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戴笠,很多人都會想到軍統(tǒng),說起軍統(tǒng),很多人也會想到戴笠,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戴笠1946年飛機失事后,軍統(tǒng)馬上進行了一番變動,整個解放戰(zhàn)爭中都沒太大的存在感。
不過對軍統(tǒng)如此重要的戴笠,職務一直是副局長。軍統(tǒng)先后共有七任局長,戴笠從來沒擔任過正職。
比較有意思的是,軍統(tǒng)的七任局長后來有三位都被安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要想知道為什么戴笠沒有擔任過軍統(tǒng)局長,還得從軍統(tǒng)的歷史發(fā)展說起。
1926年5月,蔣介石授意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陳立夫成立了黨務調查處,這是中統(tǒng)的起源,一開始該調查處職責只限于黨員情況的調查等級。
但是到了1927年,老蔣進行反革命政變,向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舉起了屠刀,此舉讓他樹敵眾多,國民黨黨內也有很多人反對他的做法。
為了確保自己麾下的人能忠于自己,老蔣給調查處增加了調查黨員思想及派系隸屬的職能,這就代表著黨務調查處的重心由黨務工作轉向了特務工作。
特務機構必須要人手、要有特權,否則很多工作沒辦法開展,老蔣給了人給了權,但他疑心很重,看著黨務調查處(后改名“黨務調查科”)隊伍迅速膨脹,擔心將來會尾大不掉,所以他又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黨”成立了復興社。
復興社的成員基本都是黃埔學生,屬于蔣介石的心腹嫡系,復興社下面有一個“特務處”機構,專門從事情報暗殺活動,這就是軍統(tǒng)的前身,而戴笠正是特務處處長。
老蔣有意讓黨務調查處、復興社兩個機構的業(yè)務高度重合,因此雙方一直明爭暗斗、互相監(jiān)督,這個結果是老蔣樂于看到的。
但是在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內的局勢已經非常動蕩,老蔣為了統(tǒng)一管理,便讓這兩大機構合并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該局下轄二處,一處仍是徐恩曾來負責黨務,二處也還是戴笠負責情報。
次年國民黨情報部門再次有了大變動,一處改組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即中統(tǒng)),二處擴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即軍統(tǒng)),戴笠成了軍統(tǒng)的副局長。
這一路看下來,我們能知道老蔣如此任命的原因之一:擔心戴笠將來會壯大到自己無法掌控的地步。本來扶持軍統(tǒng)就是為了對抗中統(tǒng),到時又扶持出一個龐然大物,該怎么去解決?
所以老蔣可以放權,但地位、職務、官銜不能太高,這樣才能防止反客為主。
此外,老蔣只讓戴笠擔任副局長的原因是戴笠的資歷太淺。戴笠是黃埔第六期學生,原復興社“十三太?!被径际撬钠谥?,在國民黨這種論資排輩嚴重的環(huán)境里,一個小輩坐到了所有人頭上,那以后整個部門的精力都會用在勾心斗角上。
戴笠最開始被任命為特務處處長時,就有很多人跑到蔣介石那里告狀,如果讓戴笠當了軍統(tǒng)局長,那以后日子更加不會安生。
而戴笠能被蔣介石器重,主要也是使了些“手段”,老蔣身邊的人都不喜歡他。
1927年還在北伐之時,蔣介石從黃埔學生中抽調了十人組建了密查組,專門刺探軍閥情報、偵查進步人士,戴笠就是其中之一。戴笠表現得非常積極,先后向上級密報過20多名左派學生,后來這些人都遭到了反動派迫害。
按道理來說這是“立功”了應該有獎賞,可戴笠左等右等,連一個口頭嘉獎都沒有,他仔細思考過后認為這肯定是被上面的人“貪功”了,一直這樣下去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他開始另辟蹊徑,經常在蔣介石必經之路上攔車遞送情報,此舉很大膽,老蔣一開始認為他是沽名釣譽之輩,并沒有理睬。但戴笠反復這樣做,老蔣被引起了好奇心,開始認真觀看戴笠送來的情報。
這一看,蔣介石就發(fā)現戴笠是個人才,他一人收集的情報比其他密查組成員送來的總和還要多、還要準確,于是老蔣開始重用戴笠。密查組被解散后,戴笠被破格提拔為總司令部上尉聯絡參謀,專門去方收集各大軍閥的消息。
那段時間,戴笠跑遍了太原、濟南、保定、平津等地,獲得了大量關于馮玉祥、閻錫山、孫傳芳、張作霖等軍閥的情報??捎捎谒藭r身份比較低,想見蔣介石一面都難,費心費力收集到的消息,只能托人轉送。
這次數多了以后,老蔣身邊的人都非常煩他,參謀、侍衛(wèi)、司機等人一看到戴笠往往就會冷嘲熱諷一句“小癟三又來了”,尤其是王世和對戴笠的態(tài)度最為惡劣。
王世和是蔣介石的表侄、首任侍衛(wèi)長,非常得老蔣寵幸,他看不起戴笠這個小輩及正在做的特務工作,所以經常當面呵斥戴笠,有時還會拳腳相向。
戴笠都沒發(fā)跡就惹來這么多麻煩,要是身居高位了,那不服的人肯定更多,工作就難開展了,所以干脆讓他做個有實權的副職,這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同時也能讓老蔣很好地拿捏住他。
至于那個掛名的軍統(tǒng)局長,老蔣也不想讓別人插手,除了第一任陳立夫外,往后的六任都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兼任,這六人分別是錢大鈞、林蔚、賀耀組、張治中、周至柔、商震。
按道理來說,他們都做到侍從室主任,絕對是蔣介石的貼己之人,但是賀耀組、張治中、商震三人去世后卻葬在了八寶山,站在了老蔣的相反面。
張治中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歷來主張對共和平,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跟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被稱為“和平將軍”,他在1949年國共和談后就留在了北京,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賀耀祖和商震資歷都很老,都是同盟會成員且北伐時就已是軍長,賀耀祖對共產黨也很不錯,多次利用職務幫助我黨,1949年8月與龍云等人在香港發(fā)表起義通電,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民革中央常委;
商震沒有在新中國任職,1946年下半年開始擔任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之后就長期在日本生活,不過他一直心系祖國,1974年和1975年曾兩次回國,受到朱德、葉劍英的接見和宴請。他去世后,中央批準其骨灰葬入八寶山。
不過軍統(tǒng)的靈魂人物始終還是戴笠,老蔣沒有讓他擔任正職倒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抗戰(zhàn)結束后,軍統(tǒng)在戴笠手上發(fā)展成了龐然大物,擁有成員30萬左右、滲透進了國民黨各大機構當中。并且戴笠麾下還有一支獨立于軍隊系統(tǒng)之外的武裝“忠義救國軍”,這支部隊只聽令于他。
如此種種讓老蔣感覺有些掌控不住,只是還沒等老蔣壓制戴笠,戴笠自己就飛機失事死了。之后軍統(tǒng)被縮編,成了保密局,忠義救國軍也整編成了交警總隊,戴笠一手創(chuàng)造的軍統(tǒng),再也不復往日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