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是“煙”的異體字?!墩f文·火部》:“煙,火氣也。從火,垔(yīn) 聲。煙,或從因?!?/p>
清嘉慶刻本《說文解字注》
漢字簡化,以“煙”為標(biāo)準(zhǔn)字形,而上古典籍中皆作“煙”。許慎謂“從火,垔聲。煙,或從因”,則“煙(煙)”是形聲字,垔、因是聲旁,無義(形聲字一般情況下如此)。
許慎釋“煙(煙)”字,以當(dāng)時人們認(rèn)識水平言之,可謂準(zhǔn)確而簡要:火燃生煙氣,釋為“火氣”,理所當(dāng)然。反映先人對煙之觀察與認(rèn)識。今《漢語大字典》釋為“物質(zhì)燃燒時所產(chǎn)生的氣狀物”,當(dāng)然更科學(xué)、準(zhǔn)確。
而在偌大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煙(煙)”字只出現(xiàn)一次!則無論如何不得不說?!吨芏Y·秋官司寇·蟈氏》:“掌去蛙黽(měnɡ)。焚牡蘜(jú, 同菊),以灰灑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蟲(蟲,原誤為蠱,即蠱)無聲?!?/p>
蟈氏是管刑罰之司寇屬下小官,主管殺滅宮廷池塘之蛙,因其鳴妨天子睡眠。辦法是焚燒牡蘜(不開花之菊),用其灰、煙。委專員以“煙”禁御苑蛙鳴,難免令人大跌眼鏡。
至若唐王維詩《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則寫景如畫也。狼煙,燃狼糞升起的煙,古時邊防用作軍事上的報警信號。
《王維集校注》
引申之,長期煙熏所積黑灰,也稱煙,又稱“煤、煤炱、煙炱”。舊時燒柴、煤取暖炊爨,煙筒中所積黑灰,東北人叫作“煤煙子”,古人以之制墨。宋晁貫之《墨經(jīng)·松》:“衛(wèi)夫人《筆陣圖》曰:‘墨取廬山松煙?!彼蔁?,燒松木所積之煙炱。
明代,煙草傳入我國,亦稱“煙”。
明方以智《物理小識·草木類》寫其狀:“淡巴姑煙草,其本似春不老,而葉大于菜?!?/p>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七:“呂宋國(今菲律賓)所產(chǎn)煙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絲熏?!?/p>
清俞正燮《癸 巳存稿 ·吃煙事述》:“崇禎末,嘉興遍處栽種,三尺童子莫不食煙?!?/p>
而東北地區(qū)舊語“關(guān)東三大怪”之一,即“十七八歲姑娘叼個大煙袋”??梢韵胍?,這 種西班牙語叫tobaco(英文tobacco,俄文табак)的“煙”,當(dāng)時風(fēng)靡我國達(dá)何程度。為何?因其易令人產(chǎn)生特殊刺激感。
《中國煙草史》
十九世紀(jì)初,日人間宮林藏赴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當(dāng)時由清政府管轄)踏查,寫《東韃紀(jì)行》(商務(wù)印書館,1974),記他訪問當(dāng)?shù)赝寥耍骸傲植卦鴮⑺鶐е疤侨〕鲎屍淦穱L,只稱別有味道,而無人多取。至于酒、煙,拿出少許,讓他們品嘗后,均贊美其滋味,并爭相索取,甚焉者,甚至翻臉變色。可見夷人最嗜煙酒?!?/p>
其實嗜煙酒,舉世略同。至于其后鴉片煙風(fēng)行中國為害,則尤為吾人所痛也。
有趣者,因煙氣之性狀與云、霧類似,故“煙”又比喻為“云、霧”,屬詞義之引申,在情理之中。
如曹操《氣出唱》之二:“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毕扇怂{,是云也。凌煙,即凌云、凌霄,極言其高耳。
《曹操集》
唐李賀《南園》其五:“請君暫上凌煙閣。”亦有“凌虛閣”,明、清人多有《登凌虛閣》詩。明陳良珍《游海珠寺》:“樓臺駕煙虛,云石相隱映。”凌、駕義近,駕煙虛,即凌煙、凌虛、凌空,亦即王勃《滕王閣序》之“下臨無地”也。
又南朝宋顏延之《陶征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薄俺繜煛迸c“暮靄”對文,是朝云、朝霞耳。
唐歐陽詹《二公亭記》:“幕煙茵草,玩懌移日。” 幕煙,即暮靄,為暮云、晚霞耳。長煙,指彌漫在空中之云氣。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闭Z出晉郭璞《游仙詩》之六:“升降隨長煙,飄飖戲九垓?!睙煵ㄕ撸F靄迷蒙之水面。大江大河湖海,多有此雄渾氣象,所謂“煙 波浩渺”也。
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樂章集校注》
亦稱“煙水”。唐孟浩然《送袁十嶺南尋弟》詩:“蒼梧白云遠(yuǎn),煙水洞庭深?!彼涡翖壖病肚邎@春·靈山齊庵賦》:“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蒙蒙?”
蒙蒙細(xì)雨叫煙雨,蓋以細(xì)雨如濃霧而得名。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繪出江南蒙蒙春雨之景象。
煙雨中之柳,朦朧婀娜,詩人稱為“煙柳”。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惫仕沃馨顝┰~《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即說煙柳之美也;李清照詞《永遇樂》“染柳煙濃”,即狀煙柳之翠也。水霧彌漫之花,有朦朧爛漫之美,稱為“煙花”,以喻綺麗之春光,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曰“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也。又可喻妓女及風(fēng)月之事,總不離其本義也。
云霧特點(diǎn)為繚繞婉曲,故詩人喻女子發(fā)(髮)美為“煙發(fā)”。宋張孝祥詩“冰紈六十里,煙發(fā)兩三鬟”,其“煙發(fā)”,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之“綠云”、《木蘭辭》之“云鬢”、李清照詞《永遇樂》之“風(fēng)鬟霧鬢”也(縱清照語意在貶己,然讀者但見其嫵媚 耳)—風(fēng)人靈感,何一致如斯也?
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宋史·食貨志》:“往事如煙,思緒如潮。”此“煙”,仍為云煙(亦稱“煙云”),即云霧,為逝去而消散之云氣。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fù)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fù)惜之。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復(fù)念也。”由此有成語“過眼云煙”(有釋“云煙”為“云霧和煙氣”者,恐不確)。
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碧K軾所謂“煙云”,孔子所謂“浮云”耳。
“風(fēng)煙”之“煙”指云則美: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蹦铣R謝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風(fēng)煙四時犯,霜雨朝夜沐?!?若喻風(fēng)塵、戰(zhàn)火,則令人煩惱:唐寒山《詩》之二九七:“昨來攀葛上,半路困風(fēng)煙?!泵髟S承欽《白溝河》詩:“遼宋曾戎馬,風(fēng)煙十六州。”
煙塵,亦作“塵煙”??芍阜闊熍c戰(zhàn)場上揚(yáng)起之塵土,喻指戰(zhàn)亂:南朝梁蕭統(tǒng)《七契》:“邊境無煙塵之驚?!碧聘哌m《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
孫欽善《高適集校注》
亦可指塵土、塵霧,唐劉知幾《史通·煩省》:“夫英賢所出,何國而無,書之則與日月長懸,不書則與煙塵永滅?!保ㄐ翖壖病睹~兒》則直謂“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魯迅《藤野先生》謂:“有一間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p>
荒煙,《漢語大詞典》釋為“荒野的煙霧”,但不如釋為“荒野的塵霧”。孫中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黃花崗上一抔土,猶湮沒于荒煙蔓草間?!被臒熉?,語出宋歐陽修《祭石曼卿文》“荒煙野蔓”。
而“人煙”“墟煙”“煙村”“煙墟”中之“煙”,即炊煙,乃富于人情味之 人間煙火氣,毫無疑問也。
疑似者為“煙霧”:云霧,抑或火煙如霧?
應(yīng)該說,凡帶有詩意之描述、歌詠,“煙霧”多指云霧。
《北史·李繪列傳》載邢晏評李繪“若披煙霧,如對珠玉”;朝鮮禹汝楙 《洪范羽翼·外舅》引作“若披云霧”;《晉書·樂廣傳》謂衛(wèi)瓘評樂廣“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梢姶恕盁熿F”即“云霧”。
元刻遞修本《晉書》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zhì)”,以云霧喻舞女衣裳輕 軟柔美,所謂“霓裳羽衣”也。元倪瓚《呈諸公》即直說“煙霧衣裳云錦屏”,李白則謂“云想衣裳”(《清平調(diào)詞》之一),亦喻楊妃為著華麗衣裙之仙女,故下文說“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也。
又,李白《嘲魯儒》“問以經(jīng)濟(jì)策,茫如墮煙霧”,實為用典:《世說 新 語·賞譽(yù)》:“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殷浩,字淵源)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云霧中?!笨芍藷熿F即云霧也。
又如明高得旸《春暉堂為祁指揮賦時平猺回詩中及之》:“攀蘿履棘冒煙霧,直入深山更深處?!奔壬细呱?,則“冒煙霧”即“冒云霧”也。
至說近代戰(zhàn)爭,既言“巨炮轟擊,煙塵蔽天”,又言“冒煙霧而上”,則此“煙”為硝煙,“煙霧”為硝煙塵土之霧也—隨文辨義,自不待言。
《餓鄉(xiāng)紀(jì)程》
火煙、塵土所造成之“霧”,雖也稱“煙霧”,但不甚與大自然和諧,亦鮮能給詩文以美感,上例即是。又如瞿秋白《餓鄉(xiāng)紀(jì)程》十:“原來是一家中國茶館,門窗開處冒出一陣陣的煙霧濁氣?!?/p>
確定典籍中“煙”為何物,古人本不以為難。而世易事異,今人往往指鹿為馬,故試辨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