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 從日常交際中的言談舉止,到書信往來里的字斟句酌,無不彰顯著古人對禮儀文化的重視。
敬辭文化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日常交際中“令尊令堂”的尊稱,到書信里“臺鑒鈞安”的敬語,語言始終是傳遞禮儀的重要載體,這不僅體現(xiàn)著對他人的尊重,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是人生必須要經(jīng)歷的階段,在這些諸多重要時刻,古人同樣有著文雅而獨特的表達方式。
當家中迎來喜事,他們也會用一個個富有詩意的雅稱來傳遞喜悅,比如 “弄璋之喜”“弄瓦之喜”“于歸之喜”“文定之喜”,這些詞匯承載著古人對人生重要節(jié)點的感悟與期許。
這些 “喜” 究竟分別指代什么?它們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典故和文化內(nèi)涵呢?你真的了解嗎?今天咱們就展開講解,探尋其中的文化淵源。
弄璋之喜:美玉寄寓的男兒期許
“弄璋之喜” 這一說法,在傳統(tǒng)語境中專門指代生男孩。這一雅稱的典故,源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小雅?斯干》。
詩中這樣寫道:“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意思是說,如果生了男孩,就要讓他睡在床榻上,給他穿上華美的衣裳,讓他把玩璋這種器物。
這里的 “璋” 并非普通的飾品,而是一種美玉,更是古代重要的禮器?!抖Y記》中有 “大宗執(zhí)璋” 的記載,這表明璋在古代象征著嫡系子孫的尊貴地位,是權力與身份的一種體現(xiàn)。
古人讓剛出生的男孩玩璋,寄托著他們對男孩未來的殷切期望。他們希望男孩能夠如同美玉一般,擁有高潔的品德,具備仁德、正義、智慧等君子應有的品質(zhì)。
同時璋所代表的尊貴地位,也暗示著家庭期待男孩未來能夠承擔起家族傳承的重任,光耀門楣。
從文化寓意來看,“弄璋之喜” 通過玉石這一象征物,將對男性后代的品德修養(yǎng)與社會地位的期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宗法制度下,男孩是家族血脈與責任的傳承者,一塊璋玉,便是提前為他佩戴上“家族榮耀”的信物。 “弄璋” 的祝福,是對新生兒的祝福,更是對一個家族未來的祝福。
弄瓦之喜:紡具承載的女兒心愿
與“弄璋”相對,“弄瓦之喜”是慶祝生女孩的古稱。同樣出自《詩經(jīng)·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意思是生了女孩,就讓她睡在地上,給她穿上褓衣,讓她把玩瓦這種東西。
這里的“瓦”,常被誤解為“瓦片”,實則是紡車的核心部件?!睹姽视杺鳌访鞔_注釋:“瓦,紡塼也?!彼^“紡塼”,是陶制或石制的紡錘,用于纏繞紗線,是古代女性進行紡織勞作時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古代社會,紡織不僅是女性的生存技能,是重要的家庭職責之一,更是女性“德言容功”中“功”的體現(xiàn)。
古代講究女主內(nèi),漢代畫像石中常見“紡織圖”,畫面里的女性席地而坐,手捧紡塼,身后是成卷的布帛,正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古代社會,紡織是女性重要的家庭職責之一,古人讓女孩從小把玩紡車部件,是寄托著對女孩未來能夠精通女紅、善于操持家務、不惹是非、未來能成為持家有道賢妻良母的期望。
“弄瓦之喜” 在現(xiàn)代視角下,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它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和價值觀念。
于歸之喜:女性婚姻開啟的人生新篇
“于歸之喜” 是專門用來指代女子出嫁的雅稱。其典故源自《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中的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歸” 字在古代有 “返回” 的意思,古人認為女子 “生于內(nèi),歸于外”,也就是說女子出生在娘家,而出嫁后則歸入夫家,夫家才是她真正的 “歸宿”。
朱熹在《詩集傳》中注釋道:“婦人謂嫁曰歸”,明確了 “歸” 在這一語境中的含義。
女子出嫁在古代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象征著女性人生新階段的開始?;槎Y中“親迎”的隆重儀式,象征著新娘被接納為夫家宗族成員。
于歸之喜,是女性從“在室女”到“新婦”的蛻變禮贊,亦是對“合二姓之好”的宗族盛事,體現(xiàn)了古人對婚姻和家族延續(xù)的重視,對女子婚姻幸福的祝福。
文定之喜:婚約確立的鄭重承諾
“文定之喜” 指的是訂婚,也就是婚事正式確定的喜慶之事。這一說法源自《詩經(jīng)?大雅?大明》中的 “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古時候結婚流程比較繁瑣復雜,又基本是父母操辦的,經(jīng)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如家中無“異常”情況,八字又合適,就到了議親的階段,也就是提親、定親等相關環(huán)節(jié)。
在訂婚時,男方會送上 “過書”,也就是寫有婚約內(nèi)容的紅綠書紙,女方則會回以 “回帖”,作為文定的憑證,“文定之喜” 也因此得名。
定親之后,代表著婚姻關系的正式確立,只是擇日在成親過門。因此“文定” 憑證在古代具有類似法律效力的作用,舊時妻子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 “紅綠書紙” 來證明自己婚姻的合法性。
這些充滿詩意的雅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nèi)缤粋€個鮮活的文化符號,反映了古人的價值觀、家庭觀念和禮儀智慧。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往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