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西走廊,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敦煌?莫高窟、月牙泉、玉門關(guān)……這些名字早就成了旅行清單上的必選項。但我想悄悄告訴你,河西走廊的真正魅力,其實藏在那個被容易忽視的小城武威。
武威南城樓
對,就是那個出土了“馬踏飛燕”(銅奔馬)的武威。但如果你只記得它是個“出土地”,那就虧大了。當你來到武威,會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個“小城”,而是一座活著的、會呼吸的、堆滿了國寶級景點的歷史古城。
01
雷臺漢墓|不只看銅奔馬,更要讀懂漢朝的雄心
武威古稱“涼州”,河西走廊的東大門就是從武威的烏鞘嶺開始。漢朝大將霍去病從這里出關(guān)西征,擊潰匈奴,收復失地。霍去病封狼居胥,在涼州“武功軍威”。
雷臺漢墓入口
你肯定在歷史課本上見過“馬踏飛燕”,那匹一腳踩住飛鳥、三足騰空的銅馬,是中國旅游的標志。但當你站在雷臺漢墓出土它的那個墓穴口時,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鉆進狹窄的墓道,陰氣撲面而來。墓室不大,但結(jié)構(gòu)精密,漢代磚石堆疊的拱頂依然穩(wěn)如磐石。墓室里原本放著一整支銅車馬儀仗隊,共99件,銅奔馬只是其中一件“配角”。它原本是儀仗隊伍里墊在后排的一匹馬,因為太生動了,才被單獨挑出來成了國寶。
銅奔馬出土地:一號漢墓
一匹“馬踏飛燕”,就成了武威的底色,是那種“不張揚但藏著重磅”的脾氣。這個震驚世界的發(fā)現(xiàn),就出自一個看似普通的土臺。
雷臺其實是漢代張姓將軍的家族墓,陪葬品規(guī)格之高,說明武威在漢朝時就是軍事重鎮(zhèn),守護絲綢之路的咽喉。這座騰空而起的銅奔馬,不僅是漢代匠人的神思妙手,更是大漢王朝經(jīng)略河西、氣吞萬里的雄心。
銅奔馬儀仗(復制)
如果你只匆匆在博物館看復刻品,真的會錯過那種“歷史就在身邊”的戰(zhàn)栗感。站在墓里,想象兩千年前的人們?nèi)绾卧谶@里安放信仰與野心,這比任何教科書都生動。
Tips: 地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北關(guān)中路257號 交通: 自駕導航“雷臺漢墓”即可直達,景區(qū)有停車場。武威30/31/32路等公交到雷臺公園站或雷臺什字站。 門票: 45元。 開放時間: 8:30-18:00
02
鳩摩羅什寺|穿越1600年,聽一位高僧的執(zhí)念
去鳩摩羅什寺之前,我對鳩摩羅什的認知還是很陌生,只知道他是西域高僧,對翻譯佛經(jīng)很厲害。直到看到寺中那座舌舍利塔,據(jù)說是他圓寂后火化,唯獨舌頭不爛,化為舍利。他的弟子遵羅什遺言奉于寺內(nèi),后人感其功德,募資建塔,名為羅什舍利塔。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是東晉時被搶來搶去的寶藏高僧,前秦呂光為他發(fā)動戰(zhàn)爭,后涼把他軟禁17年,直到后秦姚興才請他譯經(jīng)。他一生被迫破戒、娶妻、卷入朝野的政治斗爭,但他卻從未背離初心。 鳩摩羅什譯出的佛經(jīng),既能明確表達梵文原意,又行文流暢,字句優(yōu)雅,開創(chuàng)了佛典翻譯的新紀元,在中國譯經(jīng)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如今,寺內(nèi)古樹參天,鐘聲沉厚。他的塑像眼神慈悲又疲憊。站在塔前,忽然想起他臨終前的那句:“若我所譯無誤,愿身體火化后舌不焦爛。”這是一種怎樣的執(zhí)念啊?用肉體去證明精神的準確。
羅什舍利塔
因此,武威歷史的厚重,不止于軍事重鎮(zhèn),還有這種“用一生堅持一件事”的極致精神。如今很多人說他是“古代翻譯界天花板”,我覺得,比起業(yè)績,他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戰(zhàn)亂年代里,如何守住初心。
Tips: 地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北大街53號 交通: 自駕導航“鳩摩羅什寺”即可直達,附近有停車位,武威1/3/6/9路等公交到羅什寺站。 門票: 免費
03
武威文廟|西北最大的孔廟,是儒家文化西傳的橋頭堡
在西北邊塞之地,突然撞見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文廟,是很震撼的。
武威文廟始建于明朝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和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并稱“三大孔廟”,但氣質(zhì)卻截然不同。武威文廟沒有過度修繕的簇新感,反而古木森森,碑刻斑駁,像個厚重的老學者,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河西風格。
大成殿44塊匾額
最讓人驚奇的是大殿檐下懸掛的44塊明清匾額。“孝友文章”“書城不夜”“輝增四垣”……書法精湛,文氣磅礴。但你知道嗎,這座文廟在歷史上還有個重要的“隱藏身份”:是儒家文化西傳的橋頭堡。
在敦煌的佛教光環(huán)下,武威默默用儒家的方式維系著中華文明的向西滲透。邊塞不僅要靠兵馬守,還要靠文字、禮儀、科舉制度來凝聚人心。
欞星門
站在欞星門下,這里有古代中國的另一條脈絡:文化擴張的軟實力。河西走廊不只是貿(mào)易通道和軍事要塞,也是儒家理想一步步西行的見證。
Tips: 地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崇文街172號 交通: 自駕導航“武威文廟”即可直達,文廟對面有停車場,武威15/16/32路等公交到文廟廣場站。 門票: 30元 開放時間:8:00-18:30
04
天梯山石窟|中國石窟的“祖師爺”
如果你覺得莫高窟是石窟藝術(shù)的巔峰,那天梯山石窟就是那個“低調(diào)的祖師爺”。它開鑿于1600多年的北涼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明確開鑿記載的石窟,甚至影響了敦煌、云岡的營造。
天梯山石窟唐代坐佛
可惜由于修建水庫,大部分塑像和壁畫被遷移到甘肅省博物館珍藏,原地只留下大佛和部分洞窟。但當你爬上臺階,看見13號窟那尊高28米的唐代坐佛,依山面湖,寧靜悲憫,湖光映在佛身上,仿佛時空在此靜止。
歷史不總是完好無損的,但即便殘缺,依舊改變過文明的進程。天梯山石窟就是這樣的,有種“破碎的輝煌感”。
Tips: 地址:甘肅省武威市城南張義鎮(zhèn)中路鄉(xiāng)燈山村 交通:建議自駕或包車,導航“天梯山石窟”即可直達,景區(qū)有停車場。 門票: 30元 開放時間:9:00-17:30
05
白塔寺|西藏屬于中國的鐵證,不在拉薩,在武威
這是最讓人意外的一個景區(qū),看起來只是個有白塔的安靜院子,卻是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地。
124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古皇子闊端和西藏薩迦派領(lǐng)袖薩班在這里會盟,達成了西藏歸附蒙元的協(xié)議,史稱“涼州會盟”。此后元朝設立宣政院,西藏成為中國行政領(lǐng)土的一部分。
白塔寺薩班像
白塔寺內(nèi)的108座白塔象征和平,薩班靈骨塔矗立中央。站在塔群間,讀著碑文上的歷史條款,誰也不會想到,原來改變中國疆域格局的談判,發(fā)生在武威小城這個很不起眼的院子里。
武威,這個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小城,實則藏著決定歷史走向的豐碑,這就是這個城市無可辯駁的力量。
Tips: 地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白塔村 交通: 建議自駕或包車,導航“涼州會盟紀念館”即可直達,景區(qū)有停車場。 門票: 20元 開放時間:8:30-17:30
06
西夏博物館|讀不懂的文字,才是最深的謎題
在中國歷史上,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像一顆流星,燦爛而短暫。而武威,是解密西夏歷史的核心,因為這里出土了全國唯一有西夏文和漢文對照的西夏碑,其中還有大量關(guān)于西夏歷史的佛經(jīng)、文書和文物。這些都使這個湮滅的文明重新開口說話,述說西夏在中國那段輝煌的歷史。
西夏碑
在博物館里,那些類似漢字又完全看不懂的西夏文,感受到一種奇異的疏離感。這個王朝創(chuàng)文字、立制度、信佛教,而最后卻突然消失……而武威,曾是他的陪都“西涼府”,守著西夏最后的歲月。
武威的西夏遺存,像一把鑰匙,需要我們?nèi)プ穯枺哼@個消失的文明,到底是為什么?
Tips: 地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崇文街181號(文廟對面) 交通: 自駕導航“西夏博物館”或“武威文廟”即可直達,邊上是停車場,武威15/16/32路等公交到文廟廣場站。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8:00-18:30(周一閉館)
07
結(jié)語:游走河西走廊,一定要在武威多留一天
河西走廊,它不只是一條路,而是一層疊一層的文明,漢朝用兵馬和墓葬開疆拓土,佛教通過譯經(jīng)和石窟扎根中原,儒家借文廟和科舉西漸育民,蒙藏在此握手盟誓定下版圖,西夏在此存續(xù)絕響……
河西四郡
武威,都把這些國寶級景點保存了下來,這些都不是被精心包裝的景觀,而是歷史本身粗糲而真實的斷面;不是逝去的古跡,而是活著的風景。
所以,如果你準備游走河西走廊,請一定慢下來,在武威住兩晚,觸摸一下這個真實的古涼州。
武威小城,小的是規(guī)模,大的是格局。
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每一次點贊、分享和留言都讓我心生歡喜。
如果喜歡請關(guān)注@Trip在路上,我們一起看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