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人民文學》主編徐則臣最新短篇小說集《域外故事集》首發(fā)。
作為徐則臣歷時15年打磨的作品,《域外故事集》以10篇域外題材小說,集中展現(xiàn)了美國、智利、白俄羅斯、德國、烏拉圭等世界各地人情風土與奇譚故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我是個寫長篇小說的作家,但其實我用功最多之處在短篇小說?!毙靹t臣認為,短篇小說對于小說家來說是試驗場,也是一個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文體。“在不斷壓縮篇幅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講故事的方法要變,最終連故事這一概念都會發(fā)生變化。”
為什么會寫這樣一部小說?徐則臣說,中國作家在各類題材上都作出了很多探索與努力,對當下復雜的生活也作出了很好的呈現(xiàn)與闡釋,但有一部分題材大家涉及非常少——域外小說?!拔覀兇蠖鄶?shù)人走出去時會拍拍照、看看景、干干活,然后轉身回來,無法深入不同國度日常、民間生活里最微妙、本質的那一部分。因此,寫出讓國內及域外讀者都認可的文學作品本身就存在難度。而歐美很多作家多處行走,穿梭在復雜、豐富、有差異性的文化之間,對于不同文化的體認相對更深。此外,我們在比較不同文化、審美之間的差異上還缺少足夠的方法。小說并不是講完一個故事就結束,如何把想講的東西有機串聯(lián)在一起需要一定方法。所以,我們要在前輩作家路的盡頭繼續(xù)往前走,在他們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新方法?!?/p>
徐則臣走過近30個國家。剛出國那幾次,他每到一處都覺得很新鮮,會寫下很多文字。然而隨著出去次數(shù)的增多,他對很多東西失去了新奇感,便也不再記錄?!岸嗄陙?,有些記憶在心里顛著顛著就從網眼中漏下去了,有些片段則顛成了‘結石’?!毙靹t臣說,《域外故事集》中的10篇小說正是多年國外見聞在他腦中顛來顛去的結果,他對每一篇都充滿感情。“這當中很多故事都是在我的某段經歷基礎上生發(fā)出來,每一篇我都已經盡力把它寫到了我認為的最好狀態(tài)?!?/p>
因主業(yè)是文學編輯,徐則臣每天要閱讀大量文章,讀到新鮮的東西時會很開心,讀到很多雷同、陳舊的東西則難免會出現(xiàn)審美疲勞。徐則臣認為,不論對于作家還是讀者,“陌生感”是最基本的訴求。在趨同化的生活里,我們需要能講一個陌生的故事,提一個陌生的想法,或者提供一種相對陌生的藝術技巧。
“過去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寫作者來說,‘行萬里路’要跟‘讀萬卷書’結合起來。很多在我們經歷時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放在別人那里就是陳詞濫調。所以,今天的‘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一個相互補給、相互提醒、相互校正的過程。我想,我走過了,我還要拼命地讀,然后再通過閱讀對我自己的經驗進行篩選?!毙靹t臣說。
江南時報記者 張雅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