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本塞源,也作拔本塞原,意思是鏟除事物發(fā)生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多用于壞事。成語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周朝時期,周天子分封諸侯統(tǒng)御天下,而周天子之所以能夠凌駕諸侯之上,所憑借的便是武力震懾、宗法約束和天賦神權(quán),然而隨著西周的滅亡,周天子的統(tǒng)治權(quán)威卻已經(jīng)喪失殆盡。
武力方面,西周末年以來周天子武力急速衰微,先是周昭王討伐楚國卻“喪六師于漢”,到周厲王時,周天子更是在出動西六師和殷八師的情況下,也無法擊敗反叛的鄂國;
宗法方面,由于周孝王奪取王位和周平王強奪正統(tǒng),以宗法制為核心的禮樂觀念遭到嚴重破壞,曲沃代翼、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等小宗取代大宗事件頻頻上演;
天賦神權(quán)方面,隨著諸子百家的興起,周天子“受命于天”的絕對權(quán)威,也被沖擊的支離破碎。
由于武力喪失、國勢衰弱,宗法制度和天賦神權(quán)約束喪失,周天子的權(quán)威從西周中期開始便一步步走向了衰亡,周平王東遷之初,周天子雖然仍保留有相當可觀的王畿,但失去了敬畏之心的諸侯們,卻已經(jīng)開始憑借武力或明或暗的掠奪周天子的土地。
周平王賞賜給了鄭國虎牢以東的土地,周惠王賜給了虢國酒泉,周襄王則將溫、原、陽樊、贊茅等地賜給了晉國。到了后來,強大的諸侯更是公然對周王畿展開蠶食,其中晉國在攻滅陸渾之戎后,便趁機將伊洛、三涂山等黃河以南土地據(jù)為己有。
持續(xù)衰弱的周天子,雖然名為天下共主,但早已失去了統(tǒng)御天下的資本,以致后來就連諸侯國的卿大夫,也頻頻因為與周王畿的百姓因爭奪土地而發(fā)生沖突。
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晉國的閻嘉和周朝的甘地人因爭奪田地而大打出手,發(fā)展到最后,晉國的梁丙、張趯更是直接率兵進攻潁地。
周天子自知無法從武力上戰(zhàn)勝對方,只好派詹桓伯前往晉國交涉。詹桓伯抵達晉國后,責(zé)備晉平公說,“夏朝時因為后稷的功勞,魏國、駘國、芮國、岐國、畢國成為了周天子的西部領(lǐng)土,到周武王戰(zhàn)勝商朝,蒲姑、商奄成為了周天子的東部領(lǐng)土,巴國、濮國、楚國、鄧國成為了周天子的南部領(lǐng)土,肅慎、燕國、亳國成為了周天子的北部領(lǐng)土?!?/p>
詹桓伯繼續(xù)說道,“為何周天子不在近處分封諸侯國? 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冊封同姓兄弟建立國家,目的在于護衛(wèi)周天子,也是為了防止周王室的衰敗。結(jié)果,晉惠公從秦國回來,卻引誘戎人進入中原,讓他們侵犯我們姬姓國家,進入我們的郊區(qū),占據(jù)了大片土地。戎人占據(jù)中原,這是誰的罪責(zé)?”
說到這里,詹桓伯凝視著晉平公,見晉平公被自己的一番話說的無言以對,詹桓伯繼續(xù)說道,“后稷締造了天下,現(xiàn)在卻為戎人割據(jù)。還請您想想,周天子對于晉國來說,猶如衣服有冠冕,樹有根、水有源、百姓有謀主,如果您毀壞了冠冕,拔掉樹根,斷塞水源,專斷且拋棄謀主,即使是戎狄,他們心里又哪里會有我周天子?”
詹桓伯這番話的意思是,周王室從夏朝開始創(chuàng)立基業(yè),直到商朝末期奪取天下,周天子分封天下,原本是為了讓諸侯國拱衛(wèi)周王室。周天子本是諸侯列國的本源,如今晉國非但沒有履行職責(zé),反而侵奪周王畿,這就是在“拔本塞原”,如果本源消失了,諸侯國又該何去何從呢?
詹桓伯從晉國返回后,晉國果然撤軍而回,至于是因為晉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是因為晉平公身體欠佳(晉平公于次年去世),就不得而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