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古代的食用油是不是很稀罕?那他們是怎么吃得起油條的?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各家有各家的習慣,我身邊的人自家炸完東西的油幾乎都是要倒掉的,除了幾個年紀大的會留一些
不同部位的價格變遷很大,像牛尾巴以前是平民美食,還有牛肚、雞爪子、鴨脖鴨舌鴨腸之類的,都是屬于下腳料,平民也可以解饞吃得起的東西。現(xiàn)如今也是高貴起來了,牛尾70+一斤,雞爪子20+一斤,比其他正經(jīng)肉的部位貴兩倍,鴨舌頭50一斤更是離大譜了.....
植物油在東漢、古羅馬時期就有了,唐宋時期已經(jīng)普及食用了。芝麻油,花生油都有,明清時期更是成熟的產(chǎn)業(yè)鏈。不過我小時候家里主要吃花生油,然后芝麻油涼拌才吃一點點,豬油也經(jīng)常吃~
不知道別的,我家炸過東西的油還真不容易氧化并且還沒有那種生油味,每次老油快吃完了,我媽媽就得準備再炸東西了。我猜可能油炸物里面的調(diào)料原因吧
我們現(xiàn)在也是啊,只要不是炸魚,或者炸了很多鍋,炸過的油都會炒菜用,自己家炸東西一般炸的量少,炸的次數(shù)少,灶的溫度也遠達不到飯店的溫度,所以回用一下也還好吧
以前買豬肉都愿意要肥肉,瘦的不愛要。不像現(xiàn)在都吃瘦肉,肥的不愛吃。
我家祖上是做買賣的,我爸的爺爺,我的太爺。有一個大煙鬼兄弟有一個大煙鬼爹。一家三個男的就我太爺不抽大煙,拋開敗祖上基業(yè)到解放的時候還剩一百多畝地跟一片河灣(戰(zhàn)亂年代荒廢已久沒敢認怕被當成地主槍斃)靠的就是我太爺從后草地收骨頭,熬油,做肥皂。(骨頭拉回去好幾天了肯定有味吃肯定是沒人吃了)靠做的肥皂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品硬生生養(yǎng)活倆大煙鬼,土改之前我爺爺頓頓有肉。
看完網(wǎng)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qū)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