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天才導演,卻也是情場上的風流才子。
他創(chuàng)作出了《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神作,卻因《哈爾濱一九四四》跌落神壇。
他其貌不揚,卻讓眾多女星為之傾倒。
他就是張黎。
1
提起張黎,影視圈內(nèi)人士和資深劇迷的第一印象無疑是“歷史正劇第一人”。
張黎這個名字可是代表著精良的制作、新奇的敘事角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他執(zhí)導的《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6,至今仍被觀眾譽為國產(chǎn)劇的天花板之作,幾乎無人能超越。
他的鏡頭真的非常厲害,很有個人特色。
別人都是描寫怎么走向繁榮,但是他很擅長將歷史人物拉下神壇,從而賦予這個人更獨特的魅力。
在他看來,歷史不僅僅是非黑即白的簡單敘事,而是還有更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張黎算得上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是與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相比,他更專注于電視劇領(lǐng)域,還在歷史正劇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他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年輕時曾下過鄉(xiāng)、吃過苦。
這些經(jīng)歷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世事通透的感覺。
其實他一開始是從攝影師做起的。
他之前給《一聲嘆息》《大腕》這些大家熟悉的電影當攝影指導。
在片場摸爬滾打的他積攢下了不少的經(jīng)驗,也練出了對畫面怎么拍才好看的把控能力。
這段做攝影的經(jīng)歷特別關(guān)鍵,為他后來當導演鋪好了路。
所以他拍出來的畫面總是有自己獨特的美感,看著特別舒服。
2003年,張黎執(zhí)導的《走向共和》播出,一舉震撼了整個影視圈,贏得了觀眾和專業(yè)人士的一致好評。
隨后,《大明王朝1566》更是鞏固了他在電視劇領(lǐng)域的地位,使他一躍成為國內(nèi)頂級導演。
張黎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對歷史細節(jié)的追求幾乎到了偏執(zhí)的地步。
在《哈爾濱一九四四》的制作中,他要求,
“旗袍都是一件件手工制作,還有章、紙、墨這些,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都是自己做出來的”。
正是這種高追求,才讓他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2
可誰能想到,對待事業(yè)如此認真成功的張黎,對待感情卻是極其不認真。
他的情史豐富到在影視圈內(nèi)幾乎人盡皆知。
張黎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他那幾段“殘忍”的感情。
當時劉琳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只想著跟他結(jié)婚,網(wǎng)傳劉琳為了他還墮胎。
結(jié)果等也等不到張黎的一紙婚書,就這樣分手了。
沒想到這邊剛剛分手,那邊就迅速和劉蓓結(jié)婚了。
本以為他們兩個人的結(jié)合肯定會讓張黎收心,可事實并非如此。
劉蓓為他高齡產(chǎn)子,他卻背著劉蓓在外面“亂搞”,對象還是小宋佳。
2007年,50歲的張黎在拍《中國往事》的時候,認識了27歲的宋佳,兩人很快就好上了。
聽說是在拍戲的時候,他對宋佳特別上心,結(jié)果戲外兩人就被經(jīng)常拍到進出同一地方了。
劉蓓是不會被這些事情給困住的,所以在得知后迅速帶著孩子離婚,又迅速和張健復婚。
而他和宋佳這段“暗無天日”的感情,也僅僅只是維持了小半年。
之后,他又頻繁被爆出和其他女星的戀情,可再也不見結(jié)婚的消息。
大家為什么對張黎如此青睞?尤其是眾多優(yōu)秀的女明星,為何會對一個其貌不揚的導演傾心?
才華應(yīng)該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影視圈中,誰能產(chǎn)出好作品誰就是好導演。
而張黎的導演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他能夠看到演員的潛力,能夠打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也能夠幫助演員實現(xiàn)突破。
對于想要做出點成績的演員來說,與張黎合作就意味著更高的藝術(shù)成就和被廣大觀眾認可。
張黎雖然長得不算起眼,但身上的人格魅力特別足。
他在片場拍戲時那種專注認真的樣子,還有對藝術(shù)執(zhí)著的樣子,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氣場。
只要是跟他合作過的演員,大多都是對他評價極高。
或許最重要的一方面,還是因為他很懂得欣賞和挖掘演員的美和潛力。
他鏡頭下的角色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非常有魅力,能讓觀眾看到演員最好的一面。
3
大家對于張黎這個人就是又愛又恨,他的“豐功偉績”不可否認,但是人也是真的風流。
要是他自身的問題就只有這些的話也好說,可偏偏他要重新出山,給大家來了個大招《哈爾濱1944》。
沒播出的時候以為是他的又一力作,結(jié)果卻成為了他“跌落神壇”的開始。
劇情邏輯有問題、漏洞百出、選角不當......
一部本該是緊張刺激的諜戰(zhàn)劇,因為不合理的情節(jié)設(shè)置和人物塑造不盡人意。
大家都說這是張黎的“報應(yīng)”,是嗎?我們無法評價。
如今的張黎沒有伴侶,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中,大家都以為他要過上“隱退”的生活了
可事實好像并非如此,他開設(shè)了一個電視劇導演研修班,去教一些關(guān)于拍攝的方法。
在我們的觀念中,演員都應(yīng)該多讀書去提升一下自己的修養(yǎng),從而更好地大展身手。
但是在他的觀念中不這樣,他覺得演員不應(yīng)該讀那么多書,不然的話就會被設(shè)限。
演員是最需要擁有自己的直覺的,一旦條條框框多了,就很難自洽,演戲的時候就會不完美。
這樣看來他說的話也是挺有道理的,畢竟演員最需要的就是釋放天性。
張黎的實力還是在的,也難怪他會拍出《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高質(zhì)量作品。
所以并不能因為一部作品的失誤,就將他之前的成績?nèi)磕ǖ簟?/p>
雖然張黎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拍戲,但是他留給大家作品已經(jīng)值得反復品味。
情史風流并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可才華也不是風流的資本。
或許現(xiàn)在的張黎就是懂了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