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曾仕強說: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需要很多能力,其中最實用、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識人能力。”
人心隔肚皮,倘若分不清孰真孰假,往往會真心錯付。
如何才能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呢?
有人說看面相,有人說看情緒,有人說看日常的細節(jié)。
要我說:看清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對他好。
千萬別吝嗇自己的善意,這是讓你快速洞察對方人品的訣竅。
01
作家蘇祺講過一個故事:
他的高管朋友在多年前曾幫助過兩位員工。
二人事后的反應(yīng),給朋友好好上了一課。
第一位員工,平常看上去老實得很,對人也十分親和。
當他家中遭遇意外,急需用錢周轉(zhuǎn)時,蘇祺的朋友二話不說,慷慨解囊。
但這位員工毫不領(lǐng)情,還私下詆毀造謠,說朋友是收買人心而已,氣得朋友立馬拉黑了對方。
幾年后,朋友的下屬里,又一位員工碰上了麻煩。
這位員工忽然得了場大病,急需用錢做手術(shù)。
蘇琪的朋友又是二話不說,慷慨地掏錢墊付了醫(yī)藥費。
比起第一位員工,這位員工的做法就很不一樣。
他很是感動,等病愈后,立刻登門道謝,之后更加賣力地工作。
如今,這位員工已成為朋友事業(yè)上的得力助手,二人私交也非常好。
同樣的善意面前,品行高的人,會用百倍千倍的好還回去,珍惜你這個人。
而品行低劣的人,只會把好心當成驢肝肺,非但不感恩,還會恩將仇報。
就像心理學上的暗箱測試。
你只管輸入,對方什么本性,他自然就會輸出什么。
自私冷漠的人,必然暴露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的丑態(tài)。
作家遲子建的父親,年輕時在鄉(xiāng)鎮(zhèn)小學當校長。
有一年,一個大學生前來支教,暫時沒宿舍住,很是可憐。
父親愛惜人才,不忍看年輕人受苦,就主動請他來家住,還不收租金。
這個大學生也不見外,直接住下了,而且吃穿住用也是一分錢不掏。
白吃白住倒還好,幾個月后,這人又請父親幫忙把他剛結(jié)婚不久的妻子接來。
之后兩年,他徹底在遲子建家里生了根,即使學校宿舍建好了,也賴著不走。
期間,學校老師漲工資,他纏著父親給他爭取名額,評職稱,他央求父親幫忙走門路。
被父親拒絕后,這人帶著老婆在她家里大吵大鬧,搞得她父親焦頭爛額。
鬧完后,這人氣呼呼地搬走了,但父親卻郁悶了很久,生一場大病。
自此,父親看明白了,這小子人品不行,絕不能委以重任,壞了學校的大事。
遲子建一家從此與這對夫妻劃清界限,再也沒有來往。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也沒有白白浪費的好意。
你所做的一切,要么換來真感情,要么讓你看清對方的真面目。
02
網(wǎng)友@阿蘭,大學畢業(yè)后,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擔任平面設(shè)計師。
一天,發(fā)小突然上門拜訪,想請她幫忙設(shè)計一個商店的門面。
設(shè)計門面,費時費力,但看在同鄉(xiāng)的分上,阿蘭還是答應(yīng)了下來。
為了幫發(fā)小,她犧牲掉休息時間,還三番五次地耽誤本職工作。
可發(fā)小那邊的需求,卻像個無底洞,怎么也填不滿。
開業(yè)酬賓,假日促銷,但凡和設(shè)計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小全部找他。
直到自己能量被掏空,阿蘭才意識到發(fā)小這人不可交。
對人好,沒有錯,但發(fā)現(xiàn)對方配不上自己的善良,就要及時止損。
斷不可一直陷下去,讓這段關(guān)系成為束縛我們的鎖鏈,任憑這個人在身上吸血。
1969年,楊絳夫婦在單位安排下,與一對年輕夫妻合住。
想著“遠親不如近鄰”,楊絳對小夫妻很友愛,能幫忙就幫。
沒想到,小夫妻竟把楊絳當軟柿子捏,總找機會欺負她。
有一次,楊絳的女兒錢瑗雇了個洗衣工到家里洗衣服。
小夫妻看到后,想占小便宜,要求洗衣工也幫自己洗。
錢瑗婉言拒絕,誰料卻被對方直接打了一巴掌。
一旁的楊絳眼見女兒受到欺負,沖上去就和對方撕扯在一起。
錢鐘書看到妻女遭人毆打后,毫不猶豫抄起旁邊的厚木板,朝著對方一通打去。
這次,楊絳徹底寒了心,之后與這對夫妻決裂,再也不用受對方的窩囊氣了。
善良不是別人拿捏我們的砝碼,而是一把尺子,丈量出對方的人格品性。
與人相處,要有坦誠的善意,更要有及時止損的魄力。
03
哲學家羅素,在劍橋教學時,有一位同事兼好友,名叫凱恩斯。
二人相識以來,羅素視凱恩斯如親兄弟般,對其多有照料。
羅素家境不錯,生活上時常接濟凱恩斯,工作中也經(jīng)常把學術(shù)資源讓給他。
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熱愛和平的羅素,舉起反戰(zhàn)大旗,四處演講,呼吁和平。
而凱恩斯,表面上與羅素并肩作戰(zhàn),背地里卻在收集羅素的言論。還向警察局寫了舉報信,污蔑羅素生活、工作乃至思想上有種種問題,導(dǎo)致羅素被捕入獄。
這一刻,羅素驟然看清,原來凱恩斯是如此卑劣的小人。
出獄后,羅素再也沒有聯(lián)系過凱恩斯,徹底把這個人請出了生活。
曾有人問比爾·蓋茨:“微軟的員工如此優(yōu)秀,是怎么培養(yǎng)的?”
比爾·蓋茨回答:“我們從不培養(yǎng),只是從人群中篩選?!?/p>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
只篩選,不改變,人品匹配得上,才能做朋友。
徐悲鴻與“二黃”的交情,備受世人稱贊。
當年,徐悲鴻剛來上海時身無分文,友人黃警頑于心不忍,便將他收留家中。
后見他遲遲找不到工作,黃警頑四處奔走,富商黃震也想方設(shè)法,幫徐悲鴻出版畫作。
感念黃警頑、黃震的恩德,徐悲鴻在考震旦大學時,改筆名為“黃扶”,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恩。
等成名后,徐悲鴻為“二黃”各畫了一幅價值不菲的肖像畫,一時傳為佳話。
黃警頑、黃震對徐悲鴻真心以待,而徐悲鴻也接住了這份情誼,回贈更多的善意。
他們之間,正應(yīng)了那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當你無限對一個人好,他若拎得清,想得明,必然會投桃報李,永以為好。
坦率地付出,能幫我們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篩選出值得交往的人。
你所做的一切,就像一面鏡子,照得出世間萬象,亦能照得出人心明暗。
有句話說得好:
這世上最深的城府,叫光明磊落;最狠的謀略,叫以誠待人;最厲害的手段,叫與人為善。
與人交往,與其處處設(shè)防、猜來猜去,不妨徹底對他好一次。
看他是珍惜感恩,還是得寸進尺,恩將仇報。
你便能一秒認清,這人是不是命運中同行的人。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