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wǎng)絡|快來查看本期科學新聞吧~
每周一,【把科學帶回家】的編輯們將為你帶來一些有趣的本周新聞,幫你輕松地開啟這一周!??????
【第58期】看點
科學新聞
氣候變暖可能讓人更暴躁,也可能讓人更脆弱
樂觀者是相似的,悲觀者各有各的不同
大開眼界
女子吃桃吃出新鮮葉片,是誰把葉片放進桃核里的?
【科學新聞】
氣候變暖可能會讓人更暴躁,
也可能讓人更脆弱
8月7日,科學家公布上個月是地球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七月(前兩名是2023年和2024年),比1991~2020年全球的月平均氣溫高0.45℃。我們持續(xù)見證著全球變暖的影響,比如多地頻發(fā)的洪水,還有目前正在加拿大肆虐的山火。
然而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不止存在于氣候方面,它可能也影響著我們的大腦。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jīng)學家Sanjay表示,他經(jīng)常聽到癲癇患者家屬說患者在熱浪期間發(fā)病更頻繁。于是想,氣候變化真的不會影響大腦嗎?
很早就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炎熱的天氣里,暴力案件的數(shù)量會增多。你一定體會過,在天氣熱的時候脾氣似乎更暴躁,比如堵車時更容易按喇叭??茖W家的推測是悶熱天氣讓人們的情緒集體惡化。炎熱天氣還會改變?nèi)藗兊纳頇C能進而影響大腦。血清素是一種可以調(diào)節(jié)焦慮、快樂等情緒的激素,科學家發(fā)現(xiàn),高溫會改變血清素的水平,進而影響人們的攻擊性。類似的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睪酮水平會發(fā)生改變。
不過大多數(shù)研究只是基于相關性分析,但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氣溫對大腦的影響是復雜的,很難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Sanjay表示,雖然并不了解這些復雜的元素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但可以想象一個時鐘,高溫時所有部件都不再正常運轉。
腦是人體中耗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思考、記憶或做出反應時,會產(chǎn)生相當多的熱量。(圖片來源:Gifer)
對于每個人來說,這都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比如在非理性時做出錯誤決定。但對于患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人來說,高溫甚至可能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比如高溫可能會使大腦調(diào)節(jié)體溫的區(qū)域功能失常,某些類型的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核心體溫會因此改變;還有一些接受神經(jīng)治療的患者,他們的藥物會影響體溫調(diào)節(jié)。他們更容易中暑,因高溫而死亡的風險也就更高。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氣溫升高時癡呆癥、中風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會升高。“氣候變暖”這個詞很早就已經(jīng)被提出,它帶來的危機仍在不斷更新迭代,比如新生兒早產(chǎn)、蚊子傳播疾病,或許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樂觀者都是相似的,悲觀者各有各的不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strong>
這句出自列夫·托爾斯泰作品中的名言,不僅適用于描述家庭關系,在心理學領域同樣說得通——樂觀者都是相似的,悲觀者各有各的不同。
在很多文化中,樂觀都是人們向往的東西,因為樂觀往往與健康的身心有關,樂觀者的社交關系也更加穩(wěn)固。來自日本神戶大學的學者好奇,樂觀者之所以成為樂觀者,到底是性格使然,還是他們的大腦活動模式有什么特別之處?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共招募到87位實驗參與者。他們讓每位參與者在腦海中想象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積極的、中性的,以及消極的事情,然后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儀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掃描結束后,參與者填寫了一份問卷,來確定他們屬于樂觀者還是悲觀者。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分析掃描圖像時,研究人員聚焦在和想象未來事件時高度相關的大腦區(qū)域:內(nèi)側前額葉皮質(zhì)(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然后他們將所有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配對。
結果發(fā)現(xiàn),在“樂觀者和樂觀者”的配對中,兩人內(nèi)側前額葉皮質(zhì)的神經(jīng)活動極其相似。在“樂觀者和悲觀者”以及“悲觀者和悲觀者”的配對中,兩人的神經(jīng)活動則不同。在預想積極事件和消極事件時,樂觀者神經(jīng)活動的差異性也要顯著大于悲觀者。
研究還揭示了一個有些具有哲思的發(fā)現(xiàn),想要變積極些的朋友或許可以學起來:樂觀者在思考消極事件時,并非試圖用各種積極的視角重新解讀消極事件,他們大多數(shù)人只是傾向于在心理上疏遠和淡化負面場景,從而減輕負面情緒罷了。
最后,樂觀和悲觀并非一生不變,而且它們也并不是“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找到合適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大開眼界】
罕見!女子吃桃子吃出一大堆新鮮葉片,是誰把葉子放進桃核里的?
近期,有網(wǎng)友在某平臺上詢問:吃桃子的時候,吃出一堆新鮮的碎樹葉,是為什么呢?桃核裂開,里面藏了好多樹葉。
其實,這是切葉蜂“惹的禍”?!胺洹比缙涿?,切葉蜂會利用邊緣呈鋸齒狀的上顎精準切取特定植物的葉片,用做筑巢的材料,而那些被它剪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葉片,邊緣整齊得如同人類用模具切割得一般。
圖源@小布丁
能成為“采葉大盜”的一般都是已受孕的雌性切葉蜂,這些準媽媽們必須在產(chǎn)卵前,為孩子們搭建好一個安全的巢穴。雌蜂并不依賴群體,它會獨自完成筑巢、覓食和繁殖的整個過程。筑巢時,它一般會選擇在現(xiàn)成的管狀洞穴中筑巢,如枯木孔洞、墻縫、空心的植物莖干,甚至是人類丟棄的竹筒或者其他昆蟲廢棄的巢穴。
選定地點后,它會將切割來的葉片卷曲成筒狀,層層疊疊地鋪在巢穴內(nèi)部,建成一個個獨立的“育兒室”,每個育兒室都像一個精致的小口袋,葉片的光滑面朝向內(nèi)側,以保護后代。緊接著,雌蜂會采集花粉和花蜜,混合成“蜜團”作為幼蟲的食物,將其放入育兒室的底部,再產(chǎn)下一枚卵,之后用葉片將育兒室封口。這樣一來,幼蟲孵化后就能以蜜團為食。整個切葉蜂的巢穴可能由多個這樣的育兒室串聯(lián)而成。
切葉蜂的巢穴通常由一系列獨立的、圓筒狀的巢室組成,這些巢室用葉片包裹,排列成一排。|By Subbu Subramanya - Own work, CC BY-SA 4.0
而前文的情況,應該是整個桃子(尤其是桃核)裂了條縫,然后被切葉蜂當作了巢穴,往里面塞了許多裁下來的葉子。這么一看,切葉蜂除了會切葉子做育兒室,也并非是什么壞蟲,它們雖不如蜜蜂知名,卻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沉默卻不可或缺的超級傳粉者。
于是網(wǎng)友們紛紛辣評:
“切葉峰:家人們房貸剛還完,房子沒了……”
“某個養(yǎng)花人的植物沒了葉子,某個切葉蜂的寶寶沒了產(chǎn)床,你的桃子也沒法吃,真是大悲劇??!”
“丸辣,世界上多了個傷心的切葉蜂寶寶,剛剛造好的豪宅沒啦?!?/p>
(圖源網(wǎng)絡)
撰文 Ziv,劉六七,阿嫻
參考資料:
氣候變暖
[1]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731-how-heatwaves-affect-our-brains
樂觀悲觀
[1]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optimists-are-alike-but-pessimists-are-unique-bran-scan-study-suggests/
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lián)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chǎn)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fā)布者和內(nèi)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