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年人來說,沒有什么是容易的,唯獨發(fā)福,輕而易舉。
人生走進下半場,不少人的體重卻走起上坡路,但變得油膩,只是中年危機里微不足道的一劫。
打工數(shù)年,有人沒等到八方來財,先等來中年被裁;有人扛著房貸車貸,從此告別逍遙自在;還有人就算熬過這些劫,身上也多出幾個結節(jié)。
難怪有人說,中年生活就像《西游記》,既攤上了八戒的啤酒肚、沙僧的禿頂,還遇上了輪番上演的九九八十一難,就連距離西天,也是越來越近。
中年人,有自己的迪士尼
眾所周知,人到中年成了家,就會愛上家以外的任何地方。
當生活軌跡坍縮成了公司和家庭的兩點一線,多少牛馬回了家,還得給自己的孩子當牛做馬,工資一分沒漲,壓力反倒超級加倍。
想像大禹一樣三過家門而不入,難度系數(shù)太高,但光靠一年逛上兩次海瀾之家,也調理不好中年男人的焦慮。為了在緊湊的生活里喘口氣,他們的解壓方式也變得五花八門,堪比大學的選修課。
我們統(tǒng)計了社交平臺上關于中年男人解壓方式的討論,發(fā)現(xiàn)他們的終極避難所,是釣魚的魚塘。多少釣魚佬,工位坐上一小時就腰酸背痛,但河邊一坐就是一天,只不過,他們能釣上海草、衣物甚至尸體,就是唯獨釣不上魚。
正所謂男人至死是少年,中年男人的另一大解壓活動,是從小玩到大的游戲。不少人沉迷于在游戲里打怪升級、瘋狂氪金,甚至能在與寵物狗的消費力較量中,為男性扳回一局。
同樣花錢的解壓法寶還有抽煙、喝酒,不過看著飄紅的體檢報告,一些惜命的男人轉身投入健身、騎行的懷抱,或是把預算拉滿,入坑燒錢金字塔頂端的攝影和炒股。
總之,面對壓力滿滿的中年生活,中年男人主要靠愛好療愈自己,貫徹一個“靜”字——一杯茶一包煙,一支股票看一天,而中年女人則是靠著短暫的“人間蒸發(fā)”來回血,主打一個“躲”字。
如果沒法逃離家庭,被譽為打工人烏托邦、社畜精神 ICU 的廁所,是很多女性在家的最后一塊凈土,畢竟,家里面靠敲門也打不開的,只有廁所了。
能短暫“離家出走”的中年女人,則在大街小巷尋找屬于她們的“迪士尼”,去 KTV 盡情高歌,在洗浴中心的大池子泡成安詳?shù)暮?,即便到公園什么都不做,待夠 20 分鐘,也能完成精神快充。
但一到夏天,走到公園就汗流浹背,找一處樹蔭醞釀悲傷,不到十分鐘,腿上就得被咬出八個蚊子包,狼狽轉戰(zhàn)咖啡館,難免遇見死裝主理人,喝下比命還苦的冰美式,晚上的好眠更是說沒就沒。
于是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性,開始把環(huán)境舒適的酒店捧上神壇,哪怕只是在里面呆上幾個小時,療效也是立竿見影:
沒有工作上的爾虞我詐,沒有鍋碗瓢盆的沉悶,沒有社交的不得已,沒有另一半的指責抱怨,唯有這一方的寧靜,好福氣,開心得腮幫子都扯到后頸窩了!
多少女性,被困在“媽媽”里
古人能說出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能是因為當時沒有資本家,也沒有酒店。
放到如今,老板能用三千,買斷打工人的一個月,中年女人也能花上幾百,在酒店買到幾個小時的“自己”。
在這些明碼標價的分鐘里,中年女性如何度過自己的獨處時刻?在社交平臺上,她們的回答出奇一致,就是大睡特睡,挽救一下被伴侶的呼嚕聲、孩子的哭鬧聲吵得稀碎的睡眠。
除了睡到不知天地為何物,不少人也會選擇發(fā)呆看云,餓了就加入外賣商戰(zhàn),吃飽了還能到酒店的健身房揮灑汗水。
自律未必帶來自由,但花錢一定能買來自由。一些深諳此道理的女性則在酒店獨自發(fā)揚“牛馬”精神,接著寫策劃做方案,不忘搞錢,好掙夠下次出逃的房費。
或許在年輕人看來,這樣的 gap day 簡直唾手可得,但對于成了家、當了媽的中年女性,這樣的“日?!?,卻是莫大的奢望。
如果說壓倒人的,是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壓倒媽媽的,應該是個草垛,其中最重的那根稻草,毫無疑問是帶娃。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很多女性的時間就被切割成無數(shù)碎片,每天兩眼一睜就是哄睡、喂奶,長大后還得輔導作業(yè)、接送上下學......24 小時不停歇,甚至有人吐槽:
帶娃那種累,就是想上吊,連找繩的時間都沒有,繩子剛掛脖子上就聽見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又生娃又帶娃,職場也沒放過她們。中女們每天在公司干著 N 件活,還擔心領到“N+1”。就連晉升也困難重重,《2025 中國女性職場現(xiàn)狀調查報告》顯示,因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的女性占比 15.3%,而男性僅 2.7% [1]。
下班回家,看見滿屋家務活,媽媽們更是沒招了,《2025 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有 36% 的職場媽媽每天光是做家務,就得搭進去至少兩個小時 [2]。
眼里沒活的人不懂,一個整潔的家背后有多少隱形家務,地板不會自動變干凈,洗完的衣服不會自己晾好,碗筷也不是放進水槽就能去除 99% 的污漬。
日復一日的家務沒有盡頭,媽媽們的身體很難不拉響警報。但工資剛到賬,房貸、車貸劃走一半,生個病看著銀行卡余額都要心驚膽戰(zhàn)。
都說“996”的工作難熬,但更多媽媽干的是“007”的活——沒有假期,全天待命,別人的生活是詩和遠方,自己的生活卻是上無窮無盡的班,下班后還要面對孩子、伴侶等一系列甲方。
獨處,中年人的奢侈品
不只是媽媽們,中年人的生活,其實都如出一轍的緊繃,全身上下最具松弛感的,只剩脂肪。
如果寄希望于成功學書籍,找尋放松的秘訣,大概率會看見書里最強調“時間管理”。但中年人的生活,早就被職場、家庭、帶娃占滿,還沒等開始管理,時間早就所剩無幾。
就拿最耗費心力的養(yǎng)孩子來說,2023 年一項發(fā)表在《勞動經濟研究》的研究指出,一孩家庭里,0-6 歲的孩子平均每天會奪走父親 1.3 小時的閑暇時間,而母親為 1.8 小時 [3]。
孩子長大后,父母受影響的時間會適當減少。像在 7-12 歲的一孩家庭,父母每天因帶娃而失去的自由時間分別降到了 0.8 小時和 1.1 小時 [3]。
但無論是一孩還是二孩家庭,媽媽被奪走的閑暇時間都比爸爸的多,尤其是二孩家庭,倆孩子都還在 0-6 歲時,媽媽每天會被育兒占據(jù)兩小時的自由時間 [3],也不怪有媽媽泣訴:
有了小孩之后,好像只有我被困住了,我所有的閑暇時間只能被安排帶娃。
媽媽們想在本就不多的自由時間里找到機會獨處,已然是一種奢侈,更別提有些人還沒邁出家門,就先被內疚“絆倒”:
白天一天上班,晚上下班在家一共就那么幾個小時,老人白天也帶了一天娃,如果自己再獨處,又于心不忍。
即便扛過內心的道德審判,想要出走獨處的中年媽媽,也可能被“孩子誰來管”的靈魂拷問迎頭蓋臉打回去,出門還得過五關斬六將。
于是乎,不少女性索性轉為地下行動,計劃一場“無人在意”的離家出走。
就像打工人出去旅游,請假的小妙招就是拿家里親戚開涮,媽媽們想出門獨處,工作是最常用的擋箭牌,上班、加班或出差的搞錢借口,都能讓她們名正言順地不被打擾。
要是沒工作,去市里看病、回娘家探親的幌子,聽起來也是合情合理,就是有技能冷卻時間,用太勤了難逃穿幫。
這些借口能換來的時間,短則如曇花一現(xiàn),長不過兩三天,但能享受到這些的,也只是少數(shù)人。
更多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沒有氣口,難以停歇,獨處就像空窗期,想休息就是原罪,而在媽媽身上,這樣的枷鎖更為牢固。
也正因此,片刻抽離于她們而言彌足珍貴,雖然終究要回去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但好在短暫出走之后,她們能以更美麗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
日子還是那么些日子,但沒有那么想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