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張阿姨半年前發(fā)現自己雙腳莫名腫脹,尤其是腳踝“胖”得甚至穿不下鞋。起初她以為是久坐引起的水腫,沒怎么在意。
但三個月后,她因呼吸困難送急診,確診為急性左心衰竭(即“心衰”),最后經過住院治療才挽回生命。
水腫這種問題看似尋常,其實是你的身體在“報警泄洪”!
當血液回流受阻或血管滲透壓失衡,組織液會像擠海綿般滲出,涌向重力作用最明顯的下肢。
腳踝水腫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
想象心臟是一臺抽水泵,負責把血液推往全身。當心臟電力不足時,舒張收縮緩慢,靜脈里的血液就會淤積堵塞,壓力倍增。
與此同時,毛細血管內的液體壓力(靜水壓)也會隨之暴漲,迫使更多液體“破管而出”,并在腳踝、小腿等低垂部位堆積,形成凹陷性水腫。
如果發(fā)現下肢出現水腫,同時伴隨以下癥狀,警惕心衰找上門。
心衰發(fā)作要立即送醫(yī)急救,救援到達之前,注意不能平躺,要立即坐下,雙腿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持續(xù)心臟疼痛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緩解不適。
腎功能出現異常(如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蓮纳系较乱l(fā)多部位水腫,從臉部開始→下肢→腳踝。
這是因為腎小球“擺爛”后,已經無法攔住血液里的蛋白質,蛋白質就像漏網的魚,嘩嘩流入尿液。
而大量蛋白尿會引起血液滲透壓下降,液體就從血管鉆進身體組織間隙,導致身體水腫。
除水腫外,腎病患者通常還可能出現2種癥狀,一種是尿液異常,例如拉出泡沫尿(蛋白尿)、茶色尿(血尿)以及尿量明顯減少。另一種是全身癥狀,比如身體乏力、食欲減退等。
腎病一旦發(fā)展成終末期,幾乎無法逆轉,最后只能換腎或者長期做透析。
根據《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健康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白蛋白尿(尿檢)和血肌酐(血檢)的檢測,高風險人群(包括腎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齡(>65歲)及肥胖人群)更應該每年一檢。
肥胖和超重人士應合理減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應當控制好病情。同時建議低鹽飲食,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5g(約一個啤酒瓶蓋大?。?/p>
肝病引起的水腫大多從下肢往上蔓延,從雙腳腫到腹部。
健康的肝臟會不斷生產白蛋白(在血液里發(fā)揮“吸水海綿”作用),若到了慢性肝衰竭,尤其是肝硬化階段,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血液會像被兌水的牛奶,稀得兜不住水分,液體就從血管滲向下肢和腹腔。
肝病臨床表現多樣,其中這幾種也非常典型,日常要多留意。
預防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大幅度降低慢性感染風險以及肝細胞癌發(fā)生率。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喝酒,酒精是肝硬化第二大病因,戒酒可顯著降低風險。同時避免攝入霉變食物,黃曲霉毒素是1類致癌物,毒性約為砒霜68倍。
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因每6個月檢測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肝臟超聲,早期篩查癌變。
總的來說,下肢水腫伴隨其它異常千萬別大意,花幾分鐘排查下相關疾病,關鍵時能保命。當然自我診斷不一定準確,有問題還得及時找??漆t(yī)生問診。
參考資料:
[1]北京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科,北京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李惠薪(整理).第63例——雙踝、指、趾關節(jié)痛,心悸、氣短伴下肢水腫[J].中華內科雜志,1983.
[2]安軍民,張莉.腎臟內科門診水腫患者500例病因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
[3]唐莉,周敏,張銘光.肝硬化低蛋白血癥并雙下肢水腫皮膚破潰滲液護理一例[J].華西醫(yī)學,2015.
[4]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腎臟內科.腳腫了,小心腎病綜合征.健康管理,2016.
[5]諶貽璞,陳洪宇,劉寶利等.腎性水腫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斷與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20.
[6]李永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伴雙下肢水腫臨床觀察[J].心理月刊,2020.
[7]趙斌.腎性水腫辨治述略[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