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胖友跟我說,減肥真的很難,已經很努力節(jié)食了,還是瘦得特別慢,稍微不控制,多吃兩口就立馬胖回去......
其實,肥胖在中醫(yī)看來,不單純是“吃多了”那樣簡單。那些頑固的贅肉背后,往往藏著三種“毒”——濕氣、痰瘀、氣滯血虛。
中醫(yī)減重專家范琳燕主任表示,這三種“毒”,慢慢堵塞了你身體的代謝通道:
第一種毒:濕濁困脾
濕氣,是一種無形的負擔,若你時常感到身體沉重、頭腦昏蒙,四肢如綁沙袋般疲乏無力;若大便粘膩不成形,總沖不干凈;若舌苔厚膩如同覆蓋一層奶油,口中粘滯不清爽——這些正是濕濁纏身的信號。
這時候可以參考用茯苓、荷葉等中藥祛濕;
第二種毒:痰瘀膠結
當濕氣久居體內未被清除,便會進一步“濃縮”、“發(fā)酵”,與代謝不暢產生的瘀血相互勾結,形成更加粘稠、更難祛除的病理產物——痰瘀。
痰瘀體質之人,其肥胖多集中在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捏上去往往感覺硬實而非松軟。面色可能顯得晦暗,舌質偏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常呈青紫怒張之態(tài)。女性還可能伴有月經不調、痛經、經血夾帶血塊等困擾。
這時候除了祛濕還要加入山楂、陳皮來化痰散結,讓身體里的“黏痰”化掉
第三種毒:氣滯血虛
氣,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身體里肝主疏泄,負責調暢全身氣機。
若長期情緒抑郁、壓力山大,或久坐不動,便會導致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氣滯則血行無力,漸成血虛。氣血本是同源,氣滯血虛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這類人群的肥胖常伴隨明顯的疲勞感和情緒低落。他們可能吃得不多,卻依然發(fā)胖,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面色缺乏光澤,甚至蒼白或萎黃。
這就需要黃芪、黨參、玫瑰花來恢復氣血運行了。
針對肥胖者這三種盤踞體內的“毒素”,范琳燕主任分享一個融匯祛濕、化痰、逐瘀、行氣、養(yǎng)血于一體的經驗方給大家:
組方:山楂、茯苓、陳皮、荷葉、丹參、炒薏苡仁、合歡皮、玫瑰花、炙甘草
方解:
山楂:酸甘微溫,消食健胃,尤其擅長化肉食油膩之積,兼能活血散瘀。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陳皮:辛苦溫,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荷葉:苦澀平,清熱利濕,升發(fā)清陽,具有良好的“輕身”降脂之效。
丹參:苦微寒,活血祛瘀,涼血養(yǎng)血。
炒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玫瑰花:疏肝解郁,和血散瘀;舒暢情志,緩解氣滯,促進氣血調和。
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