很多海外比賽,日本待的時間少,開會進展也慢。但如果轉(zhuǎn)向100英里,比賽數(shù)量會減少,可能就有更多時間投入品牌。如果能擴展銷售渠道,銷售額大幅增長,就能雇更多人。品牌發(fā)展起來后,未來可能會成為我的生活支柱。
Q如果品牌未來大幅成長,會保持現(xiàn)在這樣,還是會變成更大的團隊或公司來管理?
A這得看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日本的獨立品牌,比如Answer4或Milestone,已經(jīng)算挺大了,但也就2到3個員工。包括“山と道”(Yama to Michi)在內(nèi),它發(fā)展很大,有了自己的大樓,雇了不少人。但我還沒想過要不要做到那個規(guī)模。
畢竟品牌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我想保持一定控制權(quán),比如產(chǎn)品設(shè)計。雖然我完全沒設(shè)計天賦,但可以和設(shè)計師一起討論,調(diào)整細節(jié)。不管品牌多大,我都希望能親近產(chǎn)品制作的過程。
Q你覺得日本越野跑市場的現(xiàn)狀有沒有影響你,比如本土品牌較少,或者現(xiàn)有品牌的風格無法完全滿足日本跑者的需求?
A不是說有什么不滿足的地方。日本有很多小型獨立品牌(garage brand),像Answer4,還有最近的“燎原”(Ryogen),還有“貍”(tannuki)等等,能滿足各種需求。
只是……怎么說呢。我加入進來也不會因此賺到錢,我的品牌市場和銷售額是很小的。
另外,我創(chuàng)立品牌的一個目的是想回饋日本的越野跑行業(yè)。從銷售額中拿出一部分來支持選手,或者像現(xiàn)在這樣,我會給家鄉(xiāng)的越野路線維護捐款。這些是我很想做的事?!?/p>
▲上田瑠偉向中國跑友問好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lián)系
trailrunner@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