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郭蓉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副書記;腦病科主任醫(yī)師
關鍵詞:氣血虛、分級、肝郁脾虛、肺燥、脾濕、貫葉金絲桃、石蓮子
今天節(jié)目一開始,主持人一玲就注意到,在場觀眾身上幾乎都貼著小圓片,這是開場前,大家做的一個小測試的結果,小測試里展示的健康問題,大伙兒幾乎都能對上點,到底是什么健康問題這么“普遍”,能讓咱們叔叔阿姨差不多都“中了招”?今天做客《養(yǎng)生堂》的嘉賓--來自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副書記郭蓉娟教授告訴我們,這個健康問題就是氣血不足(氣血虛)!氣血虧虛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問題,但您知道自己氣血虧虛到什么程度了嗎?今天郭教授就給介紹了氣血虛的10個典型癥狀,以及分級方法,到底應該怎么自測和分級呢?
郭教授告訴我們,一說到補氣血,有一個臟腑是必繞不開的,那就是脾,脾是氣血生化之源,一說補氣血必然是要健脾補脾的。除了脾之外,還有兩個臟腑也不能忽視,第一個是中醫(yī)認為與脾關系最密切的,這個臟腑就是肝。肝和脾與補氣血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1、肝與脾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協同作用,共同維系著氣血的生成與運行。2、病理上,肝脾功能失常常相互影響。正因如此,補氣血需肝脾同調。她帶來了兩個適合日常使用的疏肝健脾的代茶飲,里面有一個她在臨床上獨特的疏肝用藥,到底是什么呢?除此之外,郭教授還教給大家一個能夠輔助調肝脾、養(yǎng)氣血的午睡方法,又是什么呢?
另一個與脾關系特別密切的臟腑就是肺,肺與脾是母子關系。
在生理上相互配合,脾主生化、肺主輸布;在病理上,肺與脾相互影響,任一臟腑功能失常都會導致氣血生成或輸布障礙,所以要想養(yǎng)好氣血,也要兼顧肺脾關系。但是主持人卻發(fā)現了一個矛盾的地方,我們以前講過肺是“喜潤惡燥”的,而脾是“喜燥惡濕”的,這就形成了矛盾。針對這個問題,郭教授帶來了一個好“寶貝”,它恰好契合夏末秋初“祛濕不損肺津、潤燥不助脾濕”的調理需求,適合的就是在夏末初秋時期最容易出現的,脾濕兼有肺燥的人群。這個“寶貝”到底是什么呢?又應該如何使用呢?她還給大家?guī)硪粋€日常調理脾胃的養(yǎng)生操,又應該怎么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