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都區(qū)石板灘街道集體村的80畝玉米地里,一株株乳白色的“牛奶玉米”正被采收。誰也沒想到,這場持續(xù)11年的品種攻關,其成果“牛奶玉米”會因新都融媒、成都日報的接續(xù)報道,快速從試驗田“跳”上知名超市——成都伊藤洋華堂的貨架,成為市民餐桌的新寵。
石板灘街道集體村的“牛奶玉米”從試驗田“跳”上成都伊藤洋華堂的貨架
11年攻關,試種出"四川首批"
去年11月,集體村引進16個玉米新品種試種,其中由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培育的“牛奶玉米”最引人注目——其糖度最高達20度(超甘蔗),可生食,口感脆甜。村黨支部書記鐘芙蓉直言:“這是全省首批、成都唯一的試種基地,我們成了‘吃螃蟹的人’?!?/p>
集體村成為“牛奶玉米”全省首批、成都唯一的試種基地
一篇報道,打開產銷對接"窗口"
試種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讓新品從“田間”走向“舌尖”?6月13日,新都融媒首發(fā),以“可生吃”“本土培育”為關鍵詞,呈現了新品種的獨特性。兩天后,成都日報推出跟進報道,進一步擴大了聲量。
新都發(fā)布首發(fā)報道
成都日報跟進報道
該超市采購丁經理看到報道后眼前一亮:“這本地玉米要是品質過關,那可比外地進貨強多了!新鮮、便宜,肯定受顧客歡迎!”
半小時對接,本土玉米首登商超
看到報道后的半小時內,丁經理便通過新都融媒記者聯(lián)系上集體村。帶回樣品檢測合格后,丁經理代表該超市與集體村迅速簽訂首批500公斤采購合同。7月初,“牛奶玉米”以獨立包裝(400g/份,售價8.9元)亮相超市貨架,截至7月20日賣出超1300份,消費者反饋“脆甜多汁,孩子當水果吃”。
截至7月20日,新都的“牛奶玉米”賣出超1300份
媒體搭橋,生產端與市場端"雙向奔赴"
“媒體報道像給我們開了扇窗?!辩娷饺馗锌?,過去農產品?!熬葡阋才孪镒由睢?,如今網絡傳播不僅提升了產地影響力,更直接鏈接了銷售渠道。
對超市而言,本土供應鏈讓整體成本降低15%,新鮮度更有保障;對集體村來說,商超的合作意愿讓村民更有干勁——目前第三季育苗已啟動,預計10月產出,未來村里還將優(yōu)化品質,探索更穩(wěn)定的合作模式。
媒體搭建產銷對接的信息橋梁,新都“牛奶玉米”正成為成都市民餐桌“新寵”
這場“媒體+農產品”的傳播中,媒體記者不僅深入田間記錄新品種特性,更構建了產銷對接的信息橋梁?!懊襟w的持續(xù)關注,讓農戶對特色農業(yè)更有信心?!辩娷饺卣f。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新都發(fā)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自動精選,留言請注意法律法規(guī)。歡迎轉發(fā)分享,轉載改編請標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