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你是否也曾疑惑,為什么每天洗澡還是能搓出“泥”?這些搓出來的 “泥” 究竟是什么東西?又或者,你有沒有想過,肚臍眼里那些黑乎乎的 “泥”,讓人忍不住想摳掉,可它到底能不能清理?不清理會不會有什么危害?
洗澡時搓出的泥是什么?
洗澡時搓出的“泥”,本質(zhì)上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chǎn)物與外界物質(zhì)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從人體自身來看,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時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表皮最外層的角質(zhì)層細胞會不斷死亡、脫落,這些脫落的角質(zhì)細胞就是“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皮膚上的皮脂腺會分泌皮脂,它能滋潤皮膚、防止水分流失,但也會和角質(zhì)細胞混合在一起。
此外,人體每天會通過皮膚排出一定量的汗液,汗液蒸發(fā)后留下的鹽分等物質(zhì),也會附著在皮膚表面。
從外界因素來說,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染物會吸附在皮膚上。當我們在洗澡時,通過外力搓揉,這些皮膚表面的角質(zhì)細胞、皮脂、汗液殘留以及外界的灰塵等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我們看到的“泥”。
搓澡要注意力度, 否則會破壞皮膚!
搓澡時若不注意力度,確實可能對皮膚造成嚴重傷害。皮膚最外層的角質(zhì)層是天然保護屏障,能抵御外界刺激、鎖住水分。若用力搓澡,角質(zhì)層會被過度剝脫,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使皮膚變得敏感、干燥,甚至出現(xiàn)脫屑、瘙癢等癥狀。
長期過度搓澡還會加速皮膚老化。角質(zhì)層剝脫后,皮膚失去保護,更容易受到紫外線、污染物等外界因素的傷害,導致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流失,使皮膚松弛、出現(xiàn)皺紋。此外,用力搓澡還可能造成皮膚微小創(chuàng)傷,為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提供入侵機會,增加感染風險,如引發(fā)毛囊炎、皮炎等疾病。
為保護皮膚健康,搓澡時需注意:選擇柔軟的搓澡巾或毛巾,避免使用粗糙物品;控制力度,以不引起皮膚疼痛和發(fā)紅為宜;搓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10分鐘;頻率不必過高,一周1-2次即可;搓澡后及時涂抹保濕乳液,保持皮膚濕潤。對于皮膚敏感、干燥或有皮膚病的人群,搓澡時更需注意力度。
肚臍眼里的泥能清理嗎?
很多人洗澡時,會發(fā)現(xiàn)肚臍眼里藏著一層黑乎乎的“泥”,總有人會忍不住用手扣,那這個地方到底能不能清理呢?不清理會有什么危害嗎?
其實,這些黑色污垢是皮膚代謝產(chǎn)生的角質(zhì)碎屑、皮脂、汗液與灰塵的混合物,加上肚臍眼凹陷的特殊結(jié)構(gòu),容易藏污納垢,產(chǎn)生堆積屬于正?,F(xiàn)象,一般不會危害健康。
肚臍眼的泥可以清理,但平時穿衣如果不愛露“小蠻腰”的話,不清理也無傷大雅。想清理的話,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或使用尖銳工具(如指甲、硬物),否則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引發(fā)紅腫、疼痛甚至感染。感染可能擴散至腹腔,導致臍炎、腹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腹痛、發(fā)熱、流膿等癥狀。正確的清理方法應(yīng)該是:
1.軟化污垢后輕柔清理
先用棉球蘸取溫鹽水敷在肚臍上5-10分鐘,待污垢軟化后,用無菌棉簽輕輕擦拭,由內(nèi)向外清理。若污垢較硬,可用少量嬰兒油軟化后再清理。
2.日常維護
清理頻率無需頻繁,每周1-2次用溫水輕柔沖洗肚臍即可,防止污垢堆積。洗澡后可以用棉簽吸干肚臍眼的水分,避免潮濕環(huán)境滋生細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