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歲的周老師,被兒子送進養(yǎng)老院那天,甩開了兒子的手。陽光斜照在院門口,他盯著腳下青磚的裂縫,像盯著自己裂開的心事。
"爸,我們?nèi)庵辽賰赡?,您一個人在家我們不放心。"兒子聲音哽咽。圍觀的老人竊竊私語:"又一個被子女送來的。
""可憐見的,這么大歲數(shù)還得重新適應。"周老師沒應聲,懷里舊布包硌得胸口發(fā)疼——那是四十年教書生涯的鋼筆、硯臺和相冊。
院長李明迎上來時,他沒料到這張陌生面孔,藏著二十多年前的舊恩怨。
"周老師,這是您的房間,能看見老槐樹。
"床頭柜上的舊收音機"咔嗒"一響,滋滋啦啦的雜音,像極了他當年上課前調試教具的聲響。
頭幾天,他總摸出相冊翻:1980年講臺前的意氣,1995年罵哭學生的懊悔,退休后下棋喝茶的清閑。
直到李明端著降壓藥推門:"周老師,該吃藥了。
""李院長親自送藥?"他詫異地問。"您是貴賓,當然要特別照顧。
"其他老人羨慕:"周院長他爹就是不一樣。"他聽著只苦笑,直到那天李明捧著西湖龍井,突然問:"您還記得1995年罵的那個'文盲'嗎?
"記憶轟地炸開——當年那個作文寫"桂林山水甲天西"的調皮學生,竟是眼前的李院長!"您罵醒了我,我考上大學,學護理,開養(yǎng)老院,就想有天能照顧您。
"周老師的手直抖,淚水滴在茶盞里,蕩開一圈圈漣漪。第二天,他站在老槐樹下看打太極的老人,突然說:"我想教大家寫毛筆字。"涼亭里支起方桌,十幾支毛筆歪歪扭扭懸著,"福"字的橫折鉤,"壽"字的三點水,全是新學的。
"周老師,'福'字咋寫才好看?"七十歲的王奶奶舉著筆問。"上面是'示',神靈庇佑;下面是'田',五谷豐登。
"他邊說邊示范,像回到了當年的講臺。兒子女兒視頻時紅著眼:"爸,對不起..
.""傻孩子,我在這兒教寫字、講論語,比在家下棋有意思多啦!"重陽節(jié)那天,他寫的"敬老愛老"掛在大廳,社區(qū)小朋友舉著賀卡跑過來:"爺爺,節(jié)日快樂!
"賀卡上畫著白發(fā)老人和一群孩子,歪歪扭扭的字:"爺爺奶奶,您們辛苦了!
"后來,養(yǎng)老院有了"夕陽紅講堂",他講《論語》,說"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臺下掌聲響得像當年的教室。"周老師!"陌生年輕人沖進院子,"我是98屆的王強,您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記了二十年!
"陸續(xù)有學生找來,帶著點心、特產(chǎn),還有當年沒送出的賀卡。
市教育局來采訪那天,他穿上深藍西裝,像極了1980年第一次站上講臺的模樣。"退休不等于退出生活,能繼續(xù)傳道授業(yè),是我的福氣。
"面對鏡頭,他說得很慢。
后來,他被評"最美銀發(fā)教師",兒子女兒悄悄回國,坐在頒獎臺下抹眼淚。
"爸,我們下周回國外,您真不怪我們?
"女兒挽著他的胳膊。
"人老了最怕心靈枯萎,在這兒,我心里的火越燒越旺。
"月光灑在老槐樹上,他望著樹影斑駁,想起李明說的話:"您當年種的種子,現(xiàn)在都開花了。"有人說,養(yǎng)老院是人生的終點。
可他覺得,這兒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被需要、被尊重,把一輩子的學問,再教給更多人。晚霞映紅窗欞時,他又鋪開宣紙。
筆鋒落下的瞬間,聽見外面?zhèn)鱽砗⒆觽兊男β?。那聲音,和四十年前教室外的,一模一樣?/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