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和軍工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稀土資源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籌碼。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主要供應者,因為美國制裁,開始減少稀土的出口。
然而,美國一直在尋找替代來源,試圖擺脫對華依賴。這時,一個被中俄"包圍"的內陸國家——蒙古國,突然成為焦點。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蒙古已探明稀土儲量高達3100萬噸,僅次于中國,位居世界第二。若這些資源被美國掌控,是否會影響全球稀土格局?俄羅斯專家卻冷笑反問:"就算蒙古倒向美國,它的稀土怎么運出去?"
蒙古的稀土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戈壁地區(qū),尤其是東戈壁省的哈勒贊稀土礦,儲量豐富且品位較高。美國對此垂涎已久。
2023年6月,美國副總統(tǒng)哈里斯訪問烏蘭巴托,承諾投資礦業(yè),被外界視為"稀土外交"。
然而,蒙古的稀土開采面臨難題,蒙古工業(yè)基礎薄弱,缺乏稀土分離提純技術,礦石需運往中國加工。
作為內陸國,蒙古沒有出???,陸路運輸必須經過中俄,如果采用航空的話,那運輸成本極高。
對蒙古稀土的"美國夢",俄羅斯戰(zhàn)略專家毫不客氣地潑冷水:"沒有中俄點頭,蒙古的稀土連國門都出不去。"
蒙古只有兩個鄰國——中國和俄羅斯。若走空運,成本是海運的10倍以上;若走陸路,必須經過中俄領土或領空。
2022年,蒙古曾試圖向歐洲出口煤炭,但因俄羅斯關閉過境鐵路而擱淺。中國控制全球90%的稀土加工產能,俄羅斯則擁有鈾、鈦等戰(zhàn)略資源,兩國完全有能力對蒙古稀土實施"軟封鎖"。
蒙古自1990年代起推行"第三鄰國"政策,試圖引入美日韓等力量平衡中俄影響。但在稀土問題上,這一戰(zhàn)略可能失效。
蒙古90%的出口流向中國,包括煤炭、銅礦等,若得罪鄰居,經濟將受重創(chuàng)。而且蒙古軍隊僅1萬人,且被中俄領土包圍,任何地緣冒險都需謹慎。
更關鍵的是,中國已未雨綢繆。2022年,中國稀土集團與蒙古企業(yè)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fā)稀土資源。2023年,中蒙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啟動,三國經濟捆綁加深。
全球稀土競爭的本質,并非儲量之爭,而是技術之爭。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產業(yè)鏈,從開采到磁材制造全流程自主可控。
美國雖然聯(lián)合澳大利亞、日本加速布局,但短期內難以替代中國產能。
蒙古的案例再次證明,在大國競爭時代,資源的價值取決于地緣格局。美國可以拉攏蒙古,但改變不了它被中俄"地理鎖定"的現(xiàn)實。
未來,蒙古若想真正開發(fā)稀土,或許只有一條路:與中俄合作,成為"稀土絲綢之路"的一環(huán)。否則,再多的儲量,也只是一場醒不來的美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