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夏曦,很多人腦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瘋狂”,他曾在湘鄂西蘇區(qū)對自己人下狠手,段德昌、孫德清、萬濤、胡慎己等眾多高級干部不幸遇害,以至于1955年時紅二軍團都難挑出幾個代表。
但,人都是復雜的??陀^而言,夏曦在革命的大方向上也是很堅定的,為組織也做出過貢獻,與之共事過的蕭克上將晚年就評價他“兩頭好,中間差”。
這個中間,自然指的是在湘鄂西蘇區(qū)那段日子。兩頭則是夏曦參加革命之初,以及轉移作戰(zhàn)之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做出改變。
作為一個有爭議的干部,夏曦身上的很多事情都帶有謎團,甚至身故也是如此。如今網(wǎng)上有個說法是他在貴州畢節(jié)一帶溺水,身邊有不少人,但因心懷恨意眼睜睜看著沉下去。真是如此嗎?
一位了解內情的開國少將卻道出了不同答案。
其實夏曦早期正如蕭克所言,是非常優(yōu)秀的,出生于湖南益陽的他,1917年考入湖南第一師范。
在校內,他跟毛主席都是進步的代表,兩人都在新民學會、攜手創(chuàng)建“救國十人團”、參與領導湖南境內的“五四運動”、同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者。
1921年,參加完“一大”的毛主席由滬回湘建黨,湖南支部于10月10日正式成立,夏曦和郭亮同時加入,都稱得上是元老級別。
1922年初,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毛主席的力薦下,夏曦以中國代表的身份參加,獲得了列寧的接見。
同年回國后,他一直在湖南開展革命運動,造成的影響很大,吸引了許多進步青年進入組織。
國共合作后,夏曦因表現(xiàn)出色,在黨內黨外的地位都很高,1926年國民黨“二大”上,夏曦和毛主席都被選為候補中央執(zhí)委,1927年中共“五大”后,他又當選為湖南省委書記,這些經(jīng)歷完全稱得上年輕有為。
不過他擔任湖南省委書記沒多久,反動軍閥發(fā)動了“馬日事變”,被很多湘人熟悉的夏曦難以在湖南立足,就轉到武漢從事地下活動,緊接著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起義失敗后,他輾轉上海、浙江等地,還擔任過浙江省委書記,只是在1928年,他遇到了一件改變一生的大事——奉命去莫斯科參加六大。
參會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彼時陳紹禹正在莫斯科拉幫結派,企圖遙控中國革命。
夏曦一開始對其持反對態(tài)度,但后來陳紹禹一伙攻擊他,把他壓服了,于是,夏曦成了“二十八個半”之一,奉命主政湘鄂西后左得厲害。
1931年3月,候補中央委員夏曦被派往湘鄂西蘇區(qū),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
雖然是空降,但夏曦擁有蘇區(qū)的最高權力,一開始他還是能腳踏實地,開辟根據(jù)地、加強建設、擴紅等工作都干得有聲有色,得到大家的認可。
奈何隨著陳紹禹“左”傾路線的推進,夏曦也變得盲目,造成了很多悲劇,原本實力強大的洪湖蘇區(qū)被迫放棄,如段德昌這樣的一大批優(yōu)秀同志也不幸被錯殺。
1934年10月末,紅六軍團趕來會師,次月的永順會議上,夏曦遭到眾人的批評,領導職務也被撤銷,分配到地方上去做群眾工作。
遵義會議后,任弼時致電中央說明了近期部隊的發(fā)展,并提及夏曦的情況。沒多久中央回電,批評了夏曦的錯誤,不過也建議要從教育出發(fā),希望讓夏曦繼續(xù)留在領導崗位上、允許他在實際工作中糾正錯誤。
根據(jù)這一指示,夏曦重新出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配合軍團長蕭克做工作。
職務的起伏讓夏曦認真思考了過去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他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紅六軍團全體指戰(zhàn)員的認可。
部隊轉戰(zhàn)的過程中傷員很多,夏曦經(jīng)常會去戰(zhàn)地醫(yī)院看望,對醫(yī)院干部說:“我們一定解決好傷員問題。受傷的同志都是有功之人,我在湘鄂西太對不起同志們了,這是我還不了的賬,不能再讓我有負于傷員??!”
能說出這種話,可見夏曦還是有改過之心的,很多紅六軍團的人因為沒經(jīng)歷過當初的運動,對夏曦的感觀都不錯,覺得他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
所以,后來都在紅六軍團的夏曦,不可能像傳聞中那樣別人見死不救,畢竟當時他身邊的都是紅六軍團的人。那,他究竟是死于何種原因呢?這就要說到當初的改編土匪事宜了。
1936年初紅軍攻克畢節(jié)后,得到一個喘息時間,為了擴充革命力量,夏曦等政工干部并未休整,而是四處奔走進行宣傳。
當年貴州因為地理環(huán)境問題,有著不少地方武裝,夏曦作為收編地方武裝的負責人,很多工作都是他上門完成的。他先說服了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園,邀請后者出山,隨后以周素園為號召的“貴州抗日救國軍”成立。
有了這個名頭后,夏曦又接連去勸導了幾支武裝勢力,取得不錯的效果,“貴州抗日救國軍”建制下也發(fā)展出幾個支隊。但,第一支隊的席大明純屬是想騙紅軍的武器裝備。
在紅6軍團擔任特派員的袁福生(開國少將)是此次事件的親歷者,晚年他在撰寫回憶錄時說:“其中有一股是偽降,企圖騙取我們發(fā)給他們武器彈藥和被服,然后仍然拉隊為匪?!?/strong>
具體的情況就是,1936年2月國民黨派遣大軍進攻畢業(yè)后,紅軍選擇撤離,夏曦發(fā)現(xiàn)政治部一位李姓干部“失蹤”了,連忙派人去找。
好不容易把人找到后,李姓干部報告說:“我去席大明部做動員工作,他們說什么都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
夏曦想到眼下紅軍人數(shù)少,任何一股力量都不應輕易放棄,就自己帶了兩個警衛(wèi)員,想要勸說席大明及貴州抗日救國軍第一支隊跟著紅軍主力走。
他們去第一支隊駐地要過河,過了河往山上爬時,席大明突然叫人開槍。此舉讓夏曦明白,人是拉不走了,只好跟警衛(wèi)員又折返。
但走到渡口時,他們來時的船竟不見了。席大明部又在后面追,越來越近的腳步聲讓夏曦等人來不及思考,只好一頭扎進水里。
夏曦不會游泳,兩名警衛(wèi)員一前一后又拖又拉地帶著他往岸邊去,但突然一個浪頭打來,洶涌的水勢將三人分開,最后只有一個警衛(wèi)員上了岸。
死里逃生的警衛(wèi)員趕回指揮部報告。紅6軍團指揮部馬上讓保衛(wèi)局派人去尋找。袁福生當時就在保衛(wèi)局工作,正好參與了搜救。他后來回憶:
“趕到河邊,土匪已經(jīng)逃走了。我們在河里找到了夏曦同志和警衛(wèi)員的尸首?!?/strong>
建國以后,組織多番尋找夏曦的埋骨之地,最終經(jīng)過走訪認定就葬在他犧牲地七星關河畔。1956年,畢節(jié)縣對夏曦安葬處進行修整,還建起高大紀念碑。
1986年,夏曦犧牲50周年,他的遺骨被遷葬至畢節(jié)烈士陵園。他的經(jīng)歷,還真的像蕭克所說那樣,“兩頭好,中間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