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立了秋,扇子丟",初秋是一位溫柔的過渡者,帶著夏日未盡的余溫,又藏著秋日初臨的清爽,像一首舒緩的樂章,在季節(jié)的更迭中輕輕奏響。
它不像盛夏那樣熱烈奔放,也不似深秋那般蕭瑟凄涼,更沒有寒冬的凜冽刺骨。
她把最后一絲熱揉進(jìn)晚風(fēng)里,把蟬鳴調(diào)得輕輕的,把荷花瓣揉碎了撒在水面,還偷偷在雨后添了半縷桂花香。
這時候的日子,白天還有幾分夏日的溫?zé)?,夜晚卻已帶著明顯的涼意,蓋著薄被睡覺成了最舒服的事情。
難怪古人會說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這樣的初秋,既有夏日的余韻,又有秋日的清爽,怎能不讓人心生歡喜?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jìn)十首描寫初秋的絕美詩詞,在字里行間感受這份獨(dú)特的詩意清涼。
《初秋》
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鼻祖,他終身布衣,沒公文纏身,日子過得像山間的云,松松的、軟軟的。他寫詩就像在喝一杯淡茶,不濃烈,卻回甘。
夏天的夜短得像顆糖,還沒嘗出味就沒了;可初秋的夜,是慢慢"拉"長的。
這時候的風(fēng)也變了,不再是夏天那種"呼呼"吹得人冒汗的熱風(fēng),而是"習(xí)習(xí)"的,像誰拿著把小蒲扇,輕輕給你扇兩下,涼絲絲的,很舒服。
沒有了夏日的喧囂和燥熱,茅齋里只剩下寧靜與清涼,這樣的環(huán)境讓人可以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美好。暑氣一退,小茅屋就靜了。靜到什么程度?能聽見臺階下草叢里露珠滾動的聲響。
這一點點的露光,不僅增添了夜晚的美感,更在平淡中傳遞出初秋夜晚的靜謐與清涼。
《初秋早起作》
魏偁
缺月當(dāng)空夜未央,荷風(fēng)細(xì)細(xì)襲衣香。
半床臥聽南溪雨,釀得山居一夜涼。
殘月斜掛,夜色沉沉,此時“夜未央”三字點出詩人無眠,只為感受這初秋的饋贈。
山溪邊的荷塘還沒完全枯,荷葉還綠著,可風(fēng)里已經(jīng)有了秋的味道。荷香不像夏天那么濃烈,倒像有人往風(fēng)里撒了把細(xì)鹽,淡淡的、涼涼的,吹過衣角時,連衣服都染上了荷香,這是嗅覺的清涼。
詩人慵倚半床,靜靜聆聽南溪飄來的雨聲,滴滴答答敲在心頭。一個“釀”字精妙無比,把夜色、荷香、涼意都泡在一起,在山居的懷抱里悄然發(fā)酵,終將整夜的暑氣釀成了沁人心脾的清涼。
這份閑適,讓人向往。
《初秋夜坐二首·其一》
趙雍
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
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fēng)生。
這首詩,以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初秋夜晚庭院中的景象,在寂靜中傳遞出秋意初顯的訊息。
深夜院子安靜了,風(fēng)也輕了,樹影在地上晃,像誰拿毛筆在青石板上畫了幅淡墨畫。
月亮升到頭頂,月光像流水似的漫下來,把樹影、屋影、石凳影都投在地上,橫七豎八的,倒像有人把星星揉碎了撒在地上。
初秋時節(jié),荷花已經(jīng)不像盛夏時那樣競相開放、滿塘皆是了,只剩下兩三朵還在堅持綻放。
詩人靜靜地坐在那里,對著這僅存的荷花,心中或許有對夏日荷花盛開景象的懷念,也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風(fēng)一吹,最后一片花瓣"啪嗒"掉進(jìn)水里,這聲音輕得像嘆息——可就是這聲嘆息,告訴我們:秋,真的來了。
《初秋》
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古人用五行配四季,夏天屬火,秋天屬金。"火老"是說夏天的熱已經(jīng)到了盡頭,像燒透的炭,只?;覡a里的余溫;"金柔"是說秋天的涼剛開始,像剛鑄好的金屬,摸起來還有點溫。"暑告殘"——暑氣不是"突然消失",是"慢慢收尾"。
這時候最適合搬個竹椅到戶外乘涼,眺望遠(yuǎn)處的西山。西山在初秋的陽光下,或許褪去了夏日的濃綠,多了幾分清爽的色彩,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詩人側(cè)著耳朵聽,秋聲在哪兒呢?它只化身窗前竹葉的窸窣低語。
一個“作”字,點明秋聲原是自然在竹葉間精心譜寫的清音小調(diào),需側(cè)耳細(xì)品,方得其趣。
【5】
《初秋雨晴》
朱淑真
雨后風(fēng)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浮云盡逐黃昏去,樓角新蟾掛玉鉤。
朱淑真的這首詩,描繪了初秋雨后初晴的美麗景象,字里行間都透著清新與喜悅。
一場秋雨過后,微風(fēng)變得涼爽起來,夏日的暑氣被徹底收走,讓人感到無比舒適。梧桐樹葉一片片地飄落,仿佛在向人們報告初秋的到來。
初秋的雨不像夏天的暴雨那樣猛烈,而是帶著清涼的氣息,洗去了夏日的燥熱,帶來了秋日的清爽,這樣的變化讓人從心底里感到愉悅。
黃昏時,天空的云慢慢散了,像被風(fēng)吹走的棉絮,只剩一片淡粉色的霞。驀然抬首,一彎清麗的新月如玉鉤般斜掛樓角?!靶麦浮敝复略拢坝胥^”之喻玲瓏剔透,清輝遍灑,為這初秋傍晚注入無限空靈明凈。
【6】
《初秋》
德日
蕭然一葉下梧桐,初覺涼生小閣風(fēng)。
暑氣潛消人意爽,臥看新月到簾櫳。
梧桐是秋天的標(biāo)志性樹木之一,它的落葉往往被視為秋天到來的信號。不知什么時候,一片葉子"啪嗒"掉了下來,落在青石板上。
小閣里的風(fēng)突然變了,不再是夏天那種"悶熱"的風(fēng),而是帶著點涼意的,吹在胳膊上,讓人忍不住縮了縮肩膀,說:"哎呀,有點涼了。"
最動人的是后兩句:"暑氣不是"突然消失"的,是"潛消"——像小蟲子慢慢爬走,你沒察覺,可它真的走了。這時候人心里的煩躁也跟著暑氣跑了,只剩下說不出的清爽。
詩人干脆躺下來,看新月慢慢爬到簾櫳外。新月很細(xì),像根銀線,掛在天上;風(fēng)一吹,云飄過來,把新月遮住一半,像誰在跟月亮玩"捉迷藏"。他就這么躺著,看月亮從東邊挪到西邊,直到困得睜不開眼。
詩人 “臥看” 的姿態(tài),盡顯閑適與愜意,讓人感受到初秋生活的美好與自在。
【7】
《初秋》
張侃
暑氣蒸人病未蘇,時吹涼雨滿庭除。
秋來不待梧桐報,妝點前山景色疏。
張侃的這首詩描寫了從酷暑到初秋的轉(zhuǎn)變過程,展現(xiàn)了初秋帶來的清新與變化。
張侃筆下,初秋是善解人意的治愈者。“暑氣蒸人”,如病纏身,令人萎靡不振。幸而“涼雨”適時而至,灑滿“庭除”,如清泉滌蕩煩熱。
秋的腳步何等性急?“不待梧桐報”便匆匆前來,揮動畫筆,“妝點”前山。一個“疏”字妙極,點出山色由盛夏的濃郁逼仄轉(zhuǎn)向疏朗開闊。
涼雨是解藥,疏山是初秋的淡妝——它不等報告,已將清涼與疏朗作為禮物奉上。
【8】
《秋涼晚步》
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這首詩以獨(dú)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初秋的生機(jī)與美好,打破了人們對秋日悲戚的固有印象。
人們通常認(rèn)為秋天的氣息會帶來悲傷之感,但詩人卻認(rèn)為并非如此。初秋時節(jié)沒有了盛夏的炎熱,也沒有深秋的寒冷,這樣不冷不熱的 “輕寒” 天氣,怎能不讓人喜愛?
你看那荷花(紅?。┤x了,荷葉也枯了不少,讓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絲秋日的凋零。但荷葉上卻開出了像銅錢一樣小的新葉。這小小的新葉充滿了生機(jī)與活力,給初秋的荷塘帶來了新的希望。
秋絕非終結(jié),綠意未退,生機(jī)尚存,殘荷與新葉交織出希望,秋日也能含無限生意。
【9】
《秋行》
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xì)生。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時節(jié)在戶外行走的閑情逸致,充滿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初秋的蟬鳴已經(jīng)不像盛夏時那樣密集響亮,而是 “戛戛” 作響,像古箏彈奏出的悠揚(yáng)樂曲。聽著這聲音,反正也沒什么事,于是慢慢走,享受這難得的清閑。
溪水清得像鏡子,能照見天上的云、岸邊的樹,連自己的影子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時候一片梧桐葉從樹上飄下來,"撲"地落在水面上,水面立刻蕩開一圈圈漣漪。
葉落成詩,水痕如字,這份閑適與精微,最見詩心。
【10】
《立秋后十日》
舒邦佐
萬綠枝頭一葉黃,秋風(fēng)恰則到林塘。
晚云更作瀟瀟雨,拾得人間一夜涼。
樹上大部分葉子還是綠的,可就在某個枝椏上,有一片葉子變黃了。這一片黃葉子,像誰在綠裙子上別了枚金黃的胸針,一下子讓整棵樹都生動起來。秋風(fēng)剛好吹到樹林和小池塘邊,吹得樹葉"沙沙"響,吹得水面起了波紋,吹得人胳膊上泛起一層雞皮疙瘩。
傍晚的云又聚了起來,下起了細(xì)細(xì)的、密密的雨,把整個人間都"拾"得涼透了。
“拾得”二字,仿佛這宜人的“一夜涼”是秋雨慷慨遺落人間的珍寶,俯拾即是,何等欣喜!一葉變色,一雨成秋,這細(xì)微變遷正是季節(jié)流轉(zhuǎn)的驚心動魄處。
10首初秋絕美詩詞,首首醉美如畫,秋天也是很美好的一個季節(jié),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看見秋日生活中的小美好,看見季節(jié)流轉(zhuǎn)的小溫柔,然后,好好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