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中國人骨子里的退路,也是精神上的彼岸。
它可以是屏障,擋住塵囂;也可以是鏡子,照見本心。
今天,讓我們循著十首詩詞里的“青山”,去看一看:
有人把青山當故鄉(xiāng),有人把青山當墳墓;
有人望山而歸,有人抱山而眠;
有人十年不見山,有人一睡便在山。
1
《終南別業(yè)》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年以后,王維把輞川別墅搬到終南山腳下。
世人笑他“半官半隱”,他卻把“青山”當作一條退路:
水窮云起,都是天機;林叟相對,便是永恒。
青山不答,人心自遠。
2
《歸隱》
宋·陳摶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書歸舊隱,野花鳴鳥一般春。
陳摶老祖把紅塵走成一張地圖,
最后卻用“青山”折成一只紙船,渡回自己。
朱門酒肉、紫綬金章,在青山面前,
不過是“劍戟”與“笙歌”的合謀。
他只要一張琴、一帙書,換得滿山鳥鳴。
3
《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一生都在“逃”。
逃名山大川,逃酒肆歌樓,逃長安的紫袍金帶。
別人追問他為何躲在碧山,
他只笑——笑就是答案,青山就是注釋。
桃花逐水,天地換裝,此處已非人間。
4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青山”是這首詩的隱藏主角。
桃花、人面、春風、夕陽,都是過客,
只有青山不動聲色,
替我們收藏了所有來不及告別的故事。
5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范仲淹的“青山”是邊關千嶂。
那里沒有歸隱的清夢,只有鐵衣與霜刃。
可正是這連綿的青山,
替將士們擋住了身后的萬里家園。
青山在,故園才在。
6
《青玉案·和賈舍人》
宋·辛棄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一生都在“青山”與“江山”之間掙扎。
青山再高,也擋不住國運的洪流;
鷓鴣再遠,也喚不回北望的王師。
可他還是把“青山”寫進詞牌,
好像只要山還在,就還有卷土重來的路。
7
《臨江仙·夜歸臨皋》
宋·楊萬里
雨洗涓涓嫩葉光,風吹細細綠筠香。
青山如故人,江水似美酒。
今日重來,不醉如何?
楊萬里的“青山”是一位老友。
它不說話,只把滿身新雨、滿袖清風當作見面禮。
青山如故人,江水似美酒——
于是,夜歸的人就有了繼續(xù)活下去的理由。
8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被貶黃州,定慧院外的“青山”只剩一角。
可那一角足夠讓一只孤鴻盤旋整夜。
不肯棲,是鴻的倔強;
不肯走,是人的執(zhí)念。
青山無言,替他把所有“不肯”都收容。
9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的“青山”是一幅晚秋畫卷。
石徑、白云、楓林、霜葉,
層層疊疊,全是為了襯托那一句“停車坐愛”。
原來,青山不僅可以隱居,
還可以把趕路的人,硬生生拉進風景里。
10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是一首看似與“青山”無關的詩。
但“汗青”二字,正是竹簡的代稱,
而竹生于山,山養(yǎng)其青。
文天祥把“青山”煉成一顆丹心,
再讓這顆丹心,照亮千年之后的青山。
十座青山,十種人生。
有人借山而隱,有人為山而死;
有人把山當屏障,有人把山當墓碑。
山不說話,卻替我們保存了所有
——來不及出口的詩、沒勇氣兌現的歸、
以及最終不得不放下的執(zhí)念。
愿你在下一次抬頭的瞬間,
也能看見屬于自己的那座青山:
它或許遠,或許近,
但只要它還在,
人就還有退路,心就還有歸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