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快要進入第四年了,對于“?;饐栴}”的解決也是迫在眉睫,不久前,“雙普會”剛在阿拉斯加落幕,后續(xù)普京與澤連斯基的“普澤會”也成為了全球的關注焦點。
不過,近期美俄烏三方圍繞會晤地點展開了激烈爭論:布達佩斯、莫斯科、日內瓦三選一,但每一處都暗藏政治陷阱。而就在三國爭搶主辦權之際,西方輿論突然將目光投向中國,炒作“中國主辦論”。中方一句“不回答預設性問題”的干脆回應,直接作出明確表態(tài)。
這場選址之爭看似是技術性安排,實則暴露了大國博弈的深層角力,中方真會為這場會晤在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式上“留座”嗎?
此前白宮首選的會面地點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理由是“中立且交通便利”。但對烏克蘭而言,此地象征恥辱: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中,美俄英承諾保障烏克蘭安全,換取烏放棄核武器,結果承諾淪為廢紙。如今再提此地,無異于揭傷疤。
而普京則是堅持將會晤設在莫斯科,試圖以主場姿態(tài)施壓。但澤連斯基若赴俄,將被國內民族主義者扣上“投降”帽子,政治生涯可能終結??死锬妨謱m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為試探烏方底線。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力推瑞士日內瓦,標榜其“中立傳統(tǒng)”。但瑞士已參與對俄制裁,普京團隊直言“無法信任其安全性”。更何況,日內瓦被視為西方陣營的“白手套”,俄方擔心會談被暗中操控。
但仔細研究一番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三個選項均帶“毒”,布達佩斯喚醒背叛記憶,莫斯科象征屈辱,日內瓦暗藏操控嫌疑。選址僵局本質是俄烏互信缺失與大國干涉的縮影。
就當三國選址陷入死胡同時,西方媒體突然拋出“中國主辦論”,他們給出的理由看似充分,認為中國未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也未承認俄占領土,立場相對平衡;中方能確保領導人免受監(jiān)聽或襲擊,這是歐洲城市難以承諾的。
況且普京已確認出席9月3日中國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若澤連斯基同期訪華,會晤順理成章。
中方的回應堪稱外交范本,外交部發(fā)言人一句“不回答預設性問題”,既拒絕被西方敘事綁架,也堅守了“勸和促談須由當事方主導”的原則。這并非消極回避,而是基于清醒判斷:若中國高調主辦,可能被貼上“偏袒俄方”標簽,反而破壞調停公信力。
中方的明確表態(tài)更戳破西方三個認知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中國必須選邊站”。當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宣稱“中國調停失敗將損害國際信譽”時,他們故意混淆了概念。中國推動的是勸和促談的過程正義,而非強加解決方案的結果操控。
誤區(qū)之二,“會場即立場”。將會晤地點政治化,暴露某些勢力根深蒂固的地緣博弈思維。若普澤真能在北京握手,恰恰證明中國超越陣營對抗的格局,畢竟天安門見證過國共兩黨老兵并肩而坐的歷史瞬間。
誤區(qū)之三,“調停為謀利”。西方將“一帶一路”陸海通道與俄烏糧食走廊強行關聯(lián),實則以己度人。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近期與烏糧食企業(yè)會談時,強調的是“人道主義通道”而非商業(yè)利益,態(tài)度不言自明。
值得關注的是,西方將“普澤會”與93閱兵強行關聯(lián),暴露了其誤解中國核心議程的慣性思維。9月3日的抗戰(zhàn)勝利紀念活動,對中國而言意義純粹。
這次閱兵是紀念3500萬軍民傷亡換來的反法西斯勝利,兩岸抗戰(zhàn)老兵受邀觀禮,體現(xiàn)民族共同記憶;臺當局威脅停發(fā)赴京老兵的退休金,卻遭張自忠將軍后人痛斥,反襯出“臺獨”勢力割裂歷史的徒勞。普京、韓方代表、武契奇等齊聚,展示“共同維護二戰(zhàn)成果”的共識。
不過即便普京在場,中方也不會主動撮合俄烏會談,這既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尊重,更是對歷史紀念儀式的純粹性的維護。
俄烏會晤選址風波背后,實為中美俄三角關系的重新洗牌。
美國的“離岸操控”,特朗普一面宣稱“支持俄烏直接對話”,一面施壓北約將國防開支提至GDP的5%,試圖通過軍備捆綁鞏固對歐控制。
俄羅斯的“戰(zhàn)略突圍”,普京借會晤訴求分化美歐,同時以能源、黃金結算體系對沖美元霸權,近期更以“美元+黃金”模式向印度售油,削弱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的“動態(tài)平衡”,中方拒絕卷入選址之爭,卻通過中俄太平洋聯(lián)合巡航、全球安全倡議等多邊行動,傳遞“秩序重構需集體協(xié)商”的信號。
這場暗戰(zhàn)揭示新現(xiàn)實,國際規(guī)則不再由單極定義,但多極化也不等于無序競爭。中國的角色不是“救火隊員”,而是博弈規(guī)則的共同制定者。
回望80年前,當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zhàn)血灑疆場時,他的子彈穿透的是日本侵略者而非某個黨派政敵。抗戰(zhàn)精神最珍貴的遺產(chǎn),恰是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生命共同體意識。今天某些勢力在臺海威脅抗戰(zhàn)老兵退休金、在烏克蘭戰(zhàn)場持續(xù)“遞刀”的行為,本質上都是對歷史的背叛。
中方的表態(tài)蘊含著更深的戰(zhàn)略智慧,拒絕將會晤捆綁閱兵,實則捍衛(wèi)了抗戰(zhàn)記憶的圣潔性,就像十年前國共老兵共乘敞篷車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時,掌聲只為民族存亡的集體抗爭而響起。這種歷史觀照下的外交選擇,恰是破解“文明沖突論”的密鑰。
中方的明確表態(tài)已指明出路,那就是放下零和博弈的執(zhí)念,坐下來溝通和談?!捌諠蓵钡牡攸c之爭終將落幕,但俄烏在領土、北約身份、安全保障等核心問題上的立場鴻溝,遠非一場會晤能彌合。中方的冷靜表態(tài)傳遞了一個樸素的真理,和平不是外交秀,而是基于利益妥協(xié)的艱苦談判。
9月3日的閱兵式,我國將向世界展示的是歷史的重量與未來的信心。至于俄烏能否迎來和平的曙光?關鍵在于他們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