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選自《全生命鏈呵護菜肴數(shù)據(jù)庫》
鴿子在我國食用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就被視為 “六禽” 之一(《周禮》記載),最初多用于祭祀,后逐漸成為餐桌食材。由于鴿子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古人認為其 “補氣血、益肝腎”),在明清時期的飲食典籍中已常見烹飪記載,如《隨園食單》《調(diào)鼎集》中提到的 “煨鴿”“炒鴿肉” 等,可見其在中式烹飪中早已占據(jù)一席之地。
杏仁作為堅果類食材,既是調(diào)味品也是傳統(tǒng)藥膳原料。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已記載其藥用價值,而在烹飪中,杏仁常被用于增香、提味或增加口感(如磨成杏仁粉、切成碎粒)。明清時期,“杏仁茶”“杏仁豆腐” 等甜點流行,同時也被引入熱菜,利用其香脆口感搭配軟嫩食材,形成味覺對比。
圖片來源AI工具(僅供參考)
一、原料
主料:嫩乳鴿子3只。
配料:杏仁100克,蘑菇50克,豆苗250克,雞蛋1個。
調(diào)料:豬油500克(約耗100克),料酒25克,山西老陳醋5克,精鹽、味精適量,雞湯100克,胡椒粉0.5克,蔥10克,濕淀粉30克,芝麻油25克。
二、制法
1.鴿子宰殺去凈毛,從背脊骨開膛去內(nèi)臟洗凈,去凈骨后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用料酒、雞蛋清、適量的鹽和濕淀粉調(diào)勻漿好,拌上一點香油。
2.杏仁用開水泡發(fā),撕去皮,用少許鹽腌一下。蘑菇切成同鴿丁一樣大小的丁。豆苗摘苞洗凈。蔥切成段。用湯、味精、胡椒粉、濕淀粉、山西老陳醋、芝麻油和蔥段對成汁。
3.食用時,將豬油燒沸,下入杏仁炸焦酥撈出。另外,將鍋燒熱,豬油燒到五成熱時,下入鴿丁,用筷子撥散滑熟后倒入漏勺瀝油。然后將鴿丁復(fù)倒入鍋內(nèi),加入蘑菇丁、豆苗苞合炒,隨倒入對汁和杏仁簸炒幾下,裝入盤內(nèi)即成。
三、特點
滑嫩香脆,味美可口。
注:烹制此菜時,滑修丁和炸杏仁要注意火候,配合緊湊,否則鴿丁不鮮嫩,杏仁不酥脆,影響質(zhì)量。
四、營養(yǎng)價值
鴿肉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鈣、鐵、銅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是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美味佳肴,又是滋補佳品。與維生素A、維生素C及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β-胡蘿卜素、鈣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豐富的豆苗以及高蛋白、低脂肪的蘑菇和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較多,B族維生素、維生素C豐富的杏仁一起搭配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尤其適合身體虛弱、氣血兩虧、神經(jīng)衰弱者食用,但痛風及高嘌呤血癥人群忌食。
五、適宜人群與癥狀: 孕 婦、乳母、 小學生/學齡兒童、 中學生/青少年、 青壯年、中老年人、老年人、 便秘、 貧 血、改善睡眠、調(diào)理腸胃、益氣養(yǎng)心、滋陰潤燥、補腎養(yǎng)血、補氣養(yǎng)血
六、不適宜人群與癥狀:高尿酸血癥、痛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