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美國億萬富翁瑞·達利歐曾在2023年的奇葩發(fā)言嗎?
他表示:
“一旦中美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中國應該講道義,不要殺傷美軍,不要攻擊美國本土?!?/blockquote>此言已經(jīng)夠讓人震驚了,但其實美國人還有更荒唐的斷言,比如“Rebbit”平臺上就曾有美國人援引美國知名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報告觀點稱:
即使中國本土遭受遠程打擊,中國都可能不會對美國本土實施核反擊。
【不會反擊?想什么呢】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美國人太想當然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為什么美國人會有這樣的想法。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人認為中美核力量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截至目前,美國處于戰(zhàn)備狀態(tài)的可用核彈頭有約1550枚,并擁有相當完善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進一步擴大核武器的開支。
《央廣軍事》就曾在2025年6月18日時指出,美國核武器的開支增幅是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的。
【美國近年來搞了不少新核彈】
其2024年一年在核武器開支上,增加了足足53億美元。
相比于美國,中國的可部署核彈頭就少多了。
目前主流認為中國大概有300枚核彈頭,雖然轟6轟炸機經(jīng)過持續(xù)的改裝以后,也能充當空基核投射平臺,但它到底不是正兒八經(jīng)的戰(zhàn)略轟炸機,所以中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只能說是“勉強打造出來了”。
基于如此懸殊的核力量差距,便有美國人認為就算美國真的打到中國本土,中國都可能不會對美國本土核反擊。
【核大戰(zhàn)設想】
老實講,美國人太想當然了。
誠然,中國至今都在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但這可不等于“無條件不使用核武器”。
中國是給“核反擊”劃下了一些紅線的,一旦有人試圖越過,必定會遭到中國的核反擊。
比如說,如果美國在戰(zhàn)時瞄準轟炸了中國的三峽大壩,我們會毫不猶豫的發(fā)起核反擊。
【三峽大壩】
因為一旦三峽大壩潰堤,屆時將會有數(shù)千萬人被洪水席卷,國內(nèi)大片地區(qū)遭受洪災,這幾乎相當于一場“毀滅性打擊”了,我國自然不會放過始作俑者。
還是有清醒人的
當然,美國也不是所有人都低估了中國戰(zhàn)力,還是有些清醒人試圖提醒美國政府,千萬別犯渾。
就比如說布蘭登·J·韋切特,他這些年一直在《國家利益》雙月刊網(wǎng)站上時不時撰文提醒一波美國政府。
【中國有東風41,美專家認為它能摧毀美國】
像2025年6月24日的時候,他就強調(diào)稱,希望美國政府別總想著插手中國“武統(tǒng)”,要知道中國有“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
這款導彈能有效打擊1.4萬公里以內(nèi)的目標,也就是說,美國華盛頓完全在其打擊范圍內(nèi),且東風41還具有非常出色的機動能力,美國根本不可能預先毀掉所有的中國東風41。
除此以外,中國的094型核潛艇+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這一組合,也能給美國帶來較大的威脅。
【核潛艇潛射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美國有如此認知清晰的專家“忠言逆耳”,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外媒及國際事務研究人員,無比透徹的意識到,中國人“打不還手”就是個謬誤。
比如瑞士媒體《時報》就曾表示指出:
“美國人認為他們可以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因為在美國人看來,這場競爭是美蘇爭霸的翻版。但是中國不是蘇聯(lián),美國也不再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了,美國人完全低估了中國?!?/blockquote>
【中國已經(jīng)崛起,美國人完全低估了中國】
而不管是從軍事層面還是經(jīng)濟層面,但凡美國敢針對中國,必定會遭到中國的反制。
參考資料:
【1】《瑞·達利歐:中美存在各自“寧死也不愿放棄的不可調(diào)和的差異”》 觀察者網(wǎng)[2022.7.24.] 【2】《少將:一旦遭核打擊 堅決無條件無情地核反擊!》 環(huán)球網(wǎng)[2018.2.28.] 【3】《美國人終究低估了中國!中方行動后,外媒感嘆:中國不會打不還手》 長江新聞號[2021.4.15.] 【4】《2024年美國核武器開支大幅增長 尹卓:美國大搞“核雙標”加劇全球核安全風險》 央廣軍事[2025.6.18.] 【5】《中國剛剛展示了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 國家利益[2025.6.2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