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龍?zhí)撈酚性疲号赜跍Y則龍隱,泄于天則雷竭。
憤怒藏于胸腹間,是養(yǎng)晦之機,進取之志,制勝之秘。
一旦表現(xiàn)出來,則如雷霆乍泄,雖逞一時之快,卻也暴露出破綻,容易被人拿捏。
世人常誤以為,咆哮如雷者方為狠人。
然真正的狠人,怒而不發(fā),靜如深淵。
前者雖有霸王垓下之怒,縱有拔山蓋世之力,終不免烏江飲恨。
后者有勾踐臥薪之志,司馬懿隱忍之謀,雖屈辱一時,卻能笑到最后。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此乃大智,亦是大狠。
01
嘉佑六年,蘇軾參加制科考試,閣試六論全優(yōu),被稱為“百年第一”。
其中《留侯論》更是被稱為千古絕調(diào),他在開篇這樣寫道: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blockquote>遇事拍案而起,針鋒相對,鋒芒盡顯,不足稱勇。
越是憤怒,越能平靜,不為情緒所主宰,遇事處變不驚、冷靜分析,才是明智之舉。
景元三年,蜀漢大將軍姜維再次北伐。
魏征西將軍鄧艾領(lǐng)兵在洮陽與其對峙,鄧艾以守為攻,利用地形優(yōu)勢消耗蜀軍。
姜維深知強攻難勝,便設(shè)計激怒鄧艾,企圖誘其出戰(zhàn)。
他命士兵驅(qū)趕黃牛到陣前,模仿鄧艾少年時放牛的模樣,并高聲嘲笑鄧艾“牧牛小兒”的貧賤出身,還模仿他口吃的缺陷。
鄧艾的兒子鄧忠和屬下將領(lǐng)聽聞后怒不可遏,都想要出戰(zhàn)雪恥,卻被鄧艾制止。
鄧艾坦然道:
“姜維勞神訪我往事,何其用心!我幼年喪父,年方十二,牧牛奉母,發(fā)奮攻讀方有今日。牧牛本業(yè),何恥之有?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就這樣,蜀軍百般挑釁無果,士氣漸衰,最終被鄧艾找到機會一舉擊潰。
《莊子·達生》中有個故事:呆若木雞。
稍有挑釁,就按捺不住,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這樣的斗雞被稱為下等。
不管怎么挑釁,都不鳴叫,也不躁動,看上去像木雞一樣,這樣的雞才厲害,別的雞根本不敢迎戰(zhàn)。
人亦是如此。
凡才華出眾、胸懷大志之人,不為小怒所擾。
他們沉穩(wěn)而有力量,內(nèi)斂而明智,靜待時機,一擊而勝。
02
《中華圣賢經(jīng)》有句諺語:急則有失,怒中無智。
人一旦憤怒了,就如同走進迷障,失去了判斷力。
這個時候,做什么錯什么。
電視劇《朱元璋》里,胡惟庸在朱元璋還是義軍統(tǒng)領(lǐng)時就跟隨著他,有從龍之功。
朱元璋稱帝后,胡惟庸因為精明強干、謹小慎微,被朱元璋安排到中書省任參知政事。
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卻破格提拔楊憲擔任中書左丞,成了中書省的實際負責人。
這讓覬覦此位已久的胡惟庸憤憤不平,而楊憲也想除掉這位政敵,就開始刻意激怒胡惟庸。
一日,楊憲發(fā)現(xiàn)胡惟庸的公文寫錯了日期,便寫下批語:荒謬失查,不識日月,信口雌黃。
胡惟庸果然氣急敗壞,怒氣沖沖地來到上書房,與楊憲對峙。
爭吵間,胡惟庸將書案上的公文掀翻在地。
楊憲也不阻止,只是輕蔑地說:請閣下把腳下的公文呈上來。
一時間,胡惟庸怒氣上涌,竟將公文踩在腳下。
直到這時,楊憲才告訴他,腳下的公文有皇上的朱批。
胡惟庸頓時嚇得驚慌失措,冷汗直冒。
最后幸得李善長等人求情,胡惟庸才不至身死,但也被剝奪了職銜。
事后李善長教育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就會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從這以后,胡惟庸把制怒二字放在首位。
任憑楊憲如何羞辱、針對,都不能勾起胡惟庸的怒火。
即便內(nèi)心如何厭惡、不服,他還是當眾給楊憲下跪行禮。
胡惟庸恭敬的態(tài)度麻痹了楊憲,楊憲愈發(fā)肆意妄為,專橫獨斷,被胡惟庸抓到罪證,最終被處死。
古人云:憂則失紀,怒則失端。
怒時會過激、會偏頗,人一定要學會自我約束,控制情緒。
心有怒氣升騰時懂制怒,是在修心境,也是在修智慧。
冷靜地思考,謹慎地處理,我們才能避免禍患,行穩(wěn)致遠。
03
最后,給大家講兩個皇帝的故事。
一位是漢廢帝劉賀。
漢昭帝駕崩,大將軍霍光一手將他推上帝位。
臨行前,昌邑舊臣千叮萬囑:霍光權(quán)傾朝野,務(wù)必隱忍蟄伏。
劉賀滿口應(yīng)承,可龍椅尚未坐熱,便將忠告拋諸腦后。
面對權(quán)臣的壓制,他怒形于色,急不可耐地安插親信,鋒芒畢露。
這赤裸裸的挑戰(zhàn),令霍光如芒在背。
僅僅27天后,霍光便聯(lián)合群臣,以“27天1127件荒唐事”的罪名,將劉賀廢黜。
一場帝夢,轉(zhuǎn)瞬成空。
另一位是漢宣帝劉詢。
劉賀被廢,霍光又選中了流落民間的皇孫劉詢。
劉詢登基后謙恭溫良,處處禮敬霍光。
然而,霍光之妻為替女兒謀取后位,竟毒殺了劉詢深愛的發(fā)妻許平君。
這剜心之痛,足以焚盡普通人的理智。
滔天恨意翻涌,劉詢卻將烈焰深鎖于寒冰之下。
他深知霍光根基深厚,輕舉妄動必是以卵擊石。
次日朝堂,他神色如常,甚至依霍家之意,冊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后。
這份“平靜”,讓老謀深算的霍光也驚出一身冷汗。
后來霍光身死,大樹傾頹。他雷霆出擊,一舉將霍家連根拔起,盡誅其族。
掃清障礙后,他肅清吏治、輕徭薄賦,終成“昭宣中興”之業(yè)。
古人云:怒時易激,雖義憤亦當裁抑。
劉賀的憤怒如火,瞬間燎原也瞬間熄滅,反噬自身;劉詢的憤怒如淵,表面波瀾不驚,深處卻積蓄著排山倒海之力。
真正的狠人,懂得將憤怒淬煉成冰。
不在盛怒中揮拳,而在沉默中磨刀。忍一時之氣,絕非怯懦,而是為了更精準、更徹底地拔除病灶。
能在暴怒中心如止水、謀定后動者,方是厚積薄發(fā)、掌控命運的絕對強者。
《學仕遺規(guī)》有云:威不足則多怒。
真正的狠人,靜水深流。
他們待人謙遜恭敬,不爭一時之高下;
他們行事低調(diào)沉穩(wěn),不較一時之短長。
然這份不動聲色的厚重,卻能自生威嚴。
反觀那些色厲內(nèi)荏者,因內(nèi)在虛弱,總需虛張聲勢以壯膽色。
越是張牙舞爪、聲勢唬人,越暴露其心底的倉惶。
徒增笑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