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東部的紅軍城前線,俄軍和烏軍已經(jīng)硬碰硬地打了超過一年。這地方,俄軍的主力部隊像上了發(fā)條一樣,天天猛攻烏軍的防線。而烏軍早就挖好了深深的壕溝,修好了堅固的工事,等著俄軍來撞。兩邊就這樣耗著,你攻我守,打成了膠著戰(zhàn),傷亡都很大,誰也沒能徹底壓倒誰。
這么打了一年多,效果卻不大,俄軍高層可能自己也覺得不對勁了。他們開始琢磨:為啥烏軍被我們這么猛轟,還能一直扛得?。繌椝幒孟窨傄灿貌煌??士兵好像總也打不光?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后來他們想明白了,光在前線死磕不行,得斷敵人的糧草!打仗就像過日子,前線的人要吃飯、要用槍、要用炮,這些東西都得從后方運上來。紅軍城的烏軍能頂這么久,不是因為他們?nèi)擞卸鄥柡?,工事有多結(jié)實,關鍵是后方的補給線一直沒斷!烏軍除了用卡車走公路運東西,甚至還能利用地下的煤礦隧道偷偷運彈藥補給,這招挺絕的。
俄軍發(fā)現(xiàn),要想真正掐斷烏軍的“輸血管”,就不能只盯著紅軍城前面那幾條路,得找到給整個頓巴斯烏軍“供血”的大心臟。這個“大心臟”就是哈爾科夫。
哈爾科夫是個大城市,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是連接整個頓巴斯地區(qū)的交通大樞紐。烏軍把大量的武器彈藥、糧食藥品都囤積在這里的倉庫里。特別是哈爾科夫州的洛佐瓦市,這個地方特別關鍵,因為從這里出發(fā)的火車,能直接把物資運到頓涅茨克州的核心陣地斯拉維揚斯克,而斯拉維揚斯克正是給紅軍城前線“輸血”的大本營。簡單說,打掉洛佐瓦的鐵路樞紐和倉庫,就等于給紅軍城烏軍斷了糧。
想明白了這點,俄軍就動手了。他們這次沒再往紅軍城的人堆里沖,而是調(diào)轉(zhuǎn)矛頭,動用了35架“天竺葵-3”導彈和1架“閃電”無人機,對著洛佐瓦市的火車站、軍用倉庫這些關鍵地方,狠狠炸了一通。爆炸聲震天響,據(jù)說連附近的無人機制造廠區(qū)域都感到了震動,鐵路系統(tǒng)也挨了炸。效果很明顯,目標區(qū)域損失不小。
軍事專家分析說,炸了洛佐瓦,紅軍城和附近康斯坦丁諾夫斯科耶的烏軍,他們的“大糧倉”和“輸血管”就被切斷了。前線烏軍再能打,沒吃沒喝沒子彈,這仗還怎么打?這招叫“釜底抽薪”,比在前線硬拼有效多了。
不過很多人也納悶,這么簡單的道理,為啥俄軍打了一年多才想通?這就暴露出俄軍打仗的一個老毛病,太死板,不夠靈活。他們過去太迷信“鋼鐵洪流”正面強攻那一套了,覺得只要火力猛、人多,就能把對方陣地推平。結(jié)果在烏軍精心準備的防線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打仗不能光靠蠻力,得動腦子,找對方的弱點。后勤補給線,就是烏軍最脆弱的地方。要是早一點集中力量打掉洛佐瓦這樣的交通樞紐和后勤中心,紅軍城的局面可能早就打開了。這開竅開得有點晚,白耽誤了不少時間和人命。
就在俄軍戰(zhàn)術開始轉(zhuǎn)變的時候,戰(zhàn)場外的“意志”也在較量。特朗普給俄羅斯下了個“最后通牒”,要求俄軍在這個星期五必須停火。但俄羅斯這邊根本沒當回事。普京和俄軍總參謀部信心挺足,他們認為勝利已經(jīng)在望了,怎么可能因為特朗普一句話就停手?他們覺得特朗普也就是嘴上說說,不會真動手。
俄軍總參判斷,按照現(xiàn)在的消耗速度,頓涅茨克方向的烏軍戰(zhàn)線,頂多再撐兩三個月就要崩盤。為啥這么判斷?因為烏軍的損失實在太大了。有烏克蘭志愿者統(tǒng)計說,烏軍平均一天要死300人,傷750人,還有500人逃跑或者失蹤。算下來,一天就損失1550人!一個月就是四萬六千五百人!照這個速度下去,烏軍再打就沒人了。
打仗就是這樣,有時候改變一下思路,效果天差地別。從打正面到打后勤,俄軍這個“開竅”雖然晚了點,但總算找到了更有效的辦法。接下來,就看烏軍被斷了補給線后,還能撐多久了。這場戰(zhàn)爭的天平,可能真的因為俄軍炸了幾個火車站,開始發(fā)生明顯的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