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坐在工位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鍵盤,屏幕右下角的微信圖標瘋狂閃爍,又是那個只懂得“向上管理”、擅長竊取團隊成果的同事發(fā)來的“協(xié)作請求”。
你胃里一陣翻攪,不是憤怒,是深沉的疲憊!對這套精致利己主義游戲規(guī)則的厭倦。耳邊突然響起巴菲特那個著名的問題:“如果必須買入某位同學(xué)今后一生10%的收入,你會選誰?”
答案從來不在光鮮的履歷里,而在那些深夜里依然灼燙的品格。
兩千四百年前,孔子最勇直的學(xué)生子路,聽聞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竟會歡喜行禮(《論語·子路》)。這絕非虛偽的謙卑,而是一種對“自我”的清醒做空!主動買進批評,做空缺陷。巴菲特讓我們挑選值得“買入”品質(zhì)的同學(xué),子路則已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成長,始于對“劣質(zhì)自我”的主動剝離。
可悲的是,現(xiàn)代名利場中,多少人把巴菲特的箴言異化為新的成功學(xué)?他們模仿慷慨,卻只為社交貨幣;表演正直,實則步步算計。
王陽明曾痛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這種“知”與“行”的割裂,正是現(xiàn)代靈魂最深的病癥!我們嫻熟地“表演”著理想品質(zhì),骨子里卻從未真正的認購。
于是,現(xiàn)在的職場成了一部部荒誕?。耗杲K述職時人人皆是“品德模范”,轉(zhuǎn)身卻對下屬極盡盤剝,對同僚暗箭頻發(fā)。
管仲看得透徹:“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當物質(zhì)焦慮壓垮脊梁,品行便淪為可隨時拋售的股票。我們精于算計他人身上那“10%”的價值,卻任由自己靈魂的根基不斷地被蛀空。
每當深夜時,捫心自問,可曾驚覺你厭惡的“做空對象”?那些虛偽鉆營的面孔,或許正是鏡中自己模糊的倒影?
當習(xí)慣的枷鎖悄然加身,我們是否還有勇氣揮刀斬向腐朽的自己?
巴菲特的老師本·格雷厄姆,在年少時便懂得觀察敬佩之人,誠心效仿其行。這絕非拙劣復(fù)制,而是一場對理想自我的鄭重認購。
巴菲特說“擁有自己100%的收入”,但比這更珍貴的命題是:你是否敢于“做空”體內(nèi)那個令自己都憎厭的影子?
此刻,拿出紙筆。左邊寫下你愿重金押注的品質(zhì):是子路聞過則喜的坦蕩?是巴菲特推崇的慷慨誠實?右邊則狠狠列出你亟需“做空清倉”的劣質(zhì)股:虛偽、算計、自私...
這份清單,就是你的“靈魂交割單”。
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才贖回真我。此刻,當下,面對蠅營狗茍的職場亂象,選擇一次坦蕩的拒絕;遭遇不公,發(fā)出一句克制的真言。每一次對“劣質(zhì)股”的減持,都是對理想自我的增持。
古人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苯庾x過來就是,品行的積累遠比財富緩慢,卻更為堅實可靠。巴菲特洞悉了復(fù)利的魔法,卻忘了提醒世人:最磅礴的復(fù)利,不在賬戶數(shù)字的翻滾,而在人格光芒的日積月累。
當無數(shù)個微小的抉擇匯成洪流,你終將贖回那個曾被自己賤賣的、頂天立地的“原始股”:那才是你本該擁有的,100%的自己。
習(xí)慣的枷鎖,初時細若蛛絲,終成困獸鐵牢!
品行的復(fù)利,點滴鑄就金身,終成通天神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