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第二次演練視頻出來后,我連著看了好幾遍,眼眶子都有點發(fā)熱。說真的,跟以前那些中規(guī)中矩的紀念活動比,這次明顯不一樣,看得出來是下了真功夫,搞的是實戰(zhàn)級別的操演。
表面上說是 "演練",但你要是仔細琢磨里面的調度、配合和節(jié)奏,就知道這根本不是單純的表演。更像是把一套復雜的系統(tǒng)拉出來重新跑一遍,看看哪兒卡殼、哪兒順暢,然后再整體打磨到位。
先說說最直觀的——人。
大概4萬人參與,這個數字聽著好像就是一堆人站在廣場上,但真要細摳分工,那復雜程度超乎想象。
你得知道,光是組織這么多人集結、定位、排布、撤離,再加上每一組的協同、每一個細節(jié)的同步,背后起碼得動員上百個單位。還有那些負責保電、保通、保衛(wèi)的崗位,看著不露臉,卻是關鍵到一點都不能出錯的環(huán)節(jié)。更別說后面還有交通管制、周邊封控、輿情預判,每一樣都得踩點對表,精準到位。這些人可不是站一站、走一走就完事的,他們背后是整個城市系統(tǒng)在配合運轉。
再說說時間。從8月16日17點半開始,一直練到17日凌晨3點半,整整10個小時。這既不是打仗也不是救災,卻能拉這么長時間不間斷地跑流程,說白了,就是想把所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全都提前暴露出來。因為這種紀念活動,一旦正式開始,就是現場直播,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盯著,哪怕出半秒鐘的差錯,輿論發(fā)酵起來都不好收拾。
你看這次時間選得多聰明,下午開始,晚高峰已經過了,練到夜里人少車少,把整個測試窗口壓得剛剛好,既不耽誤城市運行,又能最大限度逼近實戰(zhàn)。這十個小時里頭,有哪些環(huán)節(jié)?官方說得比較模糊,只說 "增加了更多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在測試各種應急情況的處理能力。
比如隊伍臨時換線了怎么辦,觀眾中突然有人身體不適怎么辦,有外部干擾信號怎么辦,有人員走錯位怎么辦…… 這些都不能真等到大會當天才處理,必須提前演到爛熟于心為止。這也是為啥他們提到了指揮體系。普通人可能覺得,指揮不就是喊口號、用對講機發(fā)指令嘛,但真到了上萬人的級別,靠一兩個人根本行不通。得有網格化的調度系統(tǒng),得有應急通道方案,甚至得有獨立的信號傳輸鏈路。這就不是一個 "臨時指揮部" 能辦下來的事,而是一次對整個城市運行系統(tǒng)的壓力測試。換句話說,這次演練,是把北京當成一個 "臨戰(zhàn)城市" 來運作的。
很多人看到畫面里各種車輛穿梭,還覺得挺稀奇,說原木運輸車真大。但你細想一下,這些大型車輛進場、調頭、轉移,全都要按提前規(guī)劃的路線圖來,哪兒能過、哪兒不能過,哪一段路面承重多少,哪條巷子轉彎半徑夠不夠,連地下有沒有管線、地面有沒有沉降,都得有人提前測算過。要不然真到演練時卡車掉坑里,誰能負責?所以這種級別的運輸,不是來一輛車這么簡單,背后有一整套專門的后勤系統(tǒng)在配合,包括施工隊、道路局、交警、應急聯動、運載保障,甚至消防車全程盯著。
這次演練不止是看起來很壯觀,它其實還展示了一種能力,就是社會系統(tǒng)的整合能力。比如交通,演練覆蓋的是天安門核心區(qū),這地方一旦封閉,周邊多少條主干道就要改線。那公交車呢?地鐵呢?快遞車呢?通勤的上班族呢?誰來疏導?誰來協調?不能說搞紀念活動就不管老百姓的出行,市政必須得同步做足應對方案。這也是為啥北京市政府專門對外說了 "感謝市民和游客的理解支持",這話不是客套,是發(fā)自肺腑的,因為這樣的活動,任何一個市民的不配合,都會直接影響流程。
這也是我覺得最佩服的一點。中國搞活動,從不只是搞給自己看,而是每次都像是在 "演一次制度的自信"。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看上去是儀式,其實更是一次國家治理能力的總展示。它展示的,不只是 "我還能動員這么多人",而是 "我能把這么復雜的局面維持得有條不紊,還能做到不打擾普通人生活"。
你別小看這種能力,很多國家根本做不到。西方那些講個人自由的地方,一搞大活動就亂成一鍋粥。封路有人抗議,查證件有人罵人,臨時管控還得經過法庭審核,什么事都扯不清,連一個閱兵都能鬧成政斗。而中國幾萬人集結、幾小時通宵演練、全城市配合,你可能就在朋友圈看到一條 "今晚堵車注意",然后第二天一切如常。這種穩(wěn)定和秩序背后,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治理體系,是千千萬萬人各就各位的默契,是一種 "不用說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的信任機制。
很多人不理解為啥要這么隆重,說都80周年了還搞這么大陣仗,不就是過去的事嘛。但你仔細想想,抗戰(zhàn)勝利是個什么概念?是14年浴血奮戰(zhàn),是幾千萬人死傷,是全國百姓一針一線地撐下來,把國家從地獄邊上拉回來。這種事情,一代人經歷了,一百年都不能忘。你不紀念,不代表仇恨就沒了,也不代表世界就變好了。要時刻提醒自己,是靠什么才活到今天,是靠誰才換來現在的安穩(wěn)。
所以搞演練,不是形式,是一種國家集體記憶的溫習,是一種底線思維的準備,是一種力量的釋放。最后說句實話,這次演練,我最感慨的,不是那個幾萬人走隊列的場面,不是大屏幕上閃的標語口號,而是那種 "你看不到但它始終在運轉" 的力量。它不喧嘩,不炫技,但它在默默組織、調配、監(jiān)督、校準、修正,確保每一項動作精準完成。這才是真正的現代國家能力。
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里,享受著它帶來的安穩(wěn),其實每個人都該明白一點。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有人記得、有人準備、有人維護。演練的不是紀念日,是未來可能面對的任何情況。而我們,也是在用每一次認真對待歷史的方式,提醒自己。走到今天,不容易,走向未來,更不能松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