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由共青團清遠市委員會指導,清遠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團連山縣委、連山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聯(lián)合主辦,連山蓮塘獅舞文化產業(yè)基地協(xié)辦,連山龍獅運動協(xié)會承辦的“12355獅舞心傳·少年行”青少年公益研學活動,在連山蓮塘獅舞文化產業(yè)基地拉開帷幕。來自連山30名青少年齊聚一堂,開啟了一場為期三天的沉浸式非遺探索與心理健康實踐之旅。
心靈揚帆:從“心”出發(fā)探秘非遺
研學活動的第一站是連山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在工作人員的講解與引導下,少年們了解了這所專為青少年打造的心靈驛站的職能與意義,也為他們播撒下了關注心理健康、悅納自我成長的種子,為即將展開的非遺探索之旅奠定堅實的心境基礎。
開營啟航:從文化講堂到匠心工坊
開營儀式上,團連山縣委書記蔣敏晴以“傳承、探索、成長”為關鍵詞,要求青少年們在感受獅舞文化魅力的同時錘煉意志品格,“希望同學們成為文化根脈的守護者,在躍動的鼓點中遇見自信與合作的能量”。
在“蓮塘獅舞文化講堂”上,廣東醒獅市級非遺傳承人龔桂冬老師,從唐代起源講到當代創(chuàng)新,從采青點睛的民俗故事談到獅頭扎作的七十二道工序,為青少年們鋪展出一幅千年獅舞的文化長卷。
午后,活動分為實踐和體驗兩部分。在獅舞工坊內,龔老師拆解獅頭骨架結構,孩子們在觀摩竹篾扎制與絨球點綴中觸摸匠心。在訓練場上,教練團隊則帶領學員們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學習獅舞。以“四平馬步”為根基,教練耐心地糾正學員們的步伐,講解手型的要點,示范每一個標準的動作。從簡單的抬手、轉身,到步伐的移動與配合,一招一式盡顯功夫美學。來自太保鎮(zhèn)的小學員小黃感慨:“原來看似歡騰的舞獅動作,藏著這么多講究!”
動靜相承:汗水澆筑非遺基因
在接下來的兩天研學中,清晨的號角總隨露珠破曉。學員們頂著暑氣反復磨練獅舞基本功。他們不斷練習步伐的穩(wěn)健、手型的規(guī)范以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在一次次的重復中感受力量與柔韌的共生。教練強調:“舞獅不只是技藝,更是精氣神的凝聚?!碑敽顾讣t衣,青澀的動作漸顯章法,少年們開始理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背后的文化韌性。
夜幕降臨后,訓練場化作文化沙龍。教練組通過影像資料重現(xiàn)傳統(tǒng)獅班“以武會友”的江湖往事,帶領學員拆解醒獅采青的基本陣法密碼。心理健康導師穿插其間,以“獅頭獅尾的默契心理學”引導學員感悟團隊協(xié)作的真諦。學員們在心得分享中寫道:“原來每個鼓點都是心跳,每聲吶喊都是傳承。”
薪火相傳:鼓點聲聲向未來
7月23日閉營儀式上,學員輪番登場,以他們這幾天所學的獅舞基本功,完成了一場精彩的成果展示。雖然沒有雙人舞獅和高低獅等高難度動作,但學員們整齊規(guī)范的步伐、標準的手型和有節(jié)奏感的動作,展現(xiàn)出了他們這幾日研學的成果。小獅王們認真投入的身姿贏得滿堂喝彩,手捧結業(yè)證書的孩子們更收獲了一份文化傳承者的使命感。
同心聚力:根植沃土續(xù)新章
7月23日下午,研學旅程已接近尾聲,學員們走進連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館。在主題館內,豐富的歷史畫卷與時代強音交織,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內涵。學員們駐足凝視,聆聽講解,在歷史的回響與現(xiàn)實的觀照中體悟民族團結的磅礴偉力與共同奮斗的時代使命。這份厚重的家國情懷,讓舞動的獅魂,不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升華為對共同家園的深情眷戀與對復興偉業(yè)的使命擔當。
這場融合非遺傳承、勞動教育與品格塑造的研學實踐,不僅讓傳統(tǒng)技藝在童聲中蘇醒,更以沉浸式體驗激活文化基因?!爱斏倌杲舆^了獅鈴,文化的鼓點便永不會停息?!鄙徧联{舞的傳奇,正在新一代的腳步中續(xù)寫新章。
下一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團連山縣委將持續(xù)依托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及縣域研學基地,推出更多心理健康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團隊協(xié)作等多元場景,助力青少年在實踐探索中感知自我、構建心理韌性。當成長的困惑化作破繭的勇氣,當團隊的共鳴成為向上的階梯,我們期待與更多少年攜手,在心靈與世界的對話中書寫青春成長的熾熱詩篇。
來源|連山共青團
編輯|展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