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guān)注起來,以后不“失聯(lián)”~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我們經(jīng)常開玩笑說老虎是大貓,野狼像哈士奇,棕熊是俄羅斯人領(lǐng)養(yǎng)的寵物......
因為隔著屏幕,我們往往只能看到野生動物的可愛,看不到它們的兇猛。
當(dāng)一頭棕熊真的站到你身前,你看到它粗壯的身形,寬大的手掌,幾乎可以聞到它身上的味兒時,絕對沒有幾個人敢說它像寵物。
而這正是A女士在去年八月的遭遇。
(熊闖入露營地)
當(dāng)時,A女士來到加州猛犸湖畔露營,正吃著飯,一頭熊突然闖入了他們的營地。
它悠哉悠哉地前來,看到桌上擺著牛排,便慢慢悠地趴上去啃,同時還推搡著水杯。
A不太敢動,在熊到來時站上了一根樹樁。后來A告訴警察,她以為熊來的時候不該跑,所以才爬上樹樁,讓自己顯得盡可能高大......
熊哥似乎也對她沒什么興趣,又悠哉悠哉地經(jīng)過了她。
A緊張地看著它,希望它能趕緊走,沒想到它突然轉(zhuǎn)頭,給了她一巴掌。
(A女士被攻擊)
這一巴掌給A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割傷,深入肌肉,一伙人露營露到了醫(yī)院,以給A縫針而告終。
不久后警察也到了,他們采集了熊在A身上留下的DNA,然后前往營地獲取更多樣本。
事情迅速變得復(fù)雜起來,因為這頭熊并非普通的熊,它是鎮(zhèn)上的明星,大家都叫它“Victor”。
在猛犸山和猛犸湖畔,Victor經(jīng)常在風(fēng)景秀麗的湖畔和露營地漫步,捕魚打獵。它胸前有一塊V形的白色皮毛,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人們目擊到的Victor)
當(dāng)?shù)厝讼矚gVictor,多年來目擊過它很多次。
它似乎很早就習(xí)慣了人類的存在,沒事就來露營地周圍表演一個狗熊蹭樹......
(人們目擊到的Victor)
有時則是狗熊蹭柜...
(人們目擊到的Victor)
人們看著它悠閑地游泳...
(人們目擊到的Victor)
看著它漫步森林...
(人們目擊到的Victor)
據(jù)當(dāng)?shù)氐囊吧鷦游飳<襍teve Searles說,Victor多年來一直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攻擊性,對于各路游客,它的態(tài)度更多是視而不見,我行我素。
這個小鎮(zhèn)最值得稱道的就是自然風(fēng)光,每年約有280萬人來到這里旅游,旅游業(yè)占了該鎮(zhèn)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因此Victor多年來也見過很多游客,從未主動攻擊過人。
但Searles說,自從他離職以來,一切都變了。
疫情期間,當(dāng)?shù)仡I(lǐng)導(dǎo)以Searles每年只能工作半年為由,將他的工資減半,于是Searles離開了熊類管理的崗位。
Searles認(rèn)為,自他走后,該鎮(zhèn)對熊的管理就變得一塌糊涂,他們不再培養(yǎng)熊的“厭惡條件反射”,也就是教熊“明辨是非”。有時游客會故意給熊食物,引誘熊拍照,政府的懲罰工作做得也不到位。
“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Victor就變得一團糟,”他說。
(野生動物專家Searles)
在A女士被襲擊前兩周,其實Victor對一名男子造成過輕傷,但事后警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是因為這名男子試圖跟Victor自拍,警方認(rèn)定是男子惹怒了Victor,最后就沒有處理Victor。
這也是熊襲擊事件后的標(biāo)準(zhǔn)程序,調(diào)查人員會先確定事情是誰的過失——是人故意引誘熊,還是熊無緣無故表現(xiàn)出了攻擊性?
A女士的案例和自拍男的案例又有不同,據(jù)動物管理部門的警官說,A女士一行人當(dāng)時正在吃飯,所以才把食物放到外面,這并不違反加州野生動物法,責(zé)任并不在A女士一方。
人類沒錯,有錯的就只能是熊了。
由于Victor無緣無故地襲擊了A,它現(xiàn)在被加州動物管理部門視為“公眾威脅”。
調(diào)查開始后的第二天晚上,工作人員在猛犸湖畔的冷水營地(一個熱門露營地)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熊。
營地主人Kathy Spaulding表示,晚上9點半左右,自己正在值班,營地里有個防熊箱忘了關(guān),大熊從里扯出一大袋食物,正在大快朵頤。
工作人員帶著槍,Spaulding很快意識到即將發(fā)生什么,她跟在工作人員身后,懇求他不要殺熊。它此時仍不清楚自己的命運,還是那副慢悠悠的樣子,自顧自走過營地,不理會旁邊的人。
“你看,它并不危險,求你了,求你了...”Spaulding說。
但并沒有人理她,很快,另一輛車停了下來,走下來兩名身穿迷彩服的男子。他們用麻醉槍射中了它。它跳了起來,沖過一條小溪,然后很快變得搖搖晃晃,跌跌撞撞,最終一動不動。
麻醉槍里裝的是致命的毒藥,熊當(dāng)場死亡。
讓人覺得很諷刺的是,工作人員甚至沒有事先去分析熊的DNA,因為對于它,所有人都很熟悉,那皮毛的顏色、肥肥的體型,胸前一抹V形的白......
熊死后,人們對它做了DNA檢測,果然就是Victor。
Victor的死很快引發(fā)了眾怒,人們在網(wǎng)上留言怒罵:
“那女人都沒想著逃跑。她唯一想做的,就是給她的破社交媒體拍點蠢視頻?!?/p>
(當(dāng)?shù)厝嗽谀槙粝碌膽嵟u論)
“那個人的行為真是惡心,不負(fù)責(zé)?!?/p>
(當(dāng)?shù)厝嗽谀槙粝碌膽嵟u論)
“熊被殺了。這些人把食物留在外面,熊不再怕人了。它注定要死?!?/p>
(當(dāng)?shù)厝嗽谀槙粝碌膽嵟u論)
“一周前,Victor被加州野生動物管理局謀殺了。已經(jīng)一整周沒看到它在猛犸湖畔漫步了?!?/p>
(當(dāng)?shù)厝嗽谀槙粝碌膽嵟u論)
“我本以為加州野生動物管理局能做得更好,真是惡心。”
(當(dāng)?shù)厝嗽谀槙粝碌膽嵟u論)
但接下來野生動物管理局做的事,更是讓事態(tài)火上澆油——他們把Victor的尸體送到了垃圾填埋場。
其實工作人員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Victor體內(nèi)還殘留著致命毒藥和鎮(zhèn)靜劑,如果留在森林里被食腐動物吃了,被殺的可能就不止一頭熊了,必須盡快掩埋。
但對待備受喜愛的Victor,如此潦草的結(jié)局真的很難讓大眾接受。
在掩埋尸體過程中,不斷有人過來拍照,還有人將死熊的照片傳到網(wǎng)上,引發(fā)了更大規(guī)模的憤怒。
“垃圾,人類的食物,本就是害死Victor的罪魁禍?zhǔn)?,而很諷刺地,他們又把它丟在了垃圾堆,”野生動物專家Searles說。
Victor死后,人們一直在試圖為它做點什么。
第二天早上,營地主人Spaulding沿著工作人員拖拽尸體的痕跡,搜尋著Victor最后一天都在做什么。
想到此事,Spaulding眼含淚水:“我回來后跟丈夫說,‘我們必須做點什么,我們必須標(biāo)記出它在森林里度過的最后時光?!?/p>
他們用石頭圍成一顆心,插了一根木頭作為臨時的紀(jì)念碑,同時開辟了一條小路,供人前來為Victor祈禱。
(Spaulding搭建的紀(jì)念碑)
又幾天后,Searles和當(dāng)?shù)氐脑∶癫柯渫诔隽薞ictor的尸體,將它運回到原住民部落土地進行埋葬,又按照部落的傳統(tǒng),為它舉行了祭祀、唱歌、祈禱等儀式。后來還鄭重其事地在網(wǎng)站上發(fā)了一篇聲明。
在當(dāng)?shù)夭柯湮幕?,熊被稱作“Pahabichi”,部落民不將自己看做森林的主宰,相反,他們認(rèn)為森林是“Pahabichi”的故鄉(xiāng),而人類只是訪客。
(部落發(fā)的聲明)
不久后,當(dāng)?shù)厝税l(fā)起了一份請愿,希望為Victor“伸張正義”,最終獲得了將近8萬個簽名。要知道在猛犸湖這個小鎮(zhèn),居民一共才7000人。
(當(dāng)?shù)厝说恼堅福?/p>
Searles說,他認(rèn)識Victor大約7年了,他知道Victor在哪睡覺,還經(jīng)常去它常去的湖畔看望它。
Searles說:“有時我想喘口氣,會騎著電動自行車去那里找Victor玩。它不像其他熊一樣喜歡晝伏夜出,它白天上班。”
Searles在當(dāng)?shù)乇环Q作“熊語者”。前幾年,他寫過一本名為《熊知道什么》的科普書,幾百人向他提供了Victor的照片和故事。
另一邊,本次負(fù)責(zé)撲殺Victor的警官作為媒體聯(lián)系人,被當(dāng)?shù)鼐炀址诺搅斯倬W(wǎng),收到了海量的仇恨信息,有的甚至來自英國。
Searles表示,他理解當(dāng)?shù)厝说耐纯啵仓烙袝r候游客確實會做出一些不明智的舉動,但他并不認(rèn)同這種報復(fù)行為,他更希望人們能從中吸取教訓(xùn),在未來做得更好。
“與熊一起工作,是最神奇、最美妙的事情。但它也伴隨著最深的低谷,這次就是其中之一,”他說。
Victor死后,人們一直擔(dān)心歷史可能會重演,其他的熊可能會進入Victor生前的領(lǐng)地,其中包括一只幼崽。有人猜它是Victor的女兒,原因很簡單——它的胸口也有一模一樣的V字。
人們叫它Victoria。
(幼崽Victoria)
歸根結(jié)底,Victor的悲劇背后的原因讓人有些唏噓——不是因為人類的工作做得不好,而是“過于好”了.....
2014年,加州黑熊數(shù)量估計為3.5萬只,然而到2024年,這一數(shù)字猛增45%,來到了6.5萬只。
由于加州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頗見成效,黑熊的數(shù)目近10年內(nèi)激增。
這固然令人欣喜,但另一方面,黑熊與人的沖突也越來越頻繁。
據(jù)加州野生動物保護局的發(fā)言人說,黑熊其實并不是危險的動物,但如果它們將人類的家、露營地當(dāng)成很容易獲得食物的來源,就會漸漸失去對人的恐懼,行為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
動物保護不是讓動物活下來就能結(jié)束的工作,如何與它們共處,或許才是更大,也更難的題目......
ref:
https://www.latimes.com/environment/story/2024-09-11/a-bear-crashed-a-wine-picnic-officials-had-a-choice-to-make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