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梧葉一聲秋”,四時里最可人的,總在這一段欲熱還涼、欲說還休的淺秋。
已經(jīng)秋天了,為你揀出 10 首“小而美”的初秋詩詞,并附上一筆一劃的細讀。
愿你在蟬聲與雨聲之間,在月色與桂香之間,讀到一顆澄澈的秋心。
1.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小箋
“不覺”二字最妙,像有人輕輕在耳邊提醒:夜長了。
風(fēng)是“習(xí)習(xí)”,露是“有光”,暑退之后的靜,不是死寂,而是萬物在暗中調(diào)弦。
讀罷,仿佛聽得見石階下草葉舒展的窸窣。
2. 新秋
唐·杜甫
火云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fēng)。 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xù)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小箋
老杜把“一葉驚秋”寫成了家國版:
蟬聲是斷續(xù)的,殘月是瘦的,螢火是高高低低的——
連風(fēng)都帶著兵荒馬亂的影子。
末一句“搔首嘆飛蓬”,把個人的飄零安放在大時代的幕布里,秋意遂有了金石聲。
3. 初秋
宋·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小箋
短短 28 字,藏著一場捉迷藏。
詩人循著“秋聲”四處張望,卻發(fā)現(xiàn)它躲在自家窗前的竹葉里。
秋原來不是遠道而來的客人,而是窗前故交。
4.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欲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小箋
把蟬當(dāng)信差,把雨當(dāng)郵差。
前兩句是頑童口吻,后兩句是詩人驚喜:
“原來你也替我捎來了秋!”
楊萬里的可愛,在于他對萬物都保有簽收快遞般的熱情。
5. 初秋行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小箋
落日像指揮家,一抬手,萬樹蟬聲齊鳴。
詩人循聲找蟬,卻撲了個空——
像極了小時候追螢火蟲,追到跟前,燈就滅了。
這份童趣,是楊萬里留給秋日的彩蛋。
6. 初秋雨晴
宋·朱淑真
雨后風(fēng)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浮云盡逐黃昏去,樓角新蟾掛玉鉤。
小箋
“葉葉報初秋”一句,把梧桐寫成送信的孩子,每片葉子都在嘰嘰喳喳。
末句“新蟾掛玉鉤”,像給天空別上一枚小小的發(fā)卡。
整首詩是雨后淡藍的信紙,邊角處沾了一點月色。
7. 立秋二絕·其一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fēng)賀立秋。
小箋
范成大像一位端坐在熱浪里的禪師:
“熱到極處,方知人生本浮。”
一念翻轉(zhuǎn),便把“愁”字改寫成“賀”字。
立秋的風(fēng)吹過,連苦熱都鍍了一層金邊。
8. 初秋小雨
宋·陸游
雨來一洗肺肝熱,風(fēng)過遠吹禾黍香。 誰識山翁歡喜處,短檠燈火夜初長。
小箋
一場小雨,把陸游從“鐵馬冰河”切換到“稻花香里說豐年”。
“肺肝熱”是家國熱,也是暑天熱;
“禾黍香”是山河香,也是碗中的新米香。
夜里挑燈讀書,窗外是長長秋聲,窗內(nèi)是緩緩人間。
9. 初秋早起作
明·魏偁
缺月當(dāng)空夜未央,荷風(fēng)細細襲衣香。 半床臥聽南溪雨,釀得山居一夜涼。
小箋
“釀”字最妙,仿佛雨是一位釀酒師,把夜色、荷香、溪水一并封壇。
第二天啟封,便是澄澈的秋涼。
山居之趣,在于把日子過成緩慢發(fā)酵的詩。
10. 初秋詠月影溪聲
清·胤禛
月掛半空飄素影,溪流一派送秋聲。 溪聲入耳原無意,月影穿簾似有情。
小箋
溪聲是自然的白噪音,月影卻像帶著心事。
一句“似有情”,讓整首詩從清冷里生出暖意。
原來,秋夜最動人的,不是風(fēng)不是月,而是它們在你心里投下的微微蕩漾。
秋,是四季寫給大地的一封情書。
信里藏著:
一聲蟬鳴的告別
一片落葉的輕吻
一場夜雨的潤筆
一彎新月的落款
愿你在這 10 首小詩里,讀到風(fēng)露、讀到微涼,也讀到屬于自己的——
一顆澄澈、溫柔、會發(fā)光的秋心。
點個「贊」與「在看」,把這份秋意分享給喜歡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