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平日里對早八和開會深惡痛絕的年輕人,如今竟然主動開始將旅行清單上的必去景點,替換為一節(jié)節(jié)“課程”了。
把這種體驗玩得最靈活的莫過于泰國清邁,只需花費幾十到幾百元人民幣,就能在旅途中短暫地“重返課堂”。這些在地文化體驗課程包括泰拳、泰餐、傳統(tǒng)手工、刺繡、咖啡拉花等,甚至還能學泰式按摩。
泰餐課是最普遍的體驗課之一。(圖/unsplash)
每日往返于民宿和興趣班之間的“上課式旅行”并非個例。當部分游客還在追求“特種兵式”的景點效率打卡時,另一群年輕人已經(jīng)調(diào)轉(zhuǎn)方向,用一種更具體驗感的方式,重新打開目的地。
精心設計的在地體驗,
年輕人愛慘了
“在清邁上泰餐課,難度基本為0?!睆那暹~旅行歸來,阿崔這樣總結她的半日廚藝課。
這是阿崔第一次在旅程中上課。她選擇的課程收費每人198元,課程時間從早上8點到下午1點,包含了從酒店接送、逛菜市場到烹飪教學的全套服務。
當?shù)乩蠋煏葟木频杲由线@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將他們帶到當?shù)夭耸袌鲋?,一一辨認、講解那些在冬陰功湯和咖喱中擁有靈魂地位的香料和植物。隨后,一行人被帶到城郊的基地里,最終在一個半開放式的廚房里,嘗試親手復刻出地道的泰國味道。
老師帶著阿崔和同學們來到了當?shù)夭耸袌?。(圖/受訪者供圖)
阿崔回憶道,課堂上所有需要的食材都已清洗、分裝完畢。老師會指點大家把香茅切成三段,把豆腐切成小丁,再用石臼把香料搗碎,最后再根據(jù)順序放進鍋中?!拔覀兩险n就像玩小游戲一樣,跟隨系統(tǒng)(老師)指示,點一點就完成任務了。“家常烹飪中枯燥、困難的部分被全部略過,只留下最富趣味的環(huán)節(jié)?!?/p>
每個人面前都已經(jīng)擺好了食材和工具。(圖/受訪者供圖)
當天的泰餐老師是一位中文流利的泰國人,他不僅教學,還兼任“攝影指導”?!袄蠋熀苊靼孜覀兇蟛糠秩瞬皇钦娴臑榱颂岣邚N藝來上課的。”阿崔說。
因此,老師時不時會提醒學員們拿著食材或烹飪工具擺出各種姿勢:“他全程都在控場,會說‘現(xiàn)在可以擺姿勢了’‘現(xiàn)在可以拍照了’,還主動給我朋友拍了好多照片。
老師先做示范,同學們就可以跟著做。(圖/受訪者供圖)
在清邁,泰餐課非常普遍,它的背后是一套高度成熟的、專為游客打造的體驗式產(chǎn)品邏輯。整套流程與其說是在上課,不如說是一場邊吃邊學的、在當?shù)厝思抑凶隹偷脑诘伢w驗。
阿崔上的另一門課——泰拳,則指向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旅行體驗?!拔乙恢倍枷氪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fā)泄自己情緒的運動。”平時工作時,阿崔并沒有機會接觸,而清邁60元一節(jié)90分鐘的泰拳課,成為了旅行中的驚喜。
和十幾個人一起上課的泰餐班不同,她的泰拳課只有4人上課,近乎一對一教學。教練用夾雜著零星中文的英文進行指導。課程從拉伸開始,迅速進入左勾拳、右勾拳、高踢腿的教學和對練環(huán)節(jié)。
阿崔和朋友一起上泰拳課。(圖/受訪者供圖)
在90分鐘里,大腦被清空,阿崔跟隨教練的口令調(diào)動全身的肌肉出拳、踢腿,感受汗水浸濕衣服的暢快?!斑@樣出出汗,什么都不用想,感覺身心都變得很舒服?!卑⒋拚f。
另一類更靜態(tài)的手工興趣班中,同樣能感受到“專注”帶來的快感。從2017年到現(xiàn)在,佳佳7次到訪清邁,上過5種課程,“手作天堂”清邁是她一站式體驗各種各樣的手工課程的必去之處。
根據(jù)模板敲出可愛的小象銀飾。(圖/受訪者供圖)
錫蘇邦寺(銀廟)旁的銀飾課上,游客可以根據(jù)模板自己敲制可愛的大象掛鏈,也可以DIY戒指、項鏈;柴迪隆寺附近,參觀完歐式和泰式結合的百年老宅,還可以動手制作捕夢網(wǎng)和蘭納紙燈籠。
除了DIY裝飾品,onthai社區(qū)里,泰國特色的草藥球散發(fā)著姜黃、檸檬草、皺皮檸檬葉和各種姜類的香氣。課程結束后,把親手做好的草藥球帶回家,蒸一下,熱敷在身體上,還能緩解疲勞酸痛。
佳佳還記得,在onthai社區(qū)上扎染課時,老師介紹道,不同顏色染料所使用的草本原料不同。有的會用到香蕉樹葉,有的會使用只有某地區(qū)才能種植的植物,還有一種古代用于制作印泥的蟲子,名為蟲漆……
課堂上,大家晾曬做好的扎染布料。(圖/受訪者供圖)
手工課程極度考驗耐心與專注力,卻是了解陌生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的最好切入口。
邊玩邊上課,
重構旅行的意義
傳統(tǒng)旅行的動線是“酒店—景點—餐廳”,而上課式旅行的動線則增添了“課堂”。
在決定去泰國上體驗課前,阿崔的朋友不解地提問:“你們?yōu)槭裁绰眯羞€要去做社會實踐?”在朋友看來,體驗課就像高中時的“學農(nóng)”,與常以打卡、美食、享受為標簽的旅行不太搭。
但阿崔認為,旅途中的體驗課,是一種比打卡更深入,又比久居更松弛的中間選項。
佳佳和朋友做好的銀飾,令她們成就感爆棚。(圖/受訪者供圖)
與人交流是旅途中的興趣班吸引人的重點,短暫而流動的“弱社交”,是這種課程的常態(tài)。泰餐班上,組里11個學員清一色是中國人,年齡大多在25歲上下,以情侶和閨蜜組合為主。泰拳課上,阿崔的同學則是一對中國夫婦。佳佳上的手工興趣班中,有不同國家的客人,也有學生團體。
據(jù)兩人的觀察,許多“同學”都是城市白領或者學生,他們英語水平過關,大多自由行。他們或許并不滿足于純粹的觀光,渴望與當?shù)禺a(chǎn)生更真實的聯(lián)結,但又未必有機會或時間去進行一場完全“野生”的冒險。
因此,每天規(guī)律地出門“上學”,反而可以像一個“臨時本地人”一樣,觀察清晨的街市,感受城市的脈動。
也只有上過課,才會留意到不起眼的“皺皮檸檬”是多么有趣。(圖/受訪者供圖)
在這樣的氛圍中,社交關系也是“豐儉由人”。
想要交朋友的人大可以熱情地呼朋引伴,甚至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增加幾位旅伴。而更偏好獨行的旅人,既能短暫感受人際互動,又不至于被復雜的社交關系所累,保持了旅行的輕松與自由。
至于在旅途中上課和在常駐地上課到底有何不同,阿崔的回答一語中的:“在廣州上體驗課,總覺得沒學會什么就有點不值。但在旅途中上課不需要真的學會什么,體驗是最重要的。”
旅途中的課程,體驗最重要。(圖/圖蟲創(chuàng)意)
這或許是“上課式旅行”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它將功利性的學習還原為純粹的樂趣和體驗,讓人們輕裝上陣,短暫地全身心投入當?shù)氐奈幕諊小?/p>
在泰國學會做三道菜,并不會讓你成為大廚;打90分鐘泰拳,也無法讓你習得絕世武功。但過程中放下手機認真學習,與身邊的當?shù)厝嗣芮薪涣?,最后得到的成就感與幸?;貞?,值得回味良久。
無需向什么人證明“我去過”,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作者|牧羊 編輯 | 曾寶氣 運營 |羅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