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正是“秋老虎”發(fā)威的時節(jié),身體最是敏感,稍不留神,咳嗽、燥熱、疲憊這些小毛病就找上門來。老輩人傳下來的智慧里,就藏著應(yīng)對的良方——“立秋吃三草,病邪不來擾”。這看似樸素的俗語,正是順應(yīng)天時、調(diào)養(yǎng)身體的貼心指南。
那這“三草”到底是啥?它們并非珍稀名貴之物,恰恰是鄉(xiāng)野田間、尋常人家灶頭常見的“老朋友”,它們帶著泥土的鮮活氣息,在初秋時節(jié),成為我們餐桌上驅(qū)散“秋老虎”燥邪的天然護(hù)衛(wèi)。
一草:薄荷——舌尖上的清涼風(fēng)
初秋時節(jié),人容易口干舌燥,心緒煩悶,薄荷的清涼之氣便如一股甘泉,能疏散風(fēng)熱,安撫心神,是化解初秋“燥火”的靈秀之物。
蒸薄荷:綠云朵裹蒜泥香
1. 采一把新鮮薄荷嫩葉,仔細(xì)洗凈,輕輕甩去多余水珠,攤開晾到微微發(fā)蔫。幾瓣蒜搗成泥,加點生抽、幾滴香醋、少許鹽、一點香油,調(diào)勻備用。
2. ?薄荷葉放入大碗,淋入一點點食用油,輕輕抓勻(防粘)。再撒上普通面粉或玉米粉,邊撒邊掂,讓每一片葉子都均勻裹上一層薄薄的“粉衣”,像掛了一層朦朧輕紗。
3. 蒸鍋水燒開,籠屜上鋪好濕屜布。將裹好粉的薄荷葉松散地鋪上去,蓋上蓋,大火蒸個3-5分鐘足矣。時間一到立刻揭蓋,薄荷葉依舊碧綠如洗,裹著的粉變得半透明。
4. 將蒸好的薄荷小心盛入盤中,趁熱淋上備好的蒜泥料汁。夾一筷入口,先是蒜泥的咸鮮辛香撞個滿懷,隨即薄荷那股子獨特的清涼便如泉水般在舌尖漫溢開來,直抵心脾,初秋的燥熱煩悶瞬間被這清爽熨平。
二草:馬齒莧——大地饋贈的“長壽菜”
馬齒莧有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膭e名——“長壽菜”,足見其養(yǎng)生地位。其性寒滑利,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夏秋之交濕熱未散,吃點馬齒莧,正有助于清一清體內(nèi)積攢的暑濕濁氣,給腸胃也做個溫和的“掃除”。
馬齒莧豬肉餃:咬一口翡翠餡兒的鮮
1. 新鮮馬齒莧摘洗干凈,入沸水快速焯燙十幾秒,撈出立刻浸入冷水保持翠綠,擠干水分后細(xì)細(xì)切碎。選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餡,加入蔥姜末、適量生抽、蠔油、鹽、一點點白糖提鮮、香油、食用油,朝一個方向使勁攪打上勁,拌入切碎的馬齒莧,充分?jǐn)噭颍W料呈現(xiàn)出誘人的翡翠色。
2. 取現(xiàn)成的或自己搟的餃子皮,放入適量餡料,包成你拿手的月牙形或元寶形。案板上撒點薄面防粘。
3. 鍋中水寬些,大火燒開,下入餃子。用勺背輕輕推散防止粘鍋。水沸后點入一小碗涼水,重復(fù)“煮沸-點涼水”這個動作兩到三次,待餃子個個圓鼓鼓地浮在水面,皮變得透亮,餡兒隱約可見時,即可撈出。
三草:紅薯葉——被低估的“蔬菜皇后”
紅薯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尤其是類胡蘿卜素含量極高。初秋食用,能生津潤燥、通便利腸,正是對抗秋燥引起的便秘、皮膚干燥的天然好幫手。
蒜蓉炒紅薯葉:快手下飯的翠綠旋風(fēng)
1. 紅薯葉摘取嫩莖葉,老的莖稈撕去外皮。仔細(xì)清洗干凈,瀝干水分(水分多影響口感)。大蒜多準(zhǔn)備幾瓣,拍扁切末。小紅米辣一兩個,切小圈(怕辣可減量)。
2. 鍋燒熱,倒入比平時炒菜稍多一點的食用油(紅薯葉喜油)。油熱后下蒜末和小米辣圈,中小火快速煸炒出濃郁辛香味,注意別炒糊了。
3. 轉(zhuǎn)大火!立刻倒入瀝干的紅薯葉,快速翻炒??粗渚G的葉子在熱油中迅速塌軟下去。
4. 沿鍋邊烹入少許料酒(去土腥),加適量鹽、一點點糖提鮮。繼續(xù)大火快速翻炒約一分鐘,待紅薯葉完全變軟但仍保持翠綠油亮?xí)r,即可出鍋裝盤。
立秋的“三草”滋味,是祖先在節(jié)氣流轉(zhuǎn)中提煉出的樸素智慧。它們并非名貴藥材,只是默默生長于我們身邊的樸素食材。我們咀嚼的不僅是秋日的鮮嫩,更是順應(yīng)天時的古老智慧。立秋食三草,讓這份扎根于泥土的飲食智慧,繼續(xù)守護(hù)我們安然步入金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quán),未經(jīng)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quán)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