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三千孤兒入內(nèi)蒙”的溫暖故事跨越山海。如今,尋親的暖流持續(xù)涌動,8月16日,又一個令人動容的團圓時刻到來:闊別家鄉(xiāng)65年的毛杰,跨越1300多公里,終于回到揚州與親人緊緊相擁。
上午,在高郵市高郵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年近七旬的毛杰被哥哥柏云昌、柏云田,姐姐柏云佐緊緊抱住,65年的思念在擁抱中傾瀉。
志愿者鄭重宣讀公安部門出具的比對報告,為這份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親情畫上圓滿符號。
隨后,毛杰和哥哥姐姐們一起驅(qū)車回到了家鄉(xiāng)江都邵伯運東村,村口早已搭起 20 多座鮮紅的拱門,柏家人用最隆重的儀式告訴她:家里人,從未忘記過她。
大哥柏云昌告訴記者,1960年,毛杰才3歲多,當時父母生病,家里連一口飽飯都湊不齊。無奈之下,父母只好通過在上海打工的大女兒,將毛杰送養(yǎng)求生。可等日子好轉(zhuǎn)后,想再尋回孩子時,毛杰卻已沒了蹤跡。
柏云昌說,其父母在去世前,都叮囑子女們一定要找回妹妹。當時的毛杰,已成為“三千孤兒”中的一員,被送到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由當?shù)匾粚ι屏嫉姆驄D收養(yǎng)。養(yǎng)父母視她如己出。
結(jié)婚前,毛杰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出于對養(yǎng)父母的感恩,她把尋親的念頭深深藏在心底。直到養(yǎng)父母相繼去世,退休后的毛杰,才踏上了尋根之路。
今年8月,她將資料交給陽光志愿者協(xié)會尋親團團長楊鳳榮,沒想到,第二天,楊團長通過人臉比對,找到了與她相貌高度相似的疑似親屬。高郵陽光志愿者協(xié)會尋親團團長楊鳳榮介紹,從委托到采取,再到比對結(jié)果出來,只花了九天時間,“創(chuàng)造了我們尋親團幫助尋親者找家時間最短的記錄”!
得知喜訊后,毛杰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跨越 1300 多公里,奔赴這場遲到65年的團聚。毛杰說,尋到根了,自己非常開心,“沒遺憾了,會抽時間回來跟姐姐哥哥多住些日子,好好體驗體驗親人的關(guān)懷”!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 | 王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