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刷手機的時候,猛地被一條消息扎了一下:ESPN的Shams Charania爆料,2010年的狀元郎約翰·沃爾正式退役了,11年的NBA生涯畫上句號。
我愣了半分鐘,腦子里全是那個穿著奇才2號、風一樣掠過球館的身影。
說退役就退役,可真不是一句“再見”那么簡單。
沃爾最后一次在NBA露面,是2023年1月13日代表快船出戰(zhàn),那天他打了22分鐘,拿了11分5助攻,數(shù)據(jù)平平,但賽后他拍了拍地板,像是在跟什么告別。
誰能想到,那一下就是永別?;仡^翻翻他的履歷,最扎眼的是2016-17賽季:場均23.1分10.7助攻2.0搶斷,MVP票選第七,帶奇才東部第四,季后賽跟綠軍鏖戰(zhàn)七場,那才叫一個巔峰。
可惜巔峰太短,短得就像他招牌的變向過人,一眨眼就過去了。
傷病是繞不開的話題,2018年底他左腳跟腱撕裂,直接躺了整個2019-20賽季,復出后狀態(tài)一落千丈,速度沒了,爆發(fā)力減半,連招牌的扣籃都少見。
合同倒是越簽越大,奇才給的4年1.7億、火箭接手的最后一年4380萬,可錢買不回當年的第一步啟動。2022-23賽季他底薪回快船,只打了34場,場均11.4分5.2助攻,命中率剛過四成,連罰球都跌到68%。
球迷心里都清楚,那個飛天遁地的沃爾,真的回不來了。
可更讓人唏噓的是,他從來沒在最高的舞臺上證明自己。
11年生涯,打過4次季后賽,最遠走到第二輪,沒有總冠軍,沒有MVP,只有5次全明星和一次最佳陣容三陣。有人替他不值,說如果健康,他本該是東區(qū)第一控衛(wèi);也有人覺得,能靠一條跟腱撐到34歲,已經(jīng)夠硬了。
我覺得兩種說法都對,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這兒:成王敗寇,沒人記得你有多努力,只記得你倒在了哪一步。
沃爾自己倒是挺坦然,退役視頻里,他穿著便裝,背景是小時候打球的破球場,說“我把一切都給了籃球,現(xiàn)在該把生活還給家人了”。
評論區(qū)里考辛斯、小托馬斯、丹尼·格林一排球星刷屏致敬,可最打動我的是一個普通球迷留言:“謝謝你讓我相信小個子也能統(tǒng)治比賽?!?/strong>
是啊,1米91的后衛(wèi),靠速度、靠腦子、靠不要命地往人堆里扎,愣是成了狀元,成了全明星,成了華盛頓的城市英雄。這就夠了。
沃爾的生涯總薪水定格在2.87億美元,數(shù)字冷冰冰,可背后的故事熱得發(fā)燙:他每年暑假回羅利辦免費訓練營,給單親媽媽捐房租,新冠期間自掏腰包給球館工作人員發(fā)工資。
退役后他說想專心做慈善,建更多的社區(qū)球場。
你看,籃球沒給他一枚戒指,卻給了他改變別人生活的能力,這買賣不虧。
年舊照,配文“Retired but never done”。
短短4個單詞,把不甘心、不后悔、不告別全說完了。
江湖再見,沃爾,謝謝你帶來的速度、激情和那些來不及完成的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