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魏晉風度里的一抹亮色,以一句 “未若柳絮因風起” 驚艷千年;
她是將門虎女,在叛軍圍城時披甲執(zhí)劍,盡顯巾幗豪情;
她出身頂級門閥,卻不困于閨閣,與名士談玄論道,不輸須眉。
她就是被《三字經(jīng)》列為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的東晉才女謝道韞。
當王羲之在蘭亭寫下 “天下第一行書”,當陶淵明在東籬采菊,當顧愷之揮毫畫出《洛神賦圖》,這個站在時代風口的奇女子,早已用才情與風骨,在男權林立的魏晉史冊上,刻下了屬于自己的鏗鏘印記。
東晉咸和年間的建康城,烏衣巷的謝家府邸正籠罩在一片喜慶之中。
這一年,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降生了,取名道韞。
此時的謝家正值鼎盛,叔父謝安是當朝宰相,掌管朝政;
伯父謝尚是鎮(zhèn)西將軍,威震一方;堂兄謝玄是淝水之戰(zhàn)的統(tǒng)帥,后來更是成為 “封狼居胥” 的一代名將。在這個 “王與馬,共天下” 的時代,謝家與瑯琊王氏并稱 “王謝”,是真正權傾朝野的頂級門閥。
謝道韞的出身,堪稱是上帝打翻了特權的調色盤。
父親謝奕官至安西將軍,性情豪邁,頗有魏晉風骨;母親是阮籍的后人,自帶名士基因。更令人驚嘆的是她的社交圈:表哥王羲之是 “書圣”,表侄王獻之是書法巨匠,就連她未來的丈夫,都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當時有人調侃,謝道韞若要認親,整個東晉的名流能從朱雀橋排到秦淮河。
謝家向來崇尚玄學清談,不重女紅禮教。
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謝道韞自幼便顯露出過人的天賦。
別的閨閣少女還在學習描鸞繡鳳時,她已經(jīng)能背誦《詩經(jīng)》三百篇;
當同齡女孩專注于梳妝打扮時,她正捧著《老子》《莊子》與叔父謝安探討玄理。
謝安對這個侄女格外看重,常說:“此女風骨,不輸男兒。”
一個冬日的午后,謝安召集子侄輩討論文章義理。天空突然飄起大雪,謝安望著窗外,隨口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子謝朗搶先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微微點頭,卻未置可否。這時,年僅七歲的謝道韞輕聲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strong>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叭鳆}” 雖形似,卻失之僵硬;而 “柳絮因風起”,既寫出了雪花的輕盈飄逸,又暗含春天將至的生機,意境遠超前者。謝安撫掌大笑:“好一個柳絮因風起!我謝家果然有女中諸葛!” 這句詠絮詞,不僅讓謝道韞名滿建康,更讓 “詠絮才” 成為后世才女的代名詞。
隨著年歲漸長,謝道韞的才名愈發(fā)響亮。
她不僅精通詩賦,更擅長玄學清談。一次,謝安讓她評論《詩經(jīng)》中最出色的篇章,她答道:“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兩句出自《大雅?烝民》,講的是賢臣輔佐君王的故事,格局宏大,絲毫不見閨閣之氣。謝安聽后贊嘆道:“此女胸有丘壑,非凡人也。”
及笄之年的謝道韞,成了整個東晉權貴爭奪的聯(lián)姻對象。
無數(shù)王公貴族前來提親,都被謝安一一婉拒。在謝安看來,唯有與謝家門當戶對且才華相當?shù)募易澹排涞蒙纤@位天才侄女。經(jīng)過深思熟慮,謝安選中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出身瑯琊王氏,是 “書圣” 之子,時任江州刺史,論家世、地位都與謝道韞匹配。更重要的是,王家也是玄學世家,與謝家有著共同的文化追求。謝安以為,這樁婚事定能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然而,現(xiàn)實卻給了謝道韞沉重一擊。新婚之夜,當她看到王凝之其人時,心中便涼了半截。王凝之雖出身名門,卻資質平庸,既無父親王羲之的書法天賦,也無謝家子弟的清談風骨。
他沉迷道教,每日不是誦經(jīng)煉丹,就是祈禱成仙,對玄學詩賦一竅不通。
婚后的生活,成了謝道韞的煎熬。她曾興致勃勃地與王凝之討論《莊子?逍遙游》,王凝之卻只會說:“此等虛玄之論,不如煉丹修仙實在。”
她想與丈夫探討書法,王凝之卻只會機械地臨摹父親的字帖,毫無自己的見解。有一次,謝道韞回娘家,向叔父謝安哭訴:“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這番話道盡了她的失望與委屈。
在謝家,無論是叔父謝安,還是堂兄謝玄(小字遏),都是一時俊杰;而王凝之,在她眼中竟如此平庸不堪。謝安聽后默然良久,只能勸慰道:“王郎雖不才,然王家勢大,且安分守己,你且安心度日吧?!?/p>
盡管婚姻不幸,謝道韞卻沒有沉淪。
她將精力投入到學問與清談之中,常常召集王家子弟及名士探討玄學。
有一次,表侄王獻之與客人清談,陷入窘境。謝道韞得知后,隔著青紗帳參與辯論,引經(jīng)據(jù)典,條理清晰,最終說得客人啞口無言。此事傳開后,人們無不佩服她的才思敏捷。
她還時?;氐街x家,與叔父謝安、堂兄謝玄縱論天下大事。
淝水之戰(zhàn)前夕,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謝道韞卻鎮(zhèn)定地分析局勢:“前秦雖號稱百萬之眾,然多是烏合之眾;我軍雖少,卻上下一心,且有謝玄、劉牢之等名將,此戰(zhàn)必勝?!?/strong> 后來淝水之戰(zhàn)的結果,果然如她所料。謝玄戰(zhàn)后曾感嘆:“若道韞是男兒,必能領兵破敵,建立不世之功?!?/p> 在這段壓抑的婚姻中,謝道韞始終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她沒有像一般貴婦那樣爭風吃醋、操持家務,而是開辟了自己的精神領地。 她的詩賦越來越成熟,風格剛健清新,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男兒的豪邁。其中《登山》一詩寫道:“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云構發(fā)自然。” 詩中展現(xiàn)的開闊胸襟,遠超當時的女性作者。 東晉隆安三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徹底改變了謝道韞的人生軌跡。 五斗米道首領孫恩發(fā)動叛亂,率領起義軍席卷江南,直逼會稽。當時王凝之任會稽內史,負責鎮(zhèn)守此地。 面對叛軍的進攻,王凝之的表現(xiàn)令人瞠目結舌。 他既不組織軍隊抵抗,也不加固城防,而是整日在府中設壇禱告,聲稱已請來 “神兵” 相助,定能擊退叛軍。 謝道韞多次勸諫,讓他趕緊調兵遣將,加強防守,王凝之卻斥責她:“婦人懂什么軍國大事?且安心等待神兵降臨?!?/p> 謝道韞見丈夫如此昏庸,知道會稽城難保。 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召集家中仆役,組成一支小型武裝,日夜操練。 她自己則穿上鎧甲,拿起長劍,親自教授仆役們格斗技巧。有人勸她:“夫人何必如此?不如早早避難?!?謝道韞答道:“我是謝家女兒,豈能貪生怕死?縱使城破,也要與城池共存亡!” 不久后,孫恩大軍攻破會稽城。 王凝之慌忙帶著子女逃跑,結果被叛軍抓獲,全家遇害。 當叛軍沖到王府時,謝道韞正帶著年僅幾歲的外孫劉濤,手持長劍站在大堂中央。面對殺氣騰騰的叛軍,她毫無懼色,厲聲喝道:“王家與你們有仇,與這孩子無關,要殺便殺我!” 叛軍首領孫恩早就聽說過謝道韞的才名,見她如此臨危不懼,心中暗暗佩服。他本想將劉濤一并殺害,聽了謝道韞的話,又看她氣度不凡,竟破例放過了劉濤,只是將謝道韞母女囚禁起來。 在囚禁期間,謝道韞始終保持著尊嚴。 她沒有哭鬧哀求,每日依舊讀書寫字,甚至還向看守請教《老子》中的疑難。孫恩得知后,對她更加敬重,不久便將她們釋放了。 經(jīng)歷了這場浩劫,謝道韞失去了丈夫、子女,成了孤家寡人。 但她沒有被打垮,而是選擇了堅強地活下去。她帶著外孫回到了建康,住在謝安留下的老宅中。此時的謝家,因遭受連番打擊,已不復往日輝煌,但謝道韞的歸來,卻給這個衰落的家族帶來了一絲生氣。 她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培養(yǎng)外孫劉濤身上,教他讀書寫字,傳授他為人處世的道理。閑暇之余,她常常與當時的名士交往,繼續(xù)探討玄學清談。 有一次,名士張玄去拜訪她,想試探她的學問。兩人從《周易》談到《莊子》,張玄引經(jīng)據(jù)典,言辭犀利;謝道韞從容應對,見解獨到,最終張玄被說得心服口服。 他后來對人說:“謝夫人雖經(jīng)喪亂,其才其志,不減當年。” 這段時期,謝道韞的詩作風格更加沉郁頓挫,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 她在《擬嵇中散詠松詩》中寫道:“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飖?!?詩中借松樹的堅韌,表達了自己在亂世中堅守氣節(jié)的決心,展現(xiàn)了她不屈不撓的精神。 晚年的謝道韞,隱居在建康城的一處僻靜宅院中。 她不再參與外界的紛爭,每日以讀書、作詩、教導外孫為樂。盡管經(jīng)歷了家破人亡的慘劇,她的臉上卻總是帶著平和的笑容,仿佛世間的苦難都已被她看透。 當時的宰相劉裕非常敬重謝道韞,常派人送去錢糧,想請她出山為官,輔佐太子。 謝道韞婉言謝絕:“我已年老,不堪為官。只愿在林下安度余生,了此殘生。” 劉裕贊嘆道:“謝夫人有林下之風,真名士也。”“林下之風” 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專門用來形容女性氣度不凡、有隱士風范。 謝道韞的晚年生活雖然清貧,卻充滿了精神的富足。 她整理了自己的詩賦,編成《謝道韞集》,可惜后來失傳,僅存數(shù)首詩賦傳世。她還常常與友人探討學問,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與王獻之的辯論。 一次,王獻之與客人清談,陷入困境。謝道韞得知后,隔著屏風為他解圍。她引經(jīng)據(jù)典,條理清晰,將客人駁得啞口無言??腿藝@服道:“謝夫人之才,遠超我輩男子?!?王獻之也對這位嫂子敬佩不已,常說:“家嫂的清談水平,在我之上。” 謝道韞不僅才華出眾,更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她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常常拿出自己的積蓄救濟災民。有一次,建康城發(fā)生瘟疫,她親自帶著醫(yī)生為窮人治病,還寫下《釋病》一文,探討疾病與人生的關系,體現(xiàn)了她對生命的敬畏。 宋元嘉年間,謝道韞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享年七十余歲。 她的外孫劉濤在她的教導下,后來成為南朝宋的著名大臣,為官清廉,頗有政績,也算沒有辜負她的培養(yǎng)。 謝道韞去世后,文人雅士們紛紛寫詩撰文紀念她。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strong> 雖然詩中沒有直接提到謝道韞,但 “王謝” 的輝煌往事中,她的身影始終是最亮麗的一抹。 宋代詞人李清照對謝道韞極為推崇,曾在《打馬圖經(jīng)》中寫道:“夫謝道韞,古今才女,無出其右者?!?清代學者王夫之更是評價她:“謝道韞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風,足見其才其德,遠超當時男子。” 如今,在南京的烏衣巷舊址,還留存著紀念謝道韞的石碑。她的那句 “未若柳絮因風起”,早已成為千古名句,被收錄在中小學課本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少女追求知識與才華。 謝道韞的一生,是魏晉風度的縮影,也是女性獨立精神的象征。 她出身名門,卻不被身份所困;她經(jīng)歷婚姻不幸,卻沒有自怨自艾;她遭遇亂世浩劫,卻能堅守氣節(jié)。她用自己的才華與風骨,證明了女性不僅能吟詩作賦,更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展現(xiàn)出不輸男兒的勇氣與擔當。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謝道韞如同暗夜中的一顆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女性前行的道路。 她告訴我們,真正的高貴,不在于出身與性別,而在于內心的豐盈與精神的獨立。正如她筆下的柳絮,看似柔弱,卻能在狂風中自由翱翔,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