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鎮(zhèn)新樓村的黃河鱉,要“爬”上全國餐桌了。2022年起,這里主打養(yǎng)龜鱉,去年產量蹦到220噸。今年更熱鬧,首批黃河鱉出塘,單只4-5斤,總產超4萬。
泥塘邊排著人,彎腰在淤泥里翻,大鱉一抓一個準。
沖干凈、稱重量、套袋子、裝上車,冷藏車拉去廣佛市場。負責人黎結珍說,規(guī)模沒變,技術提了,產量比去年高。還有5個塘沒起,今年龜鱉總產,要沖200噸目標。
這黃河鱉是頭回養(yǎng),省外引苗,科學喂進口魚粉長大。自然養(yǎng)的鱉長得慢,4-5斤得熬3年,急不得。裙邊厚、爪子猛、殼色亮,市場見了搶著要。
基地28個標準化魚塘,存著50萬只龜鱉,年孵5萬苗。
有人犯嘀咕:3年才出欄,成本會不會壓得高?
黎結珍笑:品質好價就硬,老客追著要,愁啥銷路。不單賣活鱉,還搞深加工,甲魚自熱湯、靈芝龜苓膏火了。
老廣愛煲湯,這鱉做湯鮮,上市就被搶空。從育苗到養(yǎng)殖,再到加工,全產業(yè)鏈帶富倆村。每年用工超千人次,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
有人問:這鱉憑啥比普通甲魚金貴?
黃河鱉土生土長,含動物膠、碘和維生素,能補能入藥。但養(yǎng)殖有門道,水溫、飼料、塘底維護,哪樣都不能松。去年產量漲了46.
7%,今年能不能再沖?看后續(xù)幾個塘。有人擔心:規(guī)模大了,品質會不會降?
黎結珍拍胸脯:標準化養(yǎng)殖,每只鱉都有“成長檔案”?,F(xiàn)在的養(yǎng)殖戶,不是老把式,得懂科技、會管塘。
你家那邊有特色水產嗎?評論區(qū)說說咋養(yǎng)的。具體產量以實際為準,養(yǎng)殖有風險,入行先學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