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生活中,遇到一丁點小事,各種不好的情緒就接踵而至:
等公交時遇到插隊的人,內(nèi)心就莫名升起無名火;
愛人一句無心的話,心緒久久無法平靜;
過馬路等紅綠燈的幾秒鐘,有時候都會焦躁不安;
如果你很容易被一些小摩擦搞得心煩意亂或憤怒不已,說明你現(xiàn)在最需要提升和練習的,就是耐受力。
什么是耐受力?簡單來說就是在外來的困境沖擊下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低耐受性”,擁有這種狀況的人,每當遇到不便、不適或棘手的事情,從輕微不爽到怒火中燒。
即使是一個很小的阻礙,也會爆發(fā)較大的情緒反應。
一切必須如我所愿,否則就難以承受的心理情緒,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低耐受心理。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低耐受心理,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和它相處的能力。
看完今天的這篇文章,希望你也能擺脫低耐受性人格,在嶄新的力量里,學著與變化相處。
越微不足道的小事
為什么越容易激怒你?
想起看過的一則故事。
在一場著名的臺球賽事中,終于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決賽時刻。
路易斯·福克斯的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于對手,彼時他只需正常發(fā)揮,就可斬獲獎杯。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他準備最后一擊時,一只蒼蠅飛過來恰好落在路易斯握桿的手臂上。
正當他停下驅(qū)趕時,蒼蠅卻飛走了。等自己再次擊球,哪成想蒼蠅又飛來落在眉間上,幾番操作下來,讓路易斯徹底爆發(fā),最后他直接揮起球桿向蒼蠅拍去......
不幸的是,非但沒有打到,反而碰到了球,更無奈的是,沒有進洞。最后,他只能與冠軍失之交臂。
不難發(fā)現(xiàn),比起亂飛的蒼蠅,情緒的怒火才是導致他失敗的源頭。
世界勵志大師杰克·坎菲爾德曾說:
憤怒是一種毀滅性的情緒,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對低耐受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因接受不了,就會讓人失去平靜,變得沒有耐心,在情緒的蠱惑下,催生出更多的不幸與崩塌。
記得上大學時和同學爬山。
其中一個人從山腳就開始抱怨,山比想象中高,很難爬。爬的過程中,又是沒帶遮陽傘,水帶的太多太重,邊走邊嚷嚷要回去。
后來,到了山頂,又是嫌棄飯菜特貴,不合口味。整個過程里,她都在喋喋不休,也擾亂著其他人的心情。
其實,日常生活中,耐受性低的人遇到一些不順心之事,往往第一反應是情緒先行。
可有時不恰當?shù)膽獙?,并不能解決眼下問題,只會做出更過激的事情。
時間久了,我們就沒有多余的空間來承載開心,在這種斡旋下,成長也會止步不前。
低耐受性人格
是負面思維模式在作祟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
工作中,領導布置了一項困難的任務,你毫無頭緒,感覺無從下手。
甚至心里還會消極地想:“為什么一點頭緒都沒有?我太笨了,放棄吧!”
很明顯,這些都是降低自尊感,阻礙自己完成任務的有害思維。
這種遇到艱難體驗就立即放棄的行為,就是低耐受性的表現(xiàn)。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說過一個論斷:
人的生活10%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是由你對事情做出的反應所決定的。
言外之意就是,很多時候?qū)е率虑槭〉模皇鞘虑楸旧恚覀兊乃季S息息相關。
就像患有低耐受性人格的人,一遇到挑戰(zhàn),不當?shù)男拍罹蜁挥勺灾鞯乇P踞在心間,直至腦海被占滿。當認知被情緒主導時,事情又何來有效運轉(zhuǎn)。
三藏資本創(chuàng)始人臧其超老師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他每次上課,都會站在臺上拿著幾百塊錢對學員說,誰要這個錢?上講臺上來拿,直接給他。令人詫異的是,居然沒有一個人上去拿錢。
臧老師事后分析說,為什么白撿的幾百塊始終沒人愿意拿呢?
因為大家總是把事情朝壞的方面想:是不是老師在騙我?我上去了別人會怎么看我?
這樣的慣性模式,比比皆是。比如領導單獨點你名字,你就猜想領導是不是對你有什么意見;辦公室同事說悄悄話,你就開始懷疑自己哪里得罪了大家。
你知道嗎?我們平日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塑造或訓練大腦。
你喂給它什么,它就會按照對應的想法來解讀,那些不易察覺的負面思維陷阱,則影響著我們的每個感知和念頭。
倘若想奪回人生的方向盤,需要先轉(zhuǎn)變思維,隨即耐受力也會改變。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
“在積極人格的支配下,人們可以激發(fā)出內(nèi)心深處的潛意識,將工作能力發(fā)揮到極致?!?/p>
相反,如果總用消極人格面對工作,那混亂、失序就成了常態(tài)。即便沒有外界的重壓,我們也會把自己困住。
而唯一能超越過去的,是回到本源,修正心智的偏差,在能量的依仗下,抵達翻篇翻盤。
做到以下3點
告別低耐力生活
人行于世,我們會遇到阻滯,比起環(huán)境、條件、能力,最大的障礙物,卻是我們的耐受力。
雖然不能決定遇到何種事情,但可以決定用什么耐力去應對它。你的耐力選擇,最終決定了未來的現(xiàn)狀。
下面3點建議,希望能助你告別低耐力生活。
1.學會識別感受
患有低耐受性人格的人,很容易出現(xiàn)多種感受,比如委屈、難過、退縮等等。
這些不過是我們自身的一種狀態(tài),嘗試著理解和接納,才能真正避免更多的情緒化。
心理學上也認為:“人之所以獲得幸福,并不是靠壓抑消極情緒,假裝快樂;而是看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是否能打開,接納真實的自己?!?/p>
畢竟情緒的耐受力始于接受現(xiàn)實,思維主動轉(zhuǎn)念,輕裝上陣,自然就會涌出源源不斷的能量。
提高耐力的同時,人生的進化和迭代也會無限延長,最終收獲不一樣的生命樣態(tài)。
2. 轉(zhuǎn)換積極視角
面對同一個問題,持有消極視角的人,會覺得“一切都可能變得更糟”,陷入無助和痛苦之中。
而持有積極視角的人則會覺得“總還有變好的機會”,立即尋找解決之道。
由此可見,積極的思維模式讓我們獲得自療,延伸出一連貫的心理力量。
這種訓練可以從小事做起:
比如,習慣性的給大腦正向賦能,每天把一些正面積極的事情記錄在手機上,隨時翻看,這在潛移默化中會讓一個人的耐受力變得更積極。
生活里,不要總說“煩死了”“累死了”“我肯定不行的”這類詞語,要學會說“太好了”“可以解決”類似勉勵自己的積極詞匯。
在言語的暗示和愿力的加持下,新的信念得到構(gòu)建,讓人獲得脫困的新體驗,前行中也會豁然開朗。
3. 善用健康方式
盡管情緒受抑通常是潛意識的,但一味壓制只會適得其反。我們不妨學著用健康的方式去管理和釋放。
運動就是一種。它不僅強身健體,還賦予人健全的心態(tài)和穩(wěn)定的內(nèi)核。
《世界日報》上曾發(fā)表過一項研究:
經(jīng)常運動者會比“四體不勤”者快樂感多出52%;足夠運動者的快樂感,比不運動者多了29%。
就像有句話說的,難過的時候運動下,那些困頓你的事,都能在大汗淋漓后得到釋然。
除運動之外,你還可以把臉埋進枕頭里大叫,或在車里大聲跟唱歌曲。
也可以主動承認錯誤。比如,這件事讓我感到失控、惱怒,但我認識到我錯了,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嗎?
調(diào)動健康的形式,給心緒一個消化的出口,容納那些不可逃脫的難關,通過每日的不斷調(diào)整,內(nèi)心也會越來越篤定與平靜。
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說: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
當了解了低耐受性人格的形成,就能自如地處理紛繁而來的各種情緒。
當然這離不開曠日持久的練習,臣服于當下的一切,我們才能享受到宇宙般廣闊的自由。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在歲月的跋涉中,養(yǎng)育好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好心情撬動命運的齒輪,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徐子,曾做過編導,記者,喜歡撰寫每一個鮮活人物的故事。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文章來源于帆書 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
低耐受性人格者的情緒往往一點就炸,還容易引發(fā)焦慮、內(nèi)耗等各種心理問題。
如果你也常因小事而情緒失控,飽受焦慮、煩躁等情緒困擾,感到難以自我調(diào)節(jié),那么不妨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會耐心傾聽你的煩惱,和你一起找到情緒的觸發(fā)點,助你改善低耐受的思維模式。在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你將掌握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技巧,找到和負面情緒的共處方式,最終擺脫情緒的牢籠,成為更加從容、輕盈的自己。
為了鼓勵更多人體驗心理咨詢,壹心理推出了半價咨詢優(yōu)惠活動。原價¥400~1000的心理咨詢,首次下單低至¥200/次!
↓點擊下方海報,立即預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