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瓜比較多,完全吃不過來。昨天發(fā)布了關于國產(chǎn)大口徑重機槍的文章,本文是由俄國作者編寫。如果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章你會感覺很奇怪,為什么內(nèi)容會離譜到這樣?可能是俄國作者對武器的不了解。但是,一個人這樣,兩個人這樣,四、五個人還這樣。似乎,這就是問題了。
如果說俄國人有高高在上感覺還有一些底氣,畢竟人家還有很多核心技術。問題是你印度又是從何而來的勇氣?近來看了很多印度文章,想整理搬運進來。其實內(nèi)容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最精彩的部分是在評論區(qū)。留言估計全是印度人,他們整體狀態(tài)處于“遙遙領先”的亢奮中。
一個關于印度 T-72M1、T-90S 和 BMP-2 多年來一直是處于非常糾結(jié)的位置,糾結(jié)是因無后來者。爛泥扶不上墻的“阿瓊”沒有能力接替前者的位置,在步戰(zhàn)車方面又沒有新的研發(fā)。所以這三位還要在印度部隊中服役很久。繼續(xù)服役又有很多問題,就是需要一個短期升級計劃。每年印度防務展,這種升級套件就會出現(xiàn)在展位中。先不說這些套件好不好用,你就說有沒有就完了。提供這些升級服務的公司也非常多,俄方以方都愿意承擔此類業(yè)務,不過印度似乎想讓本土公司完成。畢竟這些東西沒什么技術含量,
咱們今天聊一聊瞄準具與火控系統(tǒng)升級,不會太多涉及那些被放棄的計劃,僅關注已經(jīng)完成并正在使用的內(nèi)容。
最初的 T-72 升級項目是 CVRDE/BEL 主導的“野牛計劃”(Project Bison),包括:
- DRAWA-T 火控系統(tǒng),采用 El-Op 的 TES 二代熱像儀
- 雙目顯示器(biocular displays)
- CNR-900M VHF 電臺
- R-174 Mk.II DCH 通信設備
- ALNS 陸地導航系統(tǒng)
- IFDSS 火控駕駛協(xié)同系統(tǒng)(IFDSS set)
- ERA Mk.1 反應裝甲
比起“阿瓊”,T-72更加穩(wěn)定,火力與動力也相當優(yōu)秀。并不弱于對手坦克。雖然老一點,至少可靠。
由于某些原因,這項升級并沒有以完整形式被采納,而是被拆分開來,計劃在未來分別推進。最初只有爆炸反應裝甲(ERA)、無線電設備和陸地導航系統(tǒng)被采用。
隨后,印度在2006 年和 2010 年分別簽訂了總計600 套 TISAS(熱成像獨立系統(tǒng))的采購合同。該升級由以色列Elbit 旗下 El-Op 公司與印度私營企業(yè)ADTL(Alpha Design Technologies Ltd.)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ALPHA-ELSEC執(zhí)行。這家合資企業(yè)目前在印度負責多個 Elbit 產(chǎn)品的本地化與集成工作。
TISAS(Thermal Imager Stand Alone System)是 El-Op 開發(fā)的一款熱成像系統(tǒng),采用了與 DRAWA-T 相同的第二代 TES 熱成像器(分辨率為 288×4 和 256×1 的 MCT 探測器,波段為遠紅外 LWIR)。不過它是以**“即插即用”形式安裝在原蘇制 TPN-1-49-23 夜視儀的“狗屋”結(jié)構(gòu)中,不需要大幅改裝車體,屬于結(jié)構(gòu)兼容型升級(form-fit drop-in upgrade)**。
目前尚未公開其具體的探測(Detection)、識別(Recognition)和識別確認(Identification)距離或變焦參數(shù)。
由于 TISAS 的配置特點,從外觀上無法分辨一輛安裝了該系統(tǒng)的 TISAS Ajeya(T-72M1 升級型)。情況更復雜的是,乘員通常不會拆除炮旁原有的紅外照明燈,因此外觀看起來完全正常的 Ajeya 坦克可能裝有,也可能沒有熱成像系統(tǒng),除非進入車內(nèi)查看才能確認。
在印度的應用中,TISAS 本質(zhì)上是一個非常便宜且基礎的升級:
- 沒有集成晝用瞄具
- 依賴原有TPD-K1 晝間瞄準具提供激光測距數(shù)據(jù)(LRF);
- 與火控系統(tǒng)(FCS)的集成度極低;
- 不接收任何氣象數(shù)據(jù)輸入。
因此其名字中的 “Stand-Alone(獨立運行的系)”正是指它幾乎與整車火控系統(tǒng)隔離運行。
鑒于上述種種不足,印度國防部于2013 年簽署了 1,000 套 TIFCS(熱成像火控系統(tǒng))的合同,依舊由前述的 Elbit–ADTL 合資企業(yè)負責實施。TIFCS 是一個更徹底的升級,
- 使用了全新外殼結(jié)構(gòu)
- 具備集成的晝用瞄具與激光測距儀(ELRF)
- 將原本的“魚缸式雙目顯示器”更換為大型平面液晶屏,提升了操作員的使用體驗與態(tài)勢感知能力。
TIFCS(熱成像火控系統(tǒng))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是對 TISAS 的全面升級,正如下方的對比圖所示。主要改進包括:
- 自動目標跟蹤系統(tǒng);
- 為車長增加了新型操控桿,可進行火控接管(這是基礎型 T-72 所不具備的功能);
- 增設了氣象橫風感應桅桿(meteo crosswind mast)。
這些改進使得 TIFCS 版 Ajeya(即升級后的 T-72M1)在某些方面達到甚至超越了 Arjun Mk.1 和 T-90“毗濕摩”的水準,至少在 Arjun Mk.1A 尚未服役、T-90 尚未完成未來升級的背景下是如此。
此外,印度陸軍還批準了一項計劃,旨在使 TIFCS Ajeya 能夠發(fā)射Invar-M 導彈(蘇制反坦克導彈),但該項目的最終結(jié)果目前未知。
TIFCS Ajeya(T-72M1 主戰(zhàn)坦克的命名)的外觀識別非常容易:
- 配有體積較大的瞄準具,十分顯眼;
- 還有一個外接顯示屏安裝在車長艙口旁的封閉箱體中——用途暫不明確。
和 TISAS Ajeya 一樣,這些坦克的乘員同樣不會拆除炮旁的紅外燈,因此從外觀上看依然保留了傳統(tǒng)紅外照明配置。
除了極少數(shù)特殊情況之外,印度陸軍計劃逐步將現(xiàn)有的 TISAS 系統(tǒng)升級為 TIFCS,截至目前據(jù)報道約有255 輛坦克已完成此類升級。
此外,還有一些新的系統(tǒng)名稱被提及,包括:
- TIFCS-1000(推測是更加本土化版本的 Elbit TIFCS);
- TIFCS-418(具體信息未知);
- ESSA-72(從名稱來看應是為 T-72 系列設計的熱成像系統(tǒng))。
不過,這些新系統(tǒng)的詳細信息目前尚未被證實。
接下來是關于**車長熱成像瞄具(CTI, Commander’s Thermal Imager)**的部分:
印度陸軍已提出對2065 套車長熱成像瞄具的需求。為此,DRDO/IRDE(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光電研究所)開發(fā)了一種解決方案:
他們在現(xiàn)有 TKN-3 車長晝夜觀瞄器的基礎上,進行了類似 TISAS 的“即插即用式改裝”。
該瞄具的技術細節(jié)如下所述,但需要注意幾點:
- 非全穩(wěn)定化(not fully stabilized);
- 激光測距儀(LRF)和分辨率(res)部分性能存在不足或不穩(wěn)定
總體而言,這一方案成本較低、形式兼容性強,但在性能上仍有不足之處。
歷年來的展出演示:
一些標準展示內(nèi)容包括:
CTI-T72 Mk.2 車長熱像儀頭部 vs 普通 TKN-3 觀瞄器。
就像 TISAS 的情況一樣,幾乎無法僅通過外觀識別出一輛裝備了車長熱像儀的 T-72。
不過,部分單位可能使用了新的瞄具護罩,例如:
- 帶有一個小狹縫的護罩;
- 沒有雨刷,且左下角帶有小切口的護罩;
- 或者直接沒有安裝紅外燈的版本。
但如前所述,這些特征并不具有普遍性或一致性,因此不能作為可靠的識別依據(jù)。
批準的訂單數(shù)量及分配如下:
生產(chǎn)任務由BEL(印度國營電子公司)和IOL/OLF(印度光學與器材廠)共同承擔。
截至2024 年 1 月,IOL 已交付:
- 236 套 CTI-T72 Mk.1車長熱像儀;
- 325 套 CTI-T72 Mk.2車長熱像儀(推測 Mk.1 可能使用模擬焦平面陣列 FPA,Mk.2 則可能為數(shù)字 FPA)。
BEL 的交付數(shù)據(jù)目前尚不公開。
一些裝備了TIFCS / CTI-T72 Mk.2升級套件的Ajeya 坦克(印度版 T-72M1)的實車內(nèi)部照片:
還有一輛工程掃雷坦克(engineer trawler tank):
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清晰的TIFCS / CTI-Mk.2 改裝型 Ajeya的照片。請注意:
- 車長瞄具護罩上有一道狹縫
- 即便進行了升級,這些坦克仍然保留了紅外燈(IR lamps)
TISAS 的變焦倍率、視場角(FOV)以及目標探測距離等參數(shù),此前我一直未能找到,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
不過,彈道計算機旁邊的一些備注信息值得質(zhì)疑。
因為——
- TISAS 并不具備氣象傳感器或測風桅桿(meteo mast/sensors)
- 火炮膛線磨損的修正,也不是自動完成的,而是通過人工校炮(boresighting)來進行補償的。
以這張圖表作為 T-72 部分的結(jié)尾,總結(jié)了印度現(xiàn)役的幾種 T-72 改型,分別是:
- E-2
- E-4(即 T-72M)
- E-6(即較晚期的 T-72M1,估計占大多數(shù))
識別方式如下:
- 老舊的 E-2 型可以通過以下特征識別:
- 明顯缺乏爆炸反應裝甲(ERA)
- 使用光學重合式測距儀(coincidental rangefinder)
- E-4 型外部通常被 ERA 覆蓋,識別較困難(暫無明確識別方式)。
- E-6 型配備 ERA,可通過以下特征識別:
- 前裝甲板上的注冊編號 ≥ “83X”
- 炮塔環(huán)附近有加強筋(ribs near the turret ring)
- 駕駛員座椅為防地雷減震型(anti-mine driver seats)
一些更正說明:
第一批 300 套TISAS 熱像儀系統(tǒng)的合同其實是在2003 年簽署的,而不是 2006 年。隨后在2010 年簽署的另一批300 套 TISAS合同被稱為 “TISAS-300”,其中包括了某些“增強功能”(看來此前圖表中關于彈道計算機的備注在當時確實屬實)。
因此,總計600 套 TISAS 單元的合同分別在 2003 和 2010 年簽訂。升級工作由一家名為ALPHA-ELSEC的合資企業(yè)完成,該公司由以色列 Elbit 旗下的 El-Op 與一家印度私營公司ADTL(Alpha Design Technologies Ltd.)聯(lián)合設立。這個合資企業(yè)還負責印度境內(nèi)多個 Elbit 產(chǎn)品的交付與本地化。
從簡單的設備升級說起——例如顯示屏:截至目前,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T-90“Bhishma”主戰(zhàn)坦克使用原裝的CRT 顯示器(陰極射線管)。不過,也有一些車輛在大修時已經(jīng)被更換為LCD 液晶屏幕。
一個有趣的升級是安裝了炮口參考系統(tǒng)(Muzzle Reference System, MRS)。這一協(xié)議是由前身為 OLFDUN(現(xiàn)稱為 IOL)的印度公司與白俄羅斯的 Beletch 公司于 2016 年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初始訂單為 957 套。
這項升級包括對瞄準具底部適配器的改裝,增加了一個帶有特殊鏡頭的快門/調(diào)節(jié)裝置,覆蓋在成像攝像頭周圍。該快門配合一個特殊的校準機構(gòu)運作,操作方式是由炮手面前的一個簡單的“MRS 開/關”手柄來控制。
這個特定的炮口參考系統(tǒng)(MRS)實現(xiàn)了瞄準線(由顯示器中的十字線定義)和射擊線(由炮管切斷處的標記定義)之間的對準。也就是說,當系統(tǒng)開啟時,鏡頭會將熱成像瞄準器的視場引導到炮管切斷處的標記上。
該系統(tǒng)不使用任何激光或鏡面裝置。在我看來,它主要是為了加快對準過程。沒有使用MRS時的常規(guī)瞄準步驟是通過1G46瞄準炮管切斷處的標記,ESSA系統(tǒng)則與1G46聯(lián)動進行校正。
至少這就是T-72坦克上的情況。
這與像阿瓊(Arjun)坦克上使用的激光系統(tǒng)有很大不同。
往上看,陸軍表達了對其他關鍵裝備的需求,包括:數(shù)字彈道計算機(Digital Ballistic Computer,DBC)、自動目標跟蹤器(Automatic Target Tracker,ATT)和修正輸入裝置(Correction Input Device,CID),這些都屬于“印度采購”(Buy India)類別。
我不太清楚他們所說的數(shù)字彈道計算機具體指什么,因為現(xiàn)有的1V528-2和使用印度代碼的TATA SED型號已經(jīng)是“數(shù)字化”了(至少不是機械齒輪驅(qū)動,這是我對“數(shù)字”的最基本理解)。
IOL(印度奧蘭加巴德光學廠)一如既往地與俄羅斯ROE公司簽署了有關ATT和DBC許可的諒解備忘錄(MoU),并將該方案推介給陸軍。至于其他競標者如BEL(印度電子有限公司)的相關活動情況則不得而知。
接下來談談瞄準具。陸軍計劃為全部批準的1657輛T-90坦克裝備指揮官熱成像CTI瞄準具。這個需求同樣由印度紅外遙測研究所(IRDE)滿足,他們對現(xiàn)有的TKN-4瞄準具進行了第三代熱成像改裝,并交由IOL和BEL生產(chǎn)。規(guī)格請參見下文。
以下是一些照片,畫質(zhì)一般,請見諒,經(jīng)過壓縮,只有360p分辨率。
批準的訂單。生產(chǎn)時間相當近期,據(jù)說IOL從2023年開始制造它們。BEL的交付數(shù)據(jù)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在生產(chǎn)的“Bhishma Mk.III”將配備該系統(tǒng),而其余的坦克將在大修時進行升級。
至少發(fā)現(xiàn)了一輛正在服役的T-90 Bhishma安裝了CTI熱成像瞄準具,這意味著各單位正在陸續(xù)裝備該系統(tǒng)。
一款新的 T2SL 640×512 LWIR 探測器由 DRDO 和印度國防部(IMOD)合資研發(fā),隨后應用于新的 T-90 炮手瞄準具。BEL 已將該產(chǎn)品加入其產(chǎn)品目錄。官方需求數(shù)量為464輛坦克,這與目前生產(chǎn)的 T-90 數(shù)量相同,但是否實際使用尚不確定。
一些圖片,質(zhì)量問題同上,請見諒。
IRDE 還為 T-90 開發(fā)了一款帶有圖像融合技術的新型駕駛員夜視儀。雖然該設備標稱“9.7”像素間距,似乎是日間攝像頭(紅外)參數(shù)有些不符,但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這并非日間攝像頭。該設備已交由 MKU 生產(chǎn),但目前尚未聽說陸軍有相關采購需求。
大量的 T-72 和 T-90 坦克已經(jīng)裝備了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支持多種全球?qū)Ш叫l(wèi)星系統(tǒng)(GNSS),不僅兼容印度的區(qū)域?qū)Ш叫l(wèi)星系統(tǒng) IRNS/NaVIC,還支持差分衛(wèi)星導航(DSM)。其導航模式包括慣性導航(可采用環(huán)激光陀螺儀 RLG、光纖陀螺儀 FOG 或高精度陀螺儀 HRG),用于干擾環(huán)境下的導航,并與衛(wèi)星數(shù)據(jù)融合,實現(xiàn)混合導航模式。
它們使用了貼片天線接收器,但我還沒能確切找到它們具體安裝的位置(在阿瓊坦克上至少有兩個,一個在炮塔后部膨包后面,一個在裝填手艙蓋旁)。如果以后找到確切位置,我會引用說明。
現(xiàn)在來說說BMP-2。2013年簽署了一份969套TISK(熱成像瞄準套件,有時也稱為“TIM”)的合同,由同一個ALPHA-ELSEC合資企業(yè)負責執(zhí)行。
早年,印度國防部計劃為 BMP-2/2K、裝甲履帶救護車(AAT)和履帶迫擊炮運輸車(CMT)采購約 2500 套基于熱成像儀(TI)的駕駛員夜視儀(DNS)。
發(fā)布本次信息征詢書(RFI)的目的是為了最終確定用戶質(zhì)量需求(SQRs)、決定采購類別,并識別具備能力的印度本土供應商,這些供應商需能在合同授予或訂單下達后一年內(nèi)開始交付 BMP-2/2K、AAT 和 CMT 所需的基于熱成像的 DNS,年交付量約為 500 套。
BMP-2/2K、AAT 和 CMT 所用的熱成像駕駛員夜視儀將按照“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和“自力更生的印度”(Atmanirbhar Bharat)倡議的精神進行本土化采購。
TISK升級改造了9P56M發(fā)射裝置,并在9Sh119M1瞄準鏡頂部增加了一個熱成像瞄準具。關于這個熱成像設備的具體情況不多,據(jù)說是一個256×1的第二代(有點奇怪)MCT長波紅外成像器。也不清楚這個新改裝的外殼是否會對彈藥裝填產(chǎn)生影響。
就像最初的TISAS一樣,這也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系統(tǒng)。顯示器仍然是同樣的雙目魚眼式設計,沒有激光測距儀或任何氣象傳感器。
在多輛BMP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套件,增加了新的熱成像儀(型號仍不明)、日間攝像頭以及急需的激光測距儀(ELRF)。
與T-72指揮官瞄準具升級相同,已經(jīng)決定為BMP-2裝備1780臺同樣改進版的TKN-3 CTI Mk.2熱成像瞄準具。
可以在改進型TISK BMP-2上明顯看到該裝置(同時注意炮手使用的雙目顯示器)。
除了這些臨時性的升級之外,AVNL與BEL合作,針對693輛車輛完成了一項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正式升級,推出了名為BMP-2“M”的新型號(與俄羅斯的同名型號不同),該計劃更為系統(tǒng),并包含了諸如乘員顯示器等提升生活質(zhì)量的功能。
陸軍還確定了對2500套BMP-2駕駛員夜視鏡的需求,這些夜視鏡具備日視/熱成像和圖像融合技術,分別支持600米(白天)、400米(熱成像)和200米(紅外)的探測距離。這個需求同樣由IRDE滿足,他們對現(xiàn)有的TVNE-1PA瞄準具進行了改裝,并交由IOL負責生產(chǎn)。
截至2024年1月,IOL已收到490套此類夜視鏡的訂單合同。
一些標準展示:
BMP-2 DNS夜視鏡頭與普通TVNE-1PA的對比。
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人誤以為印度的大多數(shù)裝甲戰(zhàn)斗車輛是“盲目的”,或者它們沒有“獵殺者能力”,又或者所有升級計劃都被“否決”了,這些說法非常讓人煩惱。
順便一提,你們可以注意到,這些配備指揮官熱成像的BMP-2也使用了帶有狹縫的新型遮蓋罩。
安裝在BMP-2上的可能與T-72上的稍有不同,視野(FoV)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許變化。
就像TISAS的情況一樣,幾乎不可能通過指揮官熱成像來識別一輛T-72.
WFOV(寬視野)是CTI-T72 Mk.1(7.4°×5.4°)和Mk.2(11.1°×8.1°)之間的一個甚至多個區(qū)別。
舊型號的E-2可以通過明顯缺少反應裝甲(ERA)和附帶的測距儀來識別。對于E-4(裝有ERA)則不清楚。E-6配備了ERA,前裝甲板上的登記號碼為“83X”或更高,同時它們在炮塔環(huán)附近有肋骨結(jié)構(gòu),并且駕駛員座椅具有防地雷設計。
今天先到這里,我們明天繼續(xù)。更感謝收看本頻道編譯的內(nèi)容。
當然,你們可能不太相信我說的內(nèi)容。有圖為證。
這是印度網(wǎng)友制作的對比圖,這是一種強型對比。我在介紹印度空軍“光輝”時也有類似的對比。他們直接使用“光輝”對比J-1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