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焦慮似乎成了許多人難以擺脫的“老朋友”。它可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降臨,讓我們的心跳加速、思緒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焦慮究竟是怎么“練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該如何反向訓練,讓大腦重新找回平靜呢?
焦慮的“第一次激活”:你的神經是如何開始緊張的
想象一下,當你第一次走進健身房,嘗試一個全新的健身動作時,你會突然感受到某塊肌肉的發(fā)力感。焦慮情緒的第一次激活,其實也和這差不多。它往往是由某個具體的事件或思維觸發(fā)的。
可能是某個壓力事件。比如,一次重要的考試、一場工作匯報、一場人際關系沖突,或者是一些突如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健康問題、經濟壓力等。這些事件就像生活中的“驚濤駭浪”,一下子打破了內心的平靜,讓我們的神經開始緊張起來。
也可能是某種思維模式。有些人總是過度擔憂未來,喜歡災難化地想象各種糟糕的場景:“萬一失敗怎么辦?”“如果被別人嘲笑怎么辦?”還有一些人習慣性地自我批評:“我肯定做不好”“我太笨了”。這些消極的思維模式就像潛伏在大腦中的“小惡魔”,隨時準備點燃焦慮的火花。
甚至可能是生理因素。睡眠不足、咖啡因攝入過多、激素變化等,都會讓大腦更容易進入“警覺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焦慮。就像一臺機器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養(yǎng),一旦遇到一點小問題,就容易出現(xiàn)故障。
其實,第一次焦慮的出現(xiàn),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因為大腦在某種壓力或思維模式下,啟動了“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原本是為了幫助我們應對危險,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種反應卻常常被誤觸發(fā)。
焦慮如何像肌肉一樣被“練得越來越發(fā)達”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旦開始焦慮,就會陷入“越想越慌”的循環(huán)?這是因為焦慮情緒本身會強化大腦的相關神經回路,就像反復練習某個健身動作會讓肌肉更發(fā)達一樣。
大腦有一種神奇的特性,叫作神經可塑性。它會根據(jù)你的經歷不斷調整神經連接。如果你經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大腦就會逐漸優(yōu)化“焦慮回路”,讓它反應更快、更強烈。這就像是大腦在“記住”焦慮的感覺,以便下次更快地做出反應。
同時,負面思維也會不斷強化這種焦慮。比如,你擔心失敗,心跳就會加速,而心跳加速又會讓你更害怕,進一步加劇焦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讓你越來越難以擺脫焦慮的困擾。
還有,很多人為了避免焦慮,會選擇逃避某些情境。比如,害怕社交就盡量避免參加聚會,害怕公開演講就拒絕一切相關的機會。但這種回避行為,反而讓大腦失去了“練習平靜”的機會。大腦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在這些情境中保持冷靜,焦慮感就會越來越強。
結果,焦慮從偶爾出現(xiàn),變成了一種自動化的反應模式。有時候,即使沒有明顯的威脅,我們也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這就像是大腦的“焦慮肌肉”被過度訓練,變得過于敏感和發(fā)達。
如何反向訓練大腦的“平靜肌肉”
既然焦慮可以像肌肉一樣被強化,那么平靜和放松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增強。關鍵在于:識別焦慮的觸發(fā)點,并主動訓練大腦進入放松狀態(tài)。
首先,要學會覺察焦慮的“啟動信號”。當你感到心跳加速、呼吸變淺、思緒混亂時,停下來問自己:“我現(xiàn)在在擔憂什么?”就像一個偵探在尋找線索一樣,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和思維。同時,記錄下焦慮的觸發(fā)點,比如特定的場景、想法,或者某個時刻。這就像健身時記錄動作一樣,能幫助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焦慮模式。
然后,主動激活“平靜神經”。就像健身時需要針對性訓練某塊肌肉,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強化大腦的平靜回路。比如,深呼吸練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緩慢、深長的呼吸,吸氣4秒,呼氣6秒,能直接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讓身體從緊張狀態(tài)切換到放松狀態(tài),從而降低焦慮感。正念冥想也是很好的選擇。每天花幾分鐘專注呼吸或身體感受,訓練大腦不被雜念帶走。你還可以嘗試漸進式肌肉放松,有意識地繃緊再放松身體各部位,幫助身體從緊張狀態(tài)切換到放松狀態(tài)。
最后,用“行為實驗”打破焦慮循環(huán)。焦慮往往源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災難化想象。你可以從小步驟開始,比如害怕社交,就先從和一個熟人聊天開始,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問問自己:“最壞的情況真的會發(fā)生嗎?如果發(fā)生了,我能應對嗎?”很多時候,焦慮其實是我們自己夸大的想象。通過實際的行動和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焦慮不是敵人,而是需要被“訓練”的信號。
焦慮本身并不是壞事,它是大腦在提醒你注意潛在的威脅。但如果你任由它反復激活而不加干預,它就會像過度訓練的肌肉一樣,變得僵硬、難以控制。
真正的關鍵在于,覺察焦慮的觸發(fā)點,就像健身時了解動作要領一樣,刻意練習平靜技巧,就像健身時針對性訓練肌肉,逐步增強大腦的“抗焦慮耐力”,就像健身時讓肌肉適應更大的負荷。
記住,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是可以被訓練的。我們越是有意識地練習平靜,焦慮的神經就會越弱,而平靜的“肌肉”就會越強。(韓明麗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