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 配圖 ╳網(wǎng)絡
“如果順手,那就記得點個贊”
我是宛央。
愛奇藝出了個觀察類綜藝《姐姐當家》,第一期我完完整整連加更都看完了,第二期看了一半,忽然之間就覺得不想看了,并非節(jié)目不好看,而是今年我比過去的每個時刻都更熱衷于線下生活,我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和少女時期,周末要去郊游,日常要混跡于菜市場還有各種人群中。
所以我日漸對網(wǎng)絡上各種宏大敘事、框架議題失去了熱情,因為真實的生活,是非常具體,非常復雜的,根本不是網(wǎng)絡上的各種詞匯或理論能夠解釋和指導的,我喜歡和具體的人發(fā)生具體的故事。
太關注網(wǎng)絡,真的會讓我們失常。
《姐姐當家》董璇和王琳的生活之所以能夠引發(fā)網(wǎng)上一堆人吵架,其實不過就是網(wǎng)絡放大了人們內(nèi)心的某種恐懼,然后大家又不把自己當具體的人,直接代入了某個框架里,于是更恐懼了。
先說王琳。
王琳和兒子的一段對話被稱為綜藝史上最沉默的幾分鐘。發(fā)生了什么呢?其實也沒發(fā)生什么,就是王琳的兒子現(xiàn)在到國外讀書了,想有點自己的空間,所以一周只想和媽媽通一次電話,并且作為素人,他自己不太愿意讓自己和媽媽的對話被錄給大眾聽。
我覺得這事,其實就是沒有溝通好,王琳作為明星和綜藝???,大概覺得錄個節(jié)目,兒子和自己每周一次的視頻通話被錄進去也沒什么,但是他兒子是不知道這個事情的,所以發(fā)現(xiàn)有鏡頭在錄制的時候,就表達了一下不那么愿意。
但是王琳傷心了(其實可能也覺得傷面子了)。說自己的生活本來就是獨居,什么都是一個人,已經(jīng)很克制自己的想念,給兒子足夠的自由了,就一周一次的通話,兒子都不配合。她覺得她愛兒子,但兒子不是真的掛念她。
我坦白講,其實王琳在意的是——這樣一來,大家是不是會覺得我兒子不愛我。她其實非??释粣郏卜浅?释寗e人覺得她在被愛。
事實證明,她的擔憂有她的道理。比如倪萍這種老一輩的人,她們就還是很在乎子女對父母的那種哪怕演出來的“配合”,因為她到了那種恐懼孤獨和老的年齡了,她完全是站在老人的角度看問題的,所以倪萍直接說感覺他兒子不懂事。
但是現(xiàn)場很多更為年輕的人,包括王子文都覺得其實這個事情里面,王琳其實的確是給了兒子壓力的,因為她把所有的情感依賴都給了兒子。
我覺得王子文的觀察是準確的,她說王琳非常渴望深度親密關系。
網(wǎng)上一堆人為這個事兒吵翻了天,我看過相對比較激烈的一段發(fā)言是,作為單親媽媽,所有的情感依賴都給孩子很難理解嗎,不正常嗎,要求孩子回報情感有那么難理解嗎?
也有相當多的人說,媽媽希望孩子很愛自己一點問題也沒有,小孩長大了不能這么忘恩負義,就應該對媽媽很好啊。
其實我在這里看到的都是恐懼、期待甚至是要求。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替王琳兒子說話的,說他并沒有不理媽媽,只是不希望出鏡這很正常,說作為成年人,他有自己的判斷,渴望自己的空間也完全可以理解。
是的,其實每一方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必須要說,孩子和父母天然不可能一個立場,的確是越來越遠的關系,這是時間帶來的不可逆。我和我媽媽絕對算是非常好的母女關系了,但我也做不到天天想和我媽在一起。人的本性都是更愛孩子,而在心理上逐漸遠離老人的。
我老公以前和我說過一句話,說其實我們對父母再好,真的也就那樣,根本不可能超過你對孩子的好,所以有時候要對抗人性,刻意偏愛父母一些,不然他們太可憐。但這種刻意偏愛,也遠遠不及你隨意漏出來給你孩子的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是不可能和父母建立深度親密關系的。一個剛準備走入人生深水區(qū),一個已經(jīng)快要擱淺,需要面對的境遇根本就不一樣,所以對人生的應答也完全不一樣,強行綁定的話確實就是倪萍說的那樣,會害死所有人。
所以怎么說呢,作為父母,我們再失望也好,真相就是我們根本拿不到期待的情感回報,包括陪伴,在這方面我們注定是失望的。這一點大家跳出媽媽身份,把自己代入子女身份立馬就明白了。
因此,所有的爭吵背后,說白了就是不同立場的人,在爭奪控制權(quán)。老去的過程是全方位失權(quán)的過程,覺得恐懼并因此試圖去控制這很正常,但結(jié)果未必如自己所愿,也是事實。
世上確實沒有無條件的愛,我認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是追求無條件的愛,相反恰恰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禮尚往來,遵守著做人樸素的價值觀,都不要想著去占更大的便宜,也不要期待過高。重視自己主體性的同時,也要警惕自我意識過剩。我最近自己琢磨社會學,看到一句話,說婚姻制度以及家庭制度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弱勢群體。
但弱勢群體其實又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東西。因此家庭里的事特別復雜。我自己也在修行中。寫出來只是為了和大家理性討論一下。
而關于董璇的爭論其實就是她再婚到底對不對。
我覺得沒什么對不對,人生到了后半場真的要學會讓自己快樂一點,如果結(jié)婚很快樂那就結(jié)婚。但是我覺得就不要在董璇身上討論愛不愛的問題了,我兩期節(jié)目看下來的感覺是,哪怕她嘴上再怎么說著相信愛情,她都對愛情這種事毫無熱情了。
甚至我常常在董璇臉上看到“不耐煩”這種狀態(tài)。這當然不能怪董璇,因為她本身就處在人生最疲憊的階段,而愛情是需要燃燒能量的,董璇給不出太多了。更重要的就是她已經(jīng)體驗過了,對愛情失去了好奇心,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更像是“配合”。
所以我一直覺得任何形式的有著很大年齡差的“親密關系”,靠的不是愛這種東西。而是為了某種目的(非貶義)的責任或配合。
深度親密關系可以建立的基礎,我依然認為是踏入人生河流的節(jié)奏是相同的。所以當子女成年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深度親密關系一定會斷掉,而成年男女之間的親密關系,不同頻也很危險。
想來想去,覺得人生最殘忍的就是——你必須建立起自己和自己之間的深度關系。這當然很孤獨,但這的確是人生在遇到困境時可以活得不那么難受的唯一解法。
祝大家在還擁有深度親密情感關系的時候,學會珍惜;不得不失去的時候,有能力自救。與大家共勉。
宛央說:寶寶們,如果順手,記得點個贊啊。很重要的。
本期作者: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 瀟灑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商務合作請聯(lián)系微信:qiuxiangjie0122。
微博:@林宛央
個人公眾號: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