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為什么中國古代用夯土包磚砌城墻,歐洲卻用石頭砌城墻與城堡?接下來小編就帶領(lǐng)大家來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歐洲都是血統(tǒng)傳家,分封制度。 一個城堡,花幾代人造出來也無所謂。反正都是本家族的財產(chǎn)。 畢竟家族要傳承上千年,甚至更久遠。 所以城堡可以慢慢的造,慢慢的收集石頭。慢慢起建筑。 在中國就不一定了,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你花個100年建起來。 指不定這個城歸誰呢?
因為中國古代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中原,黃土高原都是土,只能玩土,所以遠古陶器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再傳播世界,瓷器也一樣。
需要很多人工,需要很多鋼鐵,成吉思汗毆打歐洲的時候,它們都是用木頭制造城墻。
中國的戰(zhàn)爭烈度,等你石頭采集完成敵人都打進來了
誰說西方古代以石頭建筑為主?怎么可能!石頭切割很麻煩的。只能說木制建筑,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很難長期保持。我們現(xiàn)在看到了大量西方古堡,這是因為西方歷史上長期存在分封貴族,這些貴族為了守衛(wèi)自己的領(lǐng)地,修建了很多軍事建筑,而石頭恰好適合作為軍事建筑的材料。而中國自從進入郡縣制之后,各朝各代就致力于打擊地方勢力,留下來的石頭堡壘不算多。但即使如此,中國也有不少石頭城堡之類的建筑。比如播州楊氏土司的海龍屯,藏區(qū)的碉樓、貴州明代的屯堡。即使是現(xiàn)代,我們這邊很多農(nóng)村的房屋也是石頭做的,墻是石塊壘,屋頂用一片一片的沉積巖當瓦
中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天潮濕,冷天干燥,石頭房子不吸水,比熱容低。熱天本來就熱濕度也高,房子里面體感溫度爆炸,像蒸籠。冬天干燥體感溫度本來就低,再加上石頭比熱容低就更冷了。冬冷夏熱,人住不了,鬼才能住。 歐洲流行石頭宮殿的地方是地中海氣候,夏天干熱,冬天濕冷。夏天熱歸熱但是干燥體感溫度低,而且空氣濕度低降溫快,有點陰就很涼快,于是住石頭房子壓力不大.;冬天冷歸冷但是濕度高有體感溫度找補,石頭房子不吸水正好避免了濕度的損失,于是整體感覺只是有點涼不會太不舒服。于是石頭房子在那里成冬暖夏涼的好地方了。 其實脫離地中海影響的北歐地區(qū),自然演化出來的住宅模式也是木房子。
偽概念,實際中國反而比歐洲提前四百年普及了磚制建筑,元朝改良分室龍窯之后將制磚工藝變得廉價化,燒出的還是性能更好的青磚,無論是在重量和硬度方面都強于近代常用的紅磚?,F(xiàn)在北方的一些古村落依然能看到不少明清時期的磚制民居。反觀歐洲,到了14世紀才重新拾起紅磚燒制工藝,到了18世紀引入環(huán)形窯(霍夫曼窯)才能把紅磚建筑普及。而且燒出來的紅磚不僅比中式青磚笨重,硬度也不如青磚。明清時期的古代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磚制小樓,歐洲普及磚制樓房都是18世紀的事了
中國古代,修建宮殿這些速度要快,就不能等你慢慢雕石頭,運輸木頭比石頭還是要容易些的,而且缺乏石塊粘合劑,糯米漿那是糧食好不好?但木制宮殿沒法防火,戰(zhàn)亂一起就完蛋,歐洲修教堂修得越久代表我越虔誠,慢慢來,當然石頭是選擇,歐洲多火山,火山灰是種很好的粘合劑,最后石頭不怕火燒,有個框子還能重修,歐洲很多建筑都被翻新過多次,比如巴黎圣母院
看完網(wǎng)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qū)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