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獵鬢晚涼天,小坐柴門意悄然。
秋近山容渾淡薄,日斜林影半昏妍。
閑招野鶴松間語,靜看歸云嶺上連。
世味都捐身外事,滿庭落葉擁殘蟬。
此詩描繪了夏末秋初交替之際的獨特景致與內(nèi)心感悟。
在西風漸起、晚涼初襲的時刻,于柴門小坐,眼見山容淡薄、林影昏妍,與自然生靈對話、靜觀云卷云舒,進而抒發(fā)對世俗的淡泊,借滿庭落葉與殘蟬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靜謐悠遠的氛圍。
首聯(lián):“西風獵鬢晚涼天,小坐柴門意悄然”,開篇便以“西風獵鬢”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強勁的西風猛烈地吹拂著鬢發(fā),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夏末秋初時節(jié)風力的變化和天氣的轉(zhuǎn)涼。
“晚涼天”進一步點明時間是傍晚,且天氣清涼,營造出一種略帶寒意、靜謐清幽的氛圍。
“小坐柴門”描繪出一個閑適的場景,靜靜地坐在簡陋的柴門前,“意悄然”則直接抒發(fā)了此時的心境,悄然而寧靜,仿佛與外界的喧囂隔絕,為全詩奠定了靜謐、淡泊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秋近山容渾淡薄,日斜林影半昏妍”,隨著秋天的臨近,山巒的景色發(fā)生了變化,“渾淡薄”三個字精準地描繪出山容在視覺上的模糊和朦朧感。
這種淡薄不僅是色彩上的變化,更暗示了季節(jié)的更替帶來的萬物漸衰的意味,有一種時光流轉(zhuǎn)、生命輪回的感慨。
“日斜林影半昏妍”則從光影的角度進行描寫,夕陽西下,陽光斜照在樹林上,林影一半昏暗一半明亮。
“半昏妍”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光影交錯的美感,昏暗與明亮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夏末秋初傍晚時分山林景色的獨特魅力。
頸聯(lián):“閑招野鶴松間語,靜看歸云嶺上連”,這一聯(lián)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將人與自然的互動描繪得淋漓盡致。
“閑招野鶴”表現(xiàn)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悠閑地招呼著野鶴,在松樹間與它們交談,仿佛與自然生靈成為了親密的朋友,體現(xiàn)了對自然的親近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靜看歸云”則展現(xiàn)出一種專注和寧靜,靜靜地凝視著山嶺上連綿不斷的歸云。
歸云的連綿不斷象征著一種悠遠、無盡的意境,與“閑招野鶴”的動態(tài)形成對比,一動一靜,相得益彰,進一步烘托出內(nèi)心的平和與超脫,仿佛置身于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
尾聯(lián):“世味都捐身外事,滿庭落葉擁殘蟬”,經(jīng)過前面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與自然的互動,情感在此處得到了升華。
“世味都捐身外事”表明了一種對世俗名利的摒棄態(tài)度,將世間的種種滋味都拋諸腦后,視為身外之事,體現(xiàn)了一種超脫塵世、看淡名利的人生境界。
“滿庭落葉擁殘蟬”則以景結(jié)情,庭院中滿是飄落的樹葉,圍繞著一只即將死去的蟬。
落葉和殘蟬都是秋天衰敗的象征,它們相互簇擁,營造出一種凄涼、衰敗的氛圍。
然而,這種衰敗之景也與前面摒棄世味的心境相呼應,暗示著對生命輪回和自然規(guī)律的坦然接受,進一步深化了詩歌的主題,表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詩以夏末秋初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展現(xiàn)了從夏到秋的季節(jié)變遷和萬物變化。
詩中既有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欣賞,又有對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脫。
在與自然生靈的互動中,傳達出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在落葉和殘蟬的衰敗之景中,蘊含著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全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寧靜、超脫的精神境界,引發(fā)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