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欽退出瑞典大滿貫的消息一出,球迷圈子里立刻炸了鍋,有人說是因為日本站輸給張本智和被懲罰,有人覺得是狀態(tài)下滑被雪藏,但事實擺在那兒,美國大滿貫他剛剛4比0贏張本拿下冠軍,怎么可能說沒狀態(tài)就沒狀態(tài),這波退賽更像是計劃內(nèi)的操作,而輿論的誤讀,也說明大家對國乒的輪休機制和球員的多線發(fā)展還不夠了解
其實算算時間,從巴黎奧運會到現(xiàn)在,短短幾個月王楚欽已經(jīng)打了12項賽事,強度之高讓人光看賽程表都覺得窒息,身體的紅燈早就亮了,六月乒超聯(lián)賽差點暈倒,奧運期間肩傷痙攣需要電針,美國大滿貫戴護具上場,這些細節(jié)不是擺樣子,而是真實寫在他身體里的疲憊,所以國乒選擇在瑞典讓他休息,既是保護運動員,也是為長遠考慮,畢竟洛杉磯奧運周期才剛開始,核心球員要打持久戰(zhàn)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輪休,還有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原因——他要參加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新生考試,8月16日北大發(fā)布線上考試通知,時間正好卡在瑞典大滿貫期間,這下謎底算是揭曉了,王楚欽不僅是國乒的王牌,還即將成為北大的體育碩士研究生,你說巧不巧,一個冠軍球員在賽場和考場之間切換,多少帶點戲劇感
回顧細節(jié),早在四月北大公布擬錄取名單時,王楚欽的名字就赫然在列,復試86分,總成績86分,不用參加統(tǒng)考,走的是申請審核制,這個政策對奧運冠軍是特例,但也合情合理,畢竟成績和榮譽擺在那兒,他有資格拿到這張通往燕園的門票,等到九月,他就會以研究生身份出現(xiàn)在未名湖畔,這一幕想想都挺新鮮
說到這里,不得不聊聊國乒的整體布局,巴黎奧運周期落幕,隊伍進入新老交替期,林詩棟、蒯曼這些新秀需要舞臺,王楚欽的輪休,剛好給了他們機會,這種安排既能保證核心球員恢復,也能讓年輕人積累大賽經(jīng)驗,說白了就是雙贏,國乒的戰(zhàn)略眼光還是一如既往的長遠
再看王楚欽的個人規(guī)劃也挺耐人尋味,除了北大,他去年還參加了北京市體育局的招聘考試,最終被擬聘為先農(nóng)壇體校的運動員崗,屬于事業(yè)編制中的專業(yè)技術崗位,和馬龍的教練崗不同,一個偏向訓練和比賽,一個傾向教學和管理,這意味著國乒兩代核心已經(jīng)在職業(yè)生涯后半程有了清晰的分工,球迷看到的不只是球場上的勝負,還有一種穩(wěn)妥的職業(yè)保障
這背后折射出的,其實是中國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的轉(zhuǎn)變,以前大家更看重競技成績,現(xiàn)在學業(yè)、事業(yè)、健康都成了體系中的一部分,這不只是王楚欽的個人選擇,更是國乒甚至整個體育系統(tǒng)的思路升級,從單一的賽場到多元的發(fā)展路徑,運動員的未來被打開了更多可能
當然,球迷的情緒也可以理解,畢竟一場大滿貫少了王楚欽,觀賞性和話題度都會打折扣,大家想看中日對決,想看王牌對噴,這是很自然的期待,但換個角度想,能在賽場暫時缺席,卻在考場上出現(xiàn),這種場外的成長,同樣值得點贊,運動員不是機器,休息和學習,也是他們職業(yè)生命的一部分
問題來了,這樣的多線發(fā)展會不會影響競技狀態(tài),這是不少人擔心的地方,不過從國乒以往的案例來看,像馬龍、張繼科都有過短暫的休整,但回歸后依舊能頂住壓力,王楚欽現(xiàn)在才二十幾歲,正值黃金期,只要管理好身體和節(jié)奏,一邊讀研一邊打球,未必就是負擔,反而可能是新的動力
綜上,王楚欽退出瑞典大滿貫,并不是所謂的擺爛或被懲罰,而是一次有計劃的戰(zhàn)略調(diào)整,一方面是國乒的輪休安排,一方面是他開啟學術生涯的現(xiàn)實需求,從這個角度看,這場退賽更像是前進中的暫停鍵,為未來積蓄能量,等到九月,當他以北大學子的身份回到賽場,那將是另一種身份的加持,既是運動員,也是研究生,這種多元身份,本身就是新時代中國體育的一個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